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星球

@ 七 仔 问: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出乎很多人的预料,颁给了物理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和人工智能专家杰弗里·辛顿。物理学和人工智能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卢健龙(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学博士) 答:

确实,或许连获奖者自己都想不到,这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居然花落人工智能领域。两位科学家的获奖理由是“关于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的奠基性发现和发明”。

人工神经网络,简称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是一种模拟人脑工作方式的计算模型。进入21世纪,神经网络的发展得益于计算资源的提升和大数据的积累,特别是深度学习的兴起。2006年,杰弗里·辛顿提出深度信念网络,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2012年,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如AlexNet)在图像识别比赛中大幅领先,证明了深度学习的巨大潜力。此后,深度神经网络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事实上,神经网络很早就被应用到物理学中,主要帮助物理学家分析复杂数据、建立模型、发现规律,甚至解决传统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物理学中的许多系统(如流体力学、量子力学和天体物理)往往涉及大量复杂的数学方程和多维数据,神经网络在处理这些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

神经网络与物理学都追求对系统的精确描述与预测。物理学通过数学方程模拟现实世界,揭示系统背后的基本原理,而神经网络以数据为驱动,学习数据中的模式并作出预测。在物理研究中,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大量实验或观测数据自我“学习”物理系统的行为,这使得物理学家能够探索传统分析方法难以触及的领域。总的来说,神经网络为物理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将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与理论建模结合在一起,很可能帮助物理学家发现超出我们目前认知的新物理。

@ 江 华 问:

为什么一些歌曲的旋律一听就令人上头,充满“魔性”?

沈倩倩(杭州市富阳区江南中学心理老师) 答:

一是生理反应。这类旋律通常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像鼓点一样一下下敲击在人们的心上,使人的身体和大脑不自觉地跟着律动。人的听觉系统会对节奏明快、音高变化频繁等有特点的旋律更敏感,这种刺激通过神经传导,大脑释放多巴胺,于是人产生了愉悦感。比如《小苹果》节奏活泼欢快,《最炫民族风》旋律朗朗上口,听时大脑易被激活。

二是记忆特性。这些歌曲音程的跨度和音符的组合往往比较简单又不失巧妙。当一段旋律不断重复时,大脑会逐渐熟悉它,就像形成了一种记忆惯性。这种惯性会让我们在听到歌曲开头时,就期待后续的旋律,进而反复聆听,被记忆存储。比如很多网络热歌,副歌部分旋律简单且重复次数多,听过几次后就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回响。

三是情绪共鸣。魔性旋律能够快速引发情绪反应。比如一些充满活力的魔性旋律,能让人感到兴奋;带有怀旧风格的旋律,让人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情绪的共鸣会加强人们对歌曲的喜爱,令人沉浸其中,享受歌曲带来的情感体验。比如《孤勇者》的温暖和力量感,会让大人小孩都忍不住循环播放。

读者朋友,你是否有许多问号?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带着你的问题前往“问题星球”吧!扫码关注《中学生天地》“问题星球管理局”公众号,一起发问,一起找答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