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里的“中国式浪漫”
导语
2023年暑期,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掀起观影热潮。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以超凡的想象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绚丽的画面、恢宏的盛唐故事、伟大先贤的精神等电影元素展示了中国人独属的浪漫,激活了观众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激发了观众的国潮热情。上映28天时,总票房便超过16亿元。所以说传统文化并非曲高和寡,只要找到时代化的表达就能让观众与中华文明共情,它们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国大地兴起了一种以国潮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复兴潮流,传统而有特色的中国元素被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文化、经济、体育、科技等广阔领域,并向全世界推广。一场中国式的浪漫正逐步在全球风行,极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传播力,推动了中华文明更好地走向世界。
了不起的国潮
体育盛会上的中国式浪漫
2023年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此次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一次运动风采与青春活力的精彩碰撞,更是一次古蜀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从磅礴设计到细节构思,成都大运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色,以创新形态为表征,向世界展示了天府之国的独特魅力,彰显了中国式浪漫。
成都大运会赛场别具一格的场馆设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由12000多块彩釉玻璃拼成的“太阳神鸟”穹顶熠熠生辉;凤凰山体育公园酷似盖碗茶的造型蕴含着中国深厚的茶文化;简阳市文化体育中心的外立面造型是对非遗工艺“瓷胎竹编”的抽象简化,从造型到内核,都可窥见中华文明的古典韵味。
会徽、吉祥物、火炬等设计富含中国元素。成都大运会会徽主体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应英文首字母“U”的基础上,糅合了“太阳神鸟”与“凤凰”这两种典型中国元素。火炬“蓉火”,用朱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块和“太阳神鸟”、三星堆青铜立人与熊猫元素结合。吉祥物“蓉宝”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芝麻”为原型,面部构思参考了传统艺术瑰宝“川剧”的脸谱样式,耳朵、眼睛、尾巴皆呈现火焰形态,凸显了“火”这一天府文化中的重要标签。
四川独具特色的蜀锦蜀绣被应用得淋漓尽致。开幕式入场环节,运动员脚下是一条“锦绣之路”。投影打出的七彩丝线流淌到地面上,300多条环线铺满整个体育场跑道,逐渐变成绚丽的中国传统图案,寓意全世界的青年健儿在蜀绣铺就的锦绣之路上追寻锦绣前程。
此外,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的文体表演,密集呈现了三星堆、川剧、大熊猫、火锅、芙蓉花等四川元素;川剧变脸方阵的激情登场惊艳全场——短短20秒的时间里变出了12张脸。成都大运会,为世界青年奉献了一道巴蜀韵、中国风的文化大餐。
大国重器中的中国式浪漫
近年来,中国硬核科技越来越抢眼,引全球关注。“嫦娥”奔月,“神舟”飞天,“鲲鹏”翱翔,“蛟龙”入海……这一个个国之“神器”不但意义非凡,它们的命名还蕴藏着中国式浪漫。
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来自“嫦娥奔月”这则古典神话故事。而月球车的命名,延续了“嫦娥”的故事,根据数百万网友的票选结果,最后将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与“嫦娥”一起奔月。“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谐音,它成为中国自主制造的载人飞船的名字。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仰望苍穹,发出“天问”;如今,以屈原长诗命名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其名字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
此外还有“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些来自传统诗词和古典神话的名字浪漫而又充满诗意,寄托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探索世界的梦想,而今,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品牌国货的中国式浪漫
国潮兴起,中国风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中国传统元素被广泛运用到多种国货产品。如毛戈平与故宫联名推出的多款彩妆产品;隐形眼镜品牌海俪恩连续推出“九州寻色”系列彩瞳,将千古名篇《诗经》写进彩瞳;八马茶业携手《国家宝藏》IP(网络流行语,直译为“知识产权”)推出“六福临门”联名款茶礼;青岛啤酒推出“百年国潮”系列,以商标、瓶身的复古细节处理致敬百年前青岛啤酒经典包装。
除此之外,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的“龙纹战袍”,法国选手马蒂厄·贝莱汇集了大熊猫、锦鲤、龙、长城等中国元素的头盔也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式的浪漫。随着国货产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一批批让人眼前一亮的国潮IP、中国创造诞生并风靡全球,品牌国货不断走向国际市场。
比如近年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绒花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征珊珊让中国的绒花“香飘世界”,每年都收到来自澳大利亚、法国、比利时等国家的大量订单。同时,中国的绒花也被爱马仕等国际奢侈品品牌相中,走上了巴黎时装周的舞台。2021年,徐工集团将近千台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产品发往南美地区,其中包含被打造成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的擎风三号、擎风四号等。
从日常消费到文化体育,从传统非遗到硬核机械,国产品牌不断走出国门,重构着全球消费市场格局,让中国文化逐渐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江西掀起浪漫国潮风
在国潮风靡全国甚至世界的时候,江西人也用独有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助力国潮发展,演绎中国式浪漫。
国潮音乐节演绎中国式浪漫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它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成为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特别节目《如七而遇,漫歌今夕》在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录制,并于8月22日七夕节当晚在总台综艺频道播出。节目以“从七夕文化内涵的变迁与重构中,寻找华夏儿女的中国式浪漫”为创意理念,融入了戏曲、民乐、非遗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在主舞台打造特色“国风集市”;在非遗互动体验区展示国家级非遗新余夏布绣;在现场设置“树舞台”联动打卡,启动七夕“古树下的告白”活动。
这场七夕特别节目打破常规,用一种年轻潮流的节目形态,包裹着传统文化内核,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江西,了解中国,领略新时代的中国式浪漫,极大地增强了文化自豪感。
老技艺变身“新国潮”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目的是推动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江西掀起浪漫国潮风,婺源甲路纸伞制作、吉州窑陶瓷烧制等江西传统技艺也在追寻国潮风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婺源甲路纸伞推陈出新。婺源甲路纸伞自古就有“甲路纸伞甲天下”的美誉。迈入新时代,为了让这门技艺在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甲路纸伞公司在工艺和销售方面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公司打造了集展览、研学于一体的甲路伞体验馆。每逢节假日,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他们观摩老师傅操作,然后自己动手画伞面,实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公司还不断进行工艺创新,研发了印花布伞、绸伞和纱布伞等各类材质的手工伞,让甲路伞不仅好看好用,还契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同时,依托婺源良好的旅游资源,结合红色文化、廉洁文化和文旅元素等主题,开发出长征精神、蝶意睡莲、婺源风光等系列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歌舞团定制的《茉莉花》舞蹈系列用伞,先后两次登上春晚舞台。2015年,甲路纸伞还漂洋过海,作为中国文化符号之一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目前,婺源甲路纸伞通过各类电商平台,远销海内外,实现了非遗产品的“出圈”。
吉州窑点燃国潮之火。吉州窑打造“宋朝美学小镇”,开发文创作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结合。从汇聚世界目光的龙窑柴烧节,到木叶天目盏的与时俱进;从宋代点茶、焚香等“宋四雅”体验,到制瓷、VR(虚拟现实)模拟考古等研学项目,本地特色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代创造性的交融,正在这里成为新的趋势。2021年以来,来吉州窑访古探幽的游客数量日渐增长,其中有大量来自欧美和东南亚的外国游客。吉州窑正以蓬勃之势点燃国潮之火。
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明确要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推广者。我们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吸取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洗礼,树立尊重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思想立场,培育坚定的文化自信。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要担当起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任,并引领新时代的国潮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