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课:珍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节选)》

作者: 唐惠忠

精读课:珍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节选)》 0

【精读点拨】

1.作品背景

珍妮弗·阿克曼,美国科普作家,从事科学、自然和人体生物学方面的写作达30年之久,著有《命运之屋中的转机:遗传博物学》《海岸笔记》等图书,还为《科学美国人》《美国国家地理》《纽约时报》撰稿,屡次获得自然写作类奖项。《鸟类的天赋》出版后,曾获评《华尔街日报》2016年度十大非虚构类好书、《科学星期五》2016年度最佳科学图书、《观察家》2016年度好书。

人类与鸟类在演化之路上走向不同的分支,我们习惯以自身的尺度衡量智力,严重低估了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物种的潜能。《鸟类的天赋》则用寻找最强鸟脑的旅程,颠覆了人类对鸟的认知。全书从工具制造、沟通、鸣唱、审美、空间感和时间感、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逐一展示鸟类的智力奇迹——用该书“引言”中的话来说,就是“在某种程度上,鸟类的智力更接近灵长类动物,而不是它们的爬行类祖先”,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身边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精灵。

2.精读思考

(1)根据文本所述,下列行为属于“元工具使用”的一项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   B.直挂云帆济沧海

C.谁持彩练当空舞   D.稚子敲针作钓钩

(2)下面是与选文有关联的两则材料。通读选文和材料后,你认为寓言《乌鸦喝水》真有其事的可能性大不大?要求分点列出理由。

材料一:一只乌鸦口渴了,他来到一个水瓶前。乌鸦把喙伸进瓶口,发现里面只有一点点水,他够不到。乌鸦左顾右盼,看到地上的石子,便叼起一颗扔进瓶子,然后又叼起一颗……最后,他喝到了水。(摘编自《伊索寓言》)

材料二:源于民间的寓言,一部分是从动物故事演化而来的。

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象赋予动物人的性格,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摘编自沙聪颖等主编的《儿童文学》)

【学生批注】

鸟类的天赋(节选)

[美]珍妮弗·阿克曼

在凉爽、幽暗、静谧的树林里【1】,浓密的树冠中不时传来几声鸟鸣【2】,抬头就能看到祖母绿、地衣灰、暗铜黄、鳄梨绿等颜色交织在一起。这便是新喀岛典型的山地雨林,该岛是远在太平洋西南地区的狭长的热带土地,位于澳大利亚和斐济之间。岛上的大型蕨类植物公园因为园内的高大树形蕨而得名。这些树形蕨可以长到七层楼高,让整片森林笼罩在一股原始气息当中。我走的这条小径先是上坡,不久就蜿蜒向下来到溪水边。越靠近溪水,鸟儿的鸣唱也越发响亮。【3】

我来这座岛屿,是为了看到据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新喀鸦。【4】这是一种鸦科

鸟类,这个科的鸟智慧不凡。几年前,一只叫贝蒂的新喀鸦将一段金属丝掰弯做成钩子,来钩取难以够到的食物,由于这一充满智慧的行为,贝蒂为人们所熟知。【5】

最近,一只绰号为“007”的新喀鸦使得这个物种再次备受瞩目,它在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摄制的节目中大显身手,以迅捷的速度完成了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谜题。这道谜题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高级讲师亚历克斯·泰勒设置。谜题包含八个独立的步骤,由各式各样的隔间和装有棍子及石子的“工具箱”组成,相关装置全都放在桌面上。此前,007见过部分装置,但这些装置的组合是它首次遇到。要顺利获得放在隔间管道里的肉,007得按照正确的步骤解开谜题。【6】

视频中,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的007翩翩飞来,停在树枝上,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这个树枝系着一条绳子,绳子末端系着根小木棍——这小木棍就是谜题的第一步。007先用嘴叼住绳子,把绳子一段一段地往上拉,直到自己的喙够得着小木棍。【7】接着它飞到桌面上,跳到装有肉的隔间旁,把小木棍插入隔间的水平洞口,想把肉扒出来。但木棍太短,它只好用这根木棍获取三个彼此分隔的箱子里的石子。007旁边还有一个隔间,里面有一个处于平衡位置的跷跷板,跷跷板上放着一根长木棍。这只新喀鸦把刚才收集到的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入隔间上方的洞口。石子的重量让跷跷板向下倾斜,长木棍顺势滑出。【8】乌鸦叼着这根木棍把之前隔间里的肉扒了出来。【9】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只乌鸦只花了2分30秒便完成了谜题。它的聪明在于:要完成这道谜题,需要理解工具不仅能用来获取食物,还能用来获取另外一件对最终获取食物有帮助的工具。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10】,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泰勒表示:“这意味着乌鸦能够理解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而且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工作记忆使得我们在书架上找书时能够记得我们要找的是什么书,或者在掏出纸记录之前记住的电话号码是什么。【11】工作记忆是构成智力很关键的一部分【12】,这只乌鸦显然具备这种能力。

(摘编自珍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译林出版社2019年版,有删改)

