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在低谷中反弹
外面,已是人间四月天。一树一树的花开,黄昏吹着风的软,燕在梁间呢喃。
而教室里,只有做不完的试卷、看不完的书、背不完的课文。
你说,高三没有春天,没有四季,只有倒计时牌。你还说,四月让人绝望,仿佛已经用尽了力气,终点却还是遥不可及。
我懂你的感觉,因为自己当年也曾觉得神经快要绷断。所以我想请你,暂时停下来。打开窗户,让春风拂过脸颊。窗外的天空辽阔,你只是还没有起飞。
高考前的两个月,是备考中最关键的阶段。因为很多同学从高三开始,就拧紧发条往前冲。寒假更是大家公认的“弯道超车”的时间,很多同学大年初一都在家闭门学习。这种状态持续久了,必然会有一个疲惫期。可以说,四月会是各种问题的高发期。
我的四月,在低谷徘徊复徘徊
讲述者
Rosalie Zhan(中国传媒大学)
——我几乎祭出了所有休息时间,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谷雨如约而至,再怎么焦虑,我还是迈入了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
回望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状态,我发现虽然有在循序渐进地取得进步,但这过程中也浪费了些时间,走了些冤枉路。于这个阶段的我而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最高效地精炼复习任务,减少时间消耗,成了重中之重。
我有些沮丧,为何明明付出了努力和时间,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我几乎祭出了所有休息时间,周末总是背着沉甸甸的一沓书回家。看到别人在游戏娱乐,我内心暗暗希望自己能在时间的赛道上跑赢他们。而现实却是一次比一次低的班级排名和某个科目数次临近不及格的分数,我已经麻木的脑袋里飘过一句古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小羊(河北工业大学)
——还有两个月高考,我的名次依旧焊死在班级后十名。
高三那年,我时常站在教室后排靠窗的那个位置向外望。我们学校的位置离市区稍远,我万般向往山那边的景色,期待着冲出这牢笼般的生活。我多次看到,日落跌进昭昭星野,又来到了傍晚时刻。
高考前两个月的某个中午,我焦急地等待着数学老师把模拟考试的小分成绩单放在讲台上,期望这次能有所突破。按照以往的惯例,成绩不足120分的同学就要搬着小板凳到讲台边听课,我便是这其中的常客。那段时间,我时常在想,什么时候后十名的成绩单上会没有我呢。我也时常会想,几个月之后,我到底散步在哪所大学的绿荫小道上呢。
张引弦(复旦大学)
——二模的时候,我收获了史上最糟糕的成绩,没有之一。
那时候,我刚经历了市里组织的第二次模拟考。出成绩的那天,在看到总成绩的那一刹那,我原本自信的眼神立马黯淡了下来,这是自己高中阶段考得最差劲的一次。
我默默地在脑子里复盘自己近一个月的备考时光,找不到问题所在让我越发焦躁。那一上午,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卷子的话一句也没有进入我的耳中,我忍不住望着桌上的小橡皮发呆,等回过神来听课时,下课铃却响了。我无奈地打开了作业本,看着一道又一道写不完的题,一下止不住地流下了眼泪,挫败感涌上心头。
“二模都考不好,高考的时候肯定更紧张,我又能考成什么样呢?”我沮丧地趴在课桌上。
发现了吗?到了四月,状态不太好的不止你一个。所以,不要焦虑,不要紧张,大家都一样。那怎么办呢?
与其拖着疲惫的身体天天拼学习,不如考虑适当给自己一点放松的时间。比如,无论多么紧张,每个星期应至少给自己留出半天的休息时间。这半天里,把学习放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放松,玩游戏、逛街、刷剧、踢球、爬山、做饭、整理收纳……只要不太出格都可以。
在可控的情况下,也可以给自己一两周的时间放松休整。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正常的上课,不给自己再加码,一方面,让自己好好地舒几口气,放松身心;另一方面,想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找到解决的对策,为后面的冲刺做准备。
学长学姐们的经验,或许能给你一些启迪。
写给自己看,说给他人听
Q 在高考前的两个月里,你怎样实现效率最大化?
