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 如何用好修辞

作者: 詹文格

修辞的作用主要是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行文更形象具体和生动贴切,从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巧用修辞,既可增添文采,又能提高语言亮色。如《红楼梦》中对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见到自鸣钟的描写:“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此处的比喻运用得非常恰当,与刘姥姥的身份十分匹配,说明当时自鸣钟等西方用品刚传入中国,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自然会出现惊奇的反应。

用好修辞是中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无论写景状物,还是叙事记人,都能体现一个作者对修辞的运用能力。不管是比喻、拟人、夸张,还是借代、对偶、设问、反问,都要自然合理,恰到好处。生动的比喻,让抽象的事物变得鲜活具体;形象的拟人,使平常的事物给人留下鲜明印象;巧妙的夸张,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使作品妙趣横生,让人回味。然而,假如修辞使用不当,效果将适得其反。

在《忙碌的蚁族》中,我使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如“但蚂蚁作为动物界闻名的建筑师,对洞穴的要求更高一筹。科学的巢穴结构,堪称天花板级的艺术。从高到低,层级叠加,温度、湿度的科学控制,出入、应急的不同通道”,此处将蚂蚁比喻成建筑师,这是对蚂蚁拟人化的称赞,说明蚂蚁有很高的智慧,懂得对空间的利用和设计。我还引用“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这句民谚来描述下雨之前动物的行为,通过民谚让读者感知大自然与生灵万物的紧密关联。

文中采用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虽然并不新奇,但能够紧贴主题,塑造形象。中学生在写作时,要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了解清楚哪些地方该用比喻,哪些地方该用拟人,哪些地方该用夸张,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大胆借鉴。只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持之以恒,就定有成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