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虫记

作者: 罗永恒

抓虫记0

写作格言:创作之时,辞藻和语句的华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情感。

一花一世界,一虫一天地。

——题 记

自从读了《昆虫记》,我和小伙伴们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深深迷上了昆虫的奇妙世界。校园里那片不起眼的荒草地,也摇身一变,成了我们心中的昆虫王国,每日的抓虫行动更是成了一场场奇妙的探秘之旅。

每天课间休息时间,我们飞奔至草地,开启属于我们的“昆虫小剧场”。一到草地,大家便四散开来,眼睛瞪得像铜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着昆虫的角落。受《昆虫记》的启发,我们还自制了一些简易的捕虫工具,像用小树枝和细线做的网兜、用塑料瓶改装的陷阱……

有一次,我们发现了一只螳螂。它有修长的身体、翠绿的外衣和锋利的前肢,活脱脱就是从书中走出来的“冷面杀手”。小伙伴们兴奋得差点叫出声,但又立刻捂住嘴巴,生怕惊扰了这位大侠。我按照《昆虫记》里描述的方法,小心翼翼地用树枝轻轻触碰它的背部,试图引导它爬上树枝。没想到,这只螳螂十分警觉。它迅速转过头,挥舞着前肢,摆出一副攻击的架势,吓得我差点把树枝扔掉。但我怎会轻易放弃?在小伙伴们的鼓励下,我调整呼吸,继续尝试。经过一番斗智斗勇,螳螂终于爬上了树枝,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将它展示给伙伴们看。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征服了世界的英雄。

还有一回,我们在草地里发现了一个蚂蚁窝。看着蚂蚁们忙忙碌碌地进进出出,我们不禁想起书中关于蚂蚁分工协作的描写。为了观察得更清楚,我们趴在地上,全然不顾泥土弄脏了衣服。小伙伴们还拿出放大镜,仔细地观察着蚂蚁们搬运食物的过程,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看,这只应该是工蚁,那只大一点的可能是兵蚁……”我们甚至模仿《昆虫记》中的实验,在蚂蚁的行进路线上设一些小障碍,看它们如何应对。结果蚂蚁们凭借着敏锐的触角和出色的团队协作,一次次成功绕过障碍,让我们惊叹不已。

不过,我们的抓虫之旅也不是一路“开挂”。有时候为了追一只罕见的虫子,我们在草地里狂奔,累得气喘吁吁,最后还是让它溜之大吉,那叫一个郁闷。还有好几次,我们因为太入迷,上课铃响了都跟没听见似的,结果可想而知,被老师逮个正着,进行了一顿“爱的教育”。但我们只是相视一笑,心里却想着下一次怎么抓到更多更特别的虫子。

在那片小小的草地里,我们与昆虫为伴,探索着它们的天地,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昆虫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昆虫世界的大门,而每日的抓虫行动则让我们身临其境,体验到那个微观世界的精彩与奇妙。

(指导老师:黄建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