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楼奇景,辉耀古今

作者: 邹月英

奇楼奇景,辉耀古今0

题黄鹤楼

〔宋〕江万里

黄鹤楼高倚半天①,楼中黄鹤去千年。

檐楹②自是留真境,几席③何妨得老仙。

云护山光秋驻马④,日笼江影书停船⑤。

良工改写⑥归图画,俯仰令人一慨然⑦。

注释:

①倚半天:形容楼的高。倚:靠着。②楹:厅堂的前柱。③几席:古人的几和席,为凭依、坐卧的器具。几:低矮的桌子。席:用草、竹篾、苇篾等编织的坐卧铺垫的用具。④驻马:使马停下不走。⑤书停船:指停下船来写(诗),形容景色好。⑥良工改写:指黄鹤楼重建。据说黄鹤楼在宋金之战中被损毁,南宋末年又得到重建。⑦慨然:感叹的样子。

赏析

江万里(1198—1275年),字子远,号古心,南康军都昌(今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人。他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坛领袖,创办了白鹭洲书院、宗濂书院等。他一生为官清廉,政绩斐然,直言敢谏,忧国爱民。

相传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起初是一座军事瞭望塔,唐朝时期逐渐演变为名胜景点。众多文人雅士争相来此“打卡”,登楼远眺,相聚相别,留下大量诗词歌赋。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第一句展现了黄鹤楼兀立江畔的高耸之势,言其壮观;第二句借用历史传说言其历史悠久,传达出黄鹤楼的厚重感和神秘感。颔联写诗人在黄鹤楼中的所见所感:楼中的“檐楹”“几席”等,给诗人一种来到神仙居所的庄严、肃穆之感。颈联描绘登楼望远之景,山光水色,明艳美丽,好一幅秋日风景图,让人忍不住停下船来赋诗一首。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重建黄鹤楼、重现如画之景的赞叹之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平易亲切,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以现实和想象的穿插,将所见和所感相融合,多层次地呈现黄鹤楼的壮丽辉煌,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之情。

纸上旅行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雄踞蛇山之巅,紧临万里长江,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更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步入主楼,映入眼帘的是立柱上悬挂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楼内装饰精美,设有《白云黄鹤》《孙权筑城》等壁画,镌刻有《黄鹤楼记》《长江万里图》等名文名画,令人叹为观止。

倚栏远眺,长江、汉水两水交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龟山、蛇山两山如虎踞龙盘,守护着长江两岸。看天看地,看江看城,联想古今,或许会如诗人崔颢一般感叹“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吧。

视线收回,任思绪纷飞,遥想过去的一场场相聚与欢送、一次次登高与徘徊:烂漫三月,李白目送好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风雨飘摇之际,岳飞长呼“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时局维艰时,青年毛泽东徘徊江岸高唱“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这座千年古楼见证着永不停歇的告别,定格了万古长存的重逢,交织出细密的时空记忆网,任你游目骋怀,随你徘徊低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