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旅行,微思考

微旅行,微思考0

小编在与本刊学生记者团聊“微旅行”这期话题时,学生记者童言指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City Walk这个词原本是指在城市里随性地走,但它以英文的形式火爆出圈。不能否认,人们在心态上多少会追求一点比较虚的东西。现代人的压力确实很大,一方面,City Walk满足了人们追求松弛感的心理需求,但另一方面,我觉得有虚荣的成分在里面,人们创造出松弛的假象,从而彰显自己提高了档次。”

顺着这个话头,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社交媒体呈现的内容与实际体验的天差地别、人们对户外运动奢侈品装备的精致追求……原本主打放松休闲的微旅行,在社交媒体和消费主义的裹挟之下,似乎多了一些别样的意味。

01

对于社交媒体、消费主义时代的微旅行,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秦艺铭(余姚市梦麟中学):我看过很多人还没开始微旅行就把装备准备得特别齐全,结果穿了一两次就扔在了柜子角落里积灰;有时去了特别热门的地方,结果眼前所见与网红图片大相径庭……这类事情多到我们时常怀疑自己:我们是真的喜欢这样,还是仅仅是跟风,追求形式主义?在旅行过程中,我们到底是图表面的风光,还是想要获取内心的宁静?也许我们很多人都本末倒置了,最后非但没起到让自己放松的效果,反而让自己变得更累。

王沈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现在大家的旅行都是快节奏的,比如最近很火的“特种兵式旅行”,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去最多的地方,这样体验感肯定会有所下降,走马观花式的旅行,留下的印象也不会很深刻。相比速度,旅行更注重体验和感受,要求旅行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一个人漫步在湖边,什么都不想,任由微风拂面,这种感觉就足够美妙了。

林胤含(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City Walk对我来说是一件充满幸福感的事。多么期待能在温暖的午后或微凉的夜晚,在街头巷尾,与身边人谈天说地。然而,现在的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宣传,人们慕名而来,却失望而归,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无法从中获取情绪价值。City Walk本就是随性的,只要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所行之处,总有繁花盛开。

冯紫妍(海宁市盐官镇初级中学):有些博主硬是通过PS等技术操作令他们去过的打卡地完全变了样,令人叹为观止;很多博主的City Walk记录也加了“滤镜”,营销精致生活。但人不可能时刻保持精致,这明显是演出来的呀!博主们的营销,让大众紧随其后,于是City Walk好像演变成了一项以营销自己为目的的活动。我觉得做自己就好,别因为网上爆红但不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而束缚自己。

02

当我们在微旅行时,我们在体验、追求什么?

方 诺(余姚市高风中学):无论是“特种兵式旅行”还是微旅行,旅行的意义在不断变化。我认为微旅行能减少旅行的“副作用”,避免内耗,我们可以更有目的性地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找到想要活出的模样。

杨子瑜(松阳县第二中学):微旅行的“微”,既可以指短途,也可以指小而美的事物。在烟火气中,发现平日里被忽略的故事;在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亦能找到新奇之处。

秦艺铭(余姚市梦麟中学):微旅行不像几天几夜的旅行那样费时费力,但可以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时,挥洒汗水,让我们感受多巴胺的释放和生命力的蓬勃。

刘佳敏(宁波华光学校):微旅行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给自己的一点“小奖励”,不必那么烦琐,而是说走就走。不必追随大多数人的潮流,而是只参考自己的想法。或许我们小时候都有环游世界的梦想,其实走出家门,就是大千世界呀!自由驰骋其中,用所见所闻所思更好地装点现在的生活。

毛益婷(浙江省海宁卫生学校):微旅行的“微”拿捏在历时短、范围小、消费少三个维度上。在快节奏时代,情绪旅行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刚需,而微旅行恰好满足了这个需求,成为我们心中所追求的惬意生活的小小象征。

月 织(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我第一次接触“旅行”这个词,是在小学一年级看的绘本《我想去看海》中。然而,旅行的美好感受,却在社交平台的搜索里渐渐消磨殆尽。“网红打卡点”“必买清单”“网红美食”……依着这些攻略,每次迎接我的不是如画的风景,而是人山与人海。现在我想明白了:风景早在我满怀憧憬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怀揣一个相机、一个水杯,把路途中一切有形的、无形的事物尽数收藏。也许我没办法全部记住,但正如朦胧能够给予月亮别样的美那样,微旅行中那份好奇、雀跃的感觉,也能够让我不断回味。

赵昱洁(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高中后,由于学业压力,我会格外珍惜微旅行,比如上午去参加比赛,下午在赛区附近游玩;晚上学习到11点,第二天去周边城市感受自然。像庄子一样“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体验自由和快乐。

李宣伊(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周末放下笔,挎上相机去街上晃悠一圈。我们体验的是风景,更是自我。有句话说“风景是人内心的发明”,微旅行是一种契机,让我们在看风景的同时,找寻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欢愉。我们追寻的也是生活剥离了功利和压力后本来的面目,这也是我爱逛菜市场的原因。看着新鲜的蔬菜,听着柔和的方言,和卖菜的阿姨唠上几句,让烟火味一路飘进心里。

沈于凯(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我认为“微”字将旅行分出一个新类来,必有其独特之处。微旅行虽然短小精悍,但仍是“五脏俱全”。区别于逛街,逛街是一种心情,而旅行是一种修行,我们探索、感受、发现、思考。可以和朋友一起,也可以独自一人,各有其韵味。微旅行,就像我们与世界的一场简短交谈。所以,别被经费与时间束缚,别尽想着去打卡,别比较付出的时间与看到的风景是否等价,两者本都无价。放空吧,追寻草木、老屋、石板的气息,舒展自己的小小身心。

小 编:身为“互联网原住民”,大家对社交媒体的好与坏感触挺深。“City Walk”“微旅行”等理念在提出之时,本是为了倡导休闲放松,却在人们的实践中慢慢产生了偏差。那些被大数据、流量热捧的电子地图(景点、美食、路线……)与我们真实经历的生活地图往往有着不小的差距。而微旅行正是让我们有机会弥补这个差距的一种途径。不只是看网上别人怎么说、分数怎么打、路线怎么规划,而是我们真实地去体验,去那些地方看一看,去探索尚未被发现的宝藏角落。我们不是单纯地接受蜂拥而来的碎片信息,而是用感官和脚步构建自己的生活地图和精神世界,来抵抗社交媒体、消费主义的虚无,从而获得某种坚实的内心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