景观设计师:美好环境的综合服务商

作者: 楠青栀

职业小贴士

从业者:楠青栀

从业年限:5年

一句话感受: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从业地点:杭州

对口专业:环境设计、风景园林等专业

从业门槛:本科及以上

能力要求:掌握文本汇报能力、空间营造能力,熟练运用各类画图软件

晋升路径:实习景观设计师→助理景观设计师→景观设计师→景观设计负责人

薪资水平:10万—15万元/年

入职提醒:懂得团队配合;加班加点赶工是常态

我大学主修的方向是室内设计,但是我对园林景观特别感兴趣,又受到主修景观设计方向的朋友的影响,所以我毕业后去了一家很小的景观设计公司,在公司里做一些庭院设计、景观改造的小活。

景观设计不是拼凑

记得刚开始时,我还不了解工作流程,很难适应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但每天的工作又很多,不是和老板跑现场,就是在办公室画图。那时候的我说不后悔是假的,觉得自己做错了选择。

但我不想那么快就放弃景观设计这条路。于是,我打算向公司里的一位前辈请教。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做设计非常快,往往几天就能完成一个项目。在设计时,他总会拿出一个很大的硬盘,里面整理了设计所需要的各种元素,然后分门别类,像是按设计节点、效果图等分类。并且,在一个设计节点下,他还进行划分,像是分为圆节点、方节点等。他设计时,会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拼凑,很快就能设计出一套方案。甚至在文本汇报时,他也有模板。

我的满腔热情,就在前辈“拼凑式”的设计方法下被浇了个透心凉。我不认同他的设计方法,也无数次和老板沟通过自己的想法,却不被认可。既然不能改变公司,我只能想办法跳槽。我一边工作,一边让自己沉淀下来,不断学习,同时准备作品集。1年后,我成功跳槽到一家业内颇具实力的公司,我这才见识到了真正的设计,也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景观设计之路。

景观设计工作实录

言归正传,景观设计工作都需要做些什么呢?

1.植物搭配

在接到项目后,我们首先要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时,植物是与地形、水体、建筑等同样重要的元素。优秀的植物搭配,不仅有极佳的观赏效果,还可以给景观面貌添彩。如何营造一个让用户身心愉快的环境,是我们在考察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有一次现场考察,我们发现了一片自然生长的楠竹林。一般设计师用竹子进行设计时,都会运用它的林冠建造一片丛林,让游客可以在竹林下喝茶、下棋。但是这次我们想保持原生态,所以我们根据楠竹的性质,再结合园林的整体风格,最终决定建造一个楠竹步道。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我们还在步道中特意设置了楠竹路障。这样一条路就可以有多种行走方式,且每一种行走方式都会途径不同的风景,让游客有不一样的体验。

在设计植物搭配时,我们还会利用植物的形态、颜色,把用户拉入一个新的设计空间。比如:为了营造中式园林曲径幽深的感觉,我们会在入口处特意打造截断的小径,让游客以为路径到此结束,走不通了。实际上,只要转个方向,游客就会发现我们用植物开辟的另一条小路。我们用高大的树木和低矮的草地做线性转折,让游客的注意力集中在这片树木上,用一种偶然的方式让游客发现新的路径,增加步行的神秘感,一步步吸引着游客不断深入园林,去探索园林的秘密。这也是中式园林设计的一大特色。

景观设计小白们要想玩转植物搭配,就要对各类植物的属性、习性有较强的了解,还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只有前期做足积累,后期才有机会做好植物搭配。

2.设计环节

景观设计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自然环境,一个好的景观设计需要和自然完全对话,将建筑融合在自然里,让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如何在自然和建筑中寻找平衡呢?

我的老师曾带我做过一个旅游度假区的项目。现场考察时,我们发现这个开发基地有狭长的山谷,良好的江景、水景资源,丰富的植被……可以说自然环境非常不错,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结合自然,利用好不同的功能区让它成为旅游度假胜地的问题。

回到公司后,为了更好地还原实景,老师带我们做建模。之后,我们与业主沟通,在明晰了他的诉求后,又根据各种资料开了几次会议。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是结合山体做建筑群,同时重塑原有的自然景观,让其和侧边的山体相呼应,形成悠长的景观群。我们还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在区域里设置了森林氧吧、健身步道、山地高尔夫球场、山泉泳池等一系列设施。在这样的设计下,游客推开窗就是漫天绿意,远处还有碧水滔滔,让人一见倾心,是一种悠闲自在的旅游体验。

设计完成后,我们会做一套完整的方案向业主汇报,主要讲述景观项目的效果和发展方向。业主会判断方案是否满足了他的需求,以及提出相应的修改要求。往往要通过多次沟通、修改,我们才可以达成共识。最后,我们向政府相关部门报规,通过后,项目就可以进行落地开发了。

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景观设计的最后一步,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图纸是如何被落实成一个精美的景观建筑的。施工队是这个阶段的主力军,景观设计师主要是配合施工,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坚守与转行

因为职业的差异,我认为我们景观设计师比起其他设计师更有人文情怀。我们优先考虑的始终是用户的体验感,我们会模拟用户行为来做景观设计。也因为我们习惯性地为用户考虑,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用户体验时的快乐,收获到很多真心实意的赞美。这些可贵的情绪价值,能带给景观设计师无与伦比的幸福感与满足感,这也是让很多景观设计师一直坚守在这个行业里的一个原因。

如果出现职业倦怠了,景观设计师转行也不是很难。在我们行业内,转行一般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是挖掘自己做景观设计时的优势,将优势条件发展成一个职业。我们在实地考察时经常会拍各类实景图,如果你对摄影感兴趣,并且摄影作品得到认可的话,可以做摄影师。如果你擅长捕捉用户的需求,可以进入智能家居等以人为本的设计行业。

第二个是融合型职业,就是景观设计和其他领域的融合。比如“景观设计+互联网”,一般是交互设计师、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岗位;“景观设计+新媒体”,一般是房地产新媒体编辑等岗位。

对我来说,目前还没有转行的想法,我很喜欢景观设计这个行业,能从中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也享受每一个设计落地的过程。而且,我还有很多想要尝试的景观设计风格,我想在景观设计行业一直深耕下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