A 我摸索出了时间胜利法则——专注+规划+简单。
时间胜利法则:专注+规划+简单
●中国传媒大学 Rosalie Zhan
对于临考前几个月的我来说,影响复习节奏的最大要素就是时间。彼时的我常设想,假如能让光阴倒退回一年以前,或许我会在推进复习规划的进程中对自己更加严苛,每天提醒自己“笨鸟先飞”。然,逝去光阴不可追,唯有把剩下的时间物尽其用,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刻,回首往事而不致懊悔。
在某天散步时,我偶然在一个公众号上看到了源自乔布斯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为我改进学习方法提供了思路——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的秘诀之一。简单可能比复杂更难做到:你必须努力理清思路,从而使其变得更简单。但最终这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创造奇迹。”
结合我当时的学习生活,我将这段话浓缩为:高效=专注+规划+简单。
●专注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举个例子,反复背诵、熟记书本内容对于实现高效复习来说固然重要,但更需要重视的是整理、构建解题框架,比如根据题型归纳答题模板、把握解题思路等。而整理归纳、将书本内容与试题融会贯通,这一切都需要百分之一百的专注。因此,杜绝眼高手低,我们不应奢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尽可能多地完成复习任务,而是应该尽可能高质量地、专注地完成每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不论多少,只要保质保量,一切精力和时间就都不算白费。
●复习需要讲究规划,尤以阶段性的短期规划为重
有所侧重地在不同备考阶段将精力放在不同科目上,对我来说,似乎是那时候最大的制胜法宝。当时,浙江省已经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不同于此前的文理分科,我们可以从物、化、生、政、史、地、技七门课中选择三门作为选考科目,其余通过学考结业。在六月份的语数外考试前,会先后进行两次选考,择取最优成绩为高考成绩。首轮选考后可根据成绩进行科目取舍,如果成绩已达到目标,第二次选考可以选择不报考该科目。
在首轮选考中,我的历史赋了97分,离满分只差了一档,尽管心有不甘,但我还是决定放下了,不再多考一次。倘若仍旧是将所有课业一把抓,只会让我在越来越紧凑的时间内应接不暇。很多时候,我们没法做到尽善尽美,但放弃执念、有所取舍却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及时止损,才能有更多精力去专注地攻克别的科目。
对于拥有一颗文科脑袋的我来说,化学简直是我高考前的噩梦。尤记得首轮选考结束后,我听到许多“这次化学难度并不高”之类的言辞,这让做大题时手忙脚乱的我更加崩溃了。出分时,这门课也是意料之中的低。但好在首轮选考后我放下了历史,有了大把的时间专攻化学。我制定了每日复习计划来督促自己完成查漏补缺的大工程。课本梳理、题海战术、错题归纳、题型整理……这些庞大的工程被编织进无数个日日夜夜。有了规划以后,一切都不再那么可怕而艰巨,仿佛像在等待一次新的绽放。
●简单,返璞归真,意味着需要树立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
心态不好致使名落孙山的例子真的不胜枚举,轻者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重者为此付出生命。其实只要我们将高考看成无数次普通考试中的一次,便没那么可怕了。学会从考前生活中寻找乐趣,用点滴小事治愈疲惫的心灵,就会觉得生活很美好,前方在等待自己的是一个被无数个秉烛夜读的日子赋予美好意义的未来。不论成败与否,只要倾注了所有的勇气和努力,任何结果都是值得的。
把握好时机,行动起来,不荒废每一个迎着日出早起的清晨,不挥霍每个挑灯夜读的漫漫长夜,将时间最大化利用,这就是我的时间胜利法则。
Q 小羊,高考前的那段时间,你怎么去处理你的焦虑情绪?