【1】“凉爽、幽暗、静谧”三个形容词,分别指向触觉、视觉和听觉。

【2】“鸟鸣”之音,先声夺人。

【3】段末再次写到“鸟儿的鸣唱”,以引出下文。

【4】“最聪明”三字点明了新喀鸦的特征。

【5】简略介绍贝蒂充满智慧的行为。

【6】突出“谜题包含八个独立的步骤”以及“这些装置的组合是它首次遇到”,挑战的难度由此可见。

【7】第一个步骤:让“自己的喙够得着小木棍”。

【8】这里有两个关键性步骤——“用这根木棍获取三个彼此分隔的箱子里的石子”“把刚才收集到的石子……长木棍顺势滑出”。

【9】最后一步是“叼着这根木棍把之前隔间里的肉扒了出来”。于是,谜题完成,大功告成。

【10】本段出现了一个重要概念“元工具使用”,需要清晰地把握其内涵。

【11】用“而且……还……”递进文意。为了解说何为“工作记忆”,特地列举两个生活实例,便于读者理解。

【12】画线句呼应了前面提及的“最聪明”“这个科的鸟智慧不凡”“它的聪明”等。

【教师批注】

科普文章,也称为科学小品,是一种独特的说明文体,它用小品文的形式来介绍科学常识,说明事物或现象的形态、特征、成因、功能、作用等。其特点是语言通俗,形式活泼,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科普文章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情趣。换言之,科学性是其基石,文学性则是其灵魂。阅读科普文章,应特别注意如下两点:

1.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筛选文中蕴含的科学信息。为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科学特征,需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加以组合、提取。提取、摘录科学信息时要做到六“不”:①不摘录穿插的故事;②不摘录形象的描述;③不摘录生动的阐释;④不摘录抒发的感受;⑤不摘录作者的设想;⑥不摘录没有科技含量的首尾与过渡句段。

2.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执着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理性精神、求实精神、严格精确分析的精神、协作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可重复和可检验的精神以及实践精神。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如《鸟类的天赋》一书,通过解说鸟类演化的奇妙历程,意在告诉我们,鸟类的聪明程度可能各有不同,但没有一种鸟是真的“笨鸟”,关键在于怎么看待鸟类和它们的智慧。该书彰显了万物平等的理念,能重新唤起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故而有读者评价“这是一部让人对自己更包容、对世界更谦卑的作品”。

在同学们细读、批注节选部分的基础上,这里再补充数则:

批注标题:我们一直以来对“鸟”有很大的偏见,觉得鸟类脑袋那么小,容纳不了那么多神经、皮质层,都比较笨。中国有成语“笨鸟先飞”,英文“鸟脑袋”(bird brain)形容愚蠢、糊涂和丢三落四的人。因此,看到“鸟类的天赋”这种表达,也许有人会心存疑惑:鸟类除了富有美感,也有天赋吗?天赋往往与思考、智慧、学习、认知等能力相关,这个词似乎应该与拥有智慧的人类或类人猿相联系。这样看来,“鸟类的天赋”颇有廓清认识误区、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

批注句【6】:“相关装置全都放在桌面上”,这是摄制节目的需要,方便观众看清007的一举一动,或者说全部表现。

批注整个选文:①珍妮弗·阿克曼的作品,被盛赞是“以扎实的科学为基础的艺术”。科学求真,追求准确性;艺术求美,讲究形象性。比如作者写关于007的实验,记录客观准确,体现了科学性。与此同时,用“帅气”“翩翩”“审视”“叼”“拉”“扒”等词语再现它的姿态、动作,形象生动,又体现了艺术性。

②文中的动人场景,展现了鸟类行为学研究的一些经典模式及对应的科学工作。阅读过程中,不由得陷入思考:为什么我们经常认为鸟类的智慧不如我们?当我们和鸟类的祖先在4亿年前分道扬镳的时候,自然选择的力量让我们各自演化出不一样的生存策略。试想,如果你是一只鸟,你能做得更好吗?

【思考示例】

(1)D(“理解工具不仅能用来获取食物,还能用来获取另外一件对最终获取食物有帮助的工具。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所谓“元工具使用”。只有D项符合。)

(2)可能性很大。理由:①乌鸦利用工具解决问题不是个例;②实验证明乌鸦能解决比“喝水”更难的问题;③“乌鸦喝水”的形成与人们对乌鸦生活习性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精读小结】

珍妮弗·阿克曼以平易、优雅的文笔,记录自己在世界各地所做的调查,并介绍鸟类学新近科研成果,使《鸟类的天赋》在趣味性和知识性之间保持了很好的平衡。文章在具体讨论每个个例时,文字风趣、表述严谨,并且引经据典——这是因为作者直接与从事研究的一线学者进行过深入交流。

1.读法扩展

①揣摩写作技巧,理解文章布局。科普文章的说明顺序往往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或说明对象的科学特点合理安排,通常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揣摩写作技巧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整体揣摩,科普文章的整体布局有漫话式、设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无论采用哪种布局,都会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加以安排;二是局部揣摩,一般涉及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技法。

②分析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的语言。科普文章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作者会根据事物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使说明对象的特点更明确也更突出。品味作品语言,需要留意文学性表达,也要抓住那些能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表示时间、数量、程度的词语。

2.好书推荐

本书为鸟类的智力奇迹提供了一份诗意盎然的证词。——《科学美国人》

阿克曼提供了大量妙趣横生的珍闻……这本书属于那类让科学话题充满趣味,又不至于将其庸俗化的杰作。——《华盛顿独立书评》

这本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并让我们秉持道德的精神关怀世间所有的生灵。——作家、环保主义者里克·巴斯

本书的重要价值是以轻松的方式,将鸟类行为及背后的精妙机理向广大读者娓娓道来。——鸟类学者刘阳

看过以上书评,你有没有心动呢?不妨好好读一读全书,从而完整地体会“美丽的鸟儿不仅是你我生活中的过客,也是鲜为人知的能工巧匠、学习达人、藏宝专家”这句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