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丹麦人的小确幸
作者: 温雅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烛光曾带给我们多少诗情画意,留下多少动人的故事,但随着社会发展,如今我们一般都用不上蜡烛了。或许在追思故人时,或许在生日许愿时,蜡烛才能派上用场。
蜡烛真的淡出人们的生活了吗?倒也不是。至少在丹麦,蜡烛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物品。欧洲蜡烛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丹麦每年人均消耗蜡烛大约6千克,居欧洲各国之首。据丹麦当地媒体报道,在漫长的秋冬季,超过半数的丹麦人几乎每天都要点上蜡烛。如果那时你有机会去丹麦游学,一定会对教室、寝室里随处可见的烛光感到惊讶——他们并不担心引发火灾,而是将之视为温暖的陪伴。
丹麦语里有个词叫lyseslukker ,意为“扫兴的人”。如果把这个词直接翻译成汉语,那就是“吹灭蜡烛的人”。丹麦人喜欢蜡烛的历史由来已久,还记得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吗?“火光亮起来了!她将自己冻得发僵的小手盖在了上面,此时,它就成了一束明亮而暖和的火焰,就像一根燃烧着的蜡烛……”如果不是因为贫穷,小女孩卖的就不是火柴,而是蜡烛。安徒生有着强烈的蜡烛情怀:收藏在丹麦博物馆里的首部安徒生童话手抄稿,题目就叫《牛油蜡烛》。
丹麦人不仅在室内点蜡烛,即使外出也会带上防风蜡烛或浮在水上的蜡烛。在寒冬,蜡烛是抵挡黑暗的武器;在夏夜,蜡烛是户外聚会、露营探险的必备品,既方便携带又能制造浪漫。对丹麦人来说,点燃蜡烛不仅是亮起一束光,更是创造了一种光影的“魔法”,让生活变得更加惬意。
一位丹麦朋友告诉我,只有在烛光下,才能真正感受到丹麦人所推崇的hygge。在丹麦语中,hygge意为舒适、安逸、自在,描述的是一种被美好事物包围的怡然自得感。我觉得它很像中文里的“小确幸”。幸福并不一定要刻意去追寻,也许只需要点起一根蜡烛,你就能领悟其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