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

作者: 伍忠红

稻穗在余晖中镀上了一层璀璨的金黄,既不炫耀,亦不张扬,宛如大地之上谦逊的绅士。它们于夜色的温柔怀抱中窃窃私语,月光如洗,为这低语披上了一袭银纱。当天色破晓,稻穗们不约而同地陷入了静谧,谦逊地低垂着头,仿佛世间繁华皆与己无关。然而,它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自然光辉,却足以让站在稻浪之中的母亲心生欢喜,满目皆是丰收的喜悦与安宁。

稻株挺拔如剑,傲然屹立在广袤的田野上。在母亲慈爱的目光下,它们展现出非凡的生命力,腰杆强健有力,每一粒谷子都蕴含着饱满的生机与自信。为了赋予稻子生长以无尽的力量与希望,母亲不辞辛劳,于寒冬腊月间翻耕冻土,精心筹备;一月里,她耐心地沤田,滋养着土地;二月间,她细心地整地,为播种打下坚实基础;三月春风起,她忙于育秧,悉心呵护着每一株生命的幼芽;直至四月,春耕正忙,她亲手将嫩绿的小苗栽入田中,期待着秋天的丰收。

有些时候,母亲轻轻的一声“靠天吃饭”,给了稻子无尽的慰藉,也让自己获得了通透的释怀。曾经,干旱异常肆虐,稻子无力灌浆,歉疚地交出半饱的秕谷,可母亲没有嫌弃,把它们安放在箩筐中,带着它们回家;曾经,雨水频繁,虫害严重,收回的稻谷里有一团团墨绿的霉菌,母亲蹲在晒场,耐心地一颗一颗将其清除干净:她知道这些都不是稻子的过错。

多年以后,母亲日渐苍老,但她依旧立于田间地头。环顾四周,一个个像她一样用双手、用犁耙、用锄头、用镰刀与土地亲密协作的人纷纷舍弃了土地,抛弃了村庄,去了城里,进了工厂。母亲并非没有那样的机会。多年前,父亲曾争取到难得的指标,要把她的户口迁入城市。母亲也本可以跟随打工大潮,涌入南方的城市,告别阳光的暴晒、风吹和雨淋,隐身于流水线。这些都被母亲一一婉拒了,她说她舍不得稻香漫溢的土地。

田野之上留下了孤独的母亲和母亲孤独的背影。可孤独没有割断她与土地的联系。母亲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把自己牢牢地扎根于土地之中,宛如一棵挺拔的稻株。她依然披着农民的外衣,秉持着农民的本分。

自幼年起,母亲便如同那挺拔的稻株引领着谷粒成长一般,引领着我们步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喜悦。她以身作则,教导我们唯有勤勉不懈地耕作,方能迎来花开满园、果实累累的丰盈景象。她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土地不仅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更以其踏实、敦厚、广袤无垠的胸怀,滋养着万物生长。而稻子,则以其内敛的姿态、谦逊的品格以及对阳光雨露的深深感恩,成了我们学习的典范。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学会了敬畏自然、尊重劳动,更懂得了感恩与回馈的深刻含义。

我们是母亲的孩子,也是她地里的稻子。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我们的心都如谷粒一般紧紧簇拥在母亲这棵平凡而朴实的稻株上。

(插图:冯 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