A 我很庆幸有着一起并肩作战、互相鼓励的伙伴。那段时间,她拉着我,我牵着她,就这样走过来了。
十八岁的那一年,我知道原来努力真的有用
●河北工业大学 小羊
现在谈起高三,仿佛一场梦一般,就像是树枝上每日鸣叫的百灵鸟打了个盹,这段青春就过去了。我的十八岁,同时与新冠疫情和高考作战。多年后回想,大概仍会记得这特别的“七月高考”。
我是一名在高考前夕的考试中一直处于倒数十名的“差生”,大概在焦虑情绪上与很多同学能产生更多的共鸣。凌晨的星光,中午的骄阳,深夜的月亮,我时常把心事讲给它们听。亲爱的朋友啊,为什么我单词记不住,导数不会做,就连拿手的语文,也不愿意为我护航。星星一闪一闪,太阳和月亮的光芒照耀着我,它们仿佛在回应我,对我说:“孩子啊,一直往前走,不经过黑夜,怎么会有黎明。”当然,这一切都来源于我的想象,但没关系,只要见过它们,我就又会握紧拳头向前走。想到这些我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爱自言自语的习惯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养成的。
我们这一生要走很长的路,遇到很多的人。我无比珍惜每一段路上与我一起看风景的朋友。在这条艰难的备考路上,即使遍地荆棘,我和我的伙伴仍相互鼓励,携手前行,为我们这场必胜的青春战斗。
一晃两年时间过去了,那些珍贵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数学太让人恼怒啦,导数为什么总是要放缩呀,一道题怎么会有八种解法。做不出题时,我很是恼怒,摔下手中的笔,想要放弃这些像魔鬼一样的数字。每当这种时候,我的好朋友小牛总是会把她整理好的数学题第一时间放到我的手里。现在想来我可真幸运呀,那些学习优秀的朋友并没有远离我,反而一遍又一遍地鼓励我,拉着我。在我难过时,总会有一些小零食出现在我的课桌上,总会有一些小纸条夹在我的课本里。她们从不吝啬去表达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大概是因为有她们的陪伴,那时候我也没有觉得当时的日子有什么不好,没有丧气,也没有破罐破摔,坚持用平常心去对待这反反复复的日常。
还记得,高三为了释放压力,我也曾熬夜看过一本小说,那本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一个高三备考生。有一次小牛没有考好,沮丧的神情挂在脸上。我试图想些法子逗她开心,便模仿着书中主人公自言自语的样子,对她说道:“小牛选手这次发挥得并不是很好。不过没有关系!小牛选手在小羊心中是最棒的。现在小牛选手正在试图鼓起勇气,重新努力。让我们为小牛选手加油!同时让我们期待小牛选手的下一场比赛结果。好的,此次直播到此结束。”
同样的日子便这样一天又一天地过着。我每天重复着埋头做题的动作,手中紧握着的笔在马不停蹄地运作着,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用完了一根又一根承载着我们青春与梦想的笔芯。为了赶走困意、保持清醒,课堂上的我时常保持站立的状态,力求抓住能为高考蓄力每个时刻。我不断摸索,找到了许多对我有所助益的方法——
我用五颜六色的笔勾画着不同的文字,红色的笔迹是错题,蓝色的笔迹是重点,黑色的笔迹是备注和提醒……帮助自己捋顺学习思路。
我在五分钟十分钟的课间不停地翻动着那破旧的课本,用无他的状态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着英语美文和经典例句。
我一遍又一遍地整理着数学错题。
……
时间一天一天在减少,挂在黑板上方的倒计时牌也翻到了“0”的那张。
高考最后一科的考试结束铃响起,意味着我们也走到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岔路口。在那一刻,我在心中为这场友谊和这段青春深深地鞠了一躬,感谢这段青春中的陪伴、鼓励、奋斗与坚持。
我高三这一年的经历,亲身验证了古人的那句“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脚踏实地,从根本出发,学习这个事还是能摸索出些许规律的,最终我用一份“211”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证明了这简单且深刻的道理。十八岁的那一年,我知道原来努力真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