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修辞,是语言的翅膀

作者: 蔡瑛

创作谈:修辞,是语言的翅膀0

众所周知,修辞是增强语言效果的艺术手法。所谓“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对于文章而言,那“七分打扮”里,修辞占有极大的分量。好的修辞,不仅会给文章增添趣味与色彩,更是语言的翅膀,既可以帮助作者精准通向想要表达的高度,也可以帮助读者抵达想象的彼岸。

修辞手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无疑是比喻。形象的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具体,让语言鲜活、充满张力,给人鲜明的印象。对于写景类文章,比喻尤其重要。它可以让遥远的景物仿佛近在眼前,让陌生的景物变得无比亲切。在《湖水写给大地的诗行》中,我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一眼望去,像丰盈的丛林,又像疯长的毛发;像绿色的浪涛在翻滚,亦像无数的绿精灵在举行盛会。”“一些喜欢聚众的白鹭,这里几点,那里一片,仿佛天上掉下的云朵。”“它是鄱阳湖的青丝,是湖水写给大地的最美的诗行。”……对于很多读者,尤其是北方的读者来说,鄱阳湖中的苔草、白鹭等江南景致,一定是陌生的,但丛林、毛发、浪涛、云朵却是每个人熟知的。比喻,给想象添上翅膀,让陌生的风景变得具象、灵动、鲜活,仿佛可以触碰。

说到灵动与鲜活,当然离不开拟人。拟人,具有童话的色彩,能给人以童真,以活泼,以愉悦。“漫天的苔草,得有过膝高吧,野着性子,赤着身子,挤挤挨挨,密密匝匝”“摇曳生姿的芦荻、缱绻娇媚的蓼花、身姿曼妙的栈桥、慵懒打盹的老牛”“风儿在与芦荻耳鬓厮磨,白鹭在与天鹅软语呢喃,牛们低头对草们诉说深情,蝴蝶在试嗓,湖水在伴奏”……我在文章里用了几组拟人句,让景物活起来、立起来。当你赋予它们形态、思想、情感,自然界便成了一个活色生香的舞台。我想,不用我说,当你读到这些句子,你一定会被这些景物所代入、所打动。

除了拟人,这些句子里还用到另一种修辞——排比。排比句式,对于文章的气势、韵律,起着极大的作用。用排比写景状物,会使之丰富多彩、层次分明,如展开一幅色彩缤纷、情感浓烈的画卷,让人目不暇接,沉醉其中。

修辞是语言的翅膀,是创新的沃土。那么,中学生怎样用好修辞?我个人认为,还需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在阅读中汲取养分。修辞固然重要,但讲究妙用,绝不可为了修辞而修辞。好的语言,最基本的,是准确与真诚。过分修辞,或不当修辞,哗众取宠,似是而非,不但语言飞不起来,还会摔个大跟头,难看至极。

(摄影:李哲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