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小张:没错,我就是那个教人坐高铁的博主
作者: 江郑星
2023年初,短视频博主@打工仔小张的作品在一夜之间冲上了各大平台热搜,粉丝人数也从20万暴涨到300多万。而让她“出圈”的内容,居然是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生活经验科普:坐高铁飞机、办银行卡、餐厅点菜……在充斥着浓缩、加速、快节奏内容的互联网世界,小张的视频用最大的善意和耐心,手把手教网友做好日常的每一件小事。
“万一有人需要呢”
2023年春节期间,小张在家刷短视频,偶然看到一个女孩在网上更新日常。女孩说,一直以来忙于上学和考试,从没走出过自己的小圈子,甚至不知道怎么坐飞机。
女孩原本只是抒发情绪,评论区却格外温暖,网友们纷纷留下了鼓励和安慰的话语。不少网友分享,自己同样没有乘坐飞机和高铁出行的经验。小张也随即留言:“下次有机会,我会更新一条视频手把手教你。”
小张没有食言。春节后乘坐高铁返程时,她事无巨细地拍摄了搭乘高铁的整个流程和注意事项。经过约2小时拍摄和半小时剪辑,短视频作品《如何坐高铁》被推送到网友面前。“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看,但是万一有人需要呢?”小张在视频里宽慰自己。
结果出乎意料,这条寻常中带点絮叨的分享拨动了小张“命运的齿轮”——《如何坐高铁》收获了57.4万点赞、4.3万留言、15.5万收藏和9.6万转发。小张的“万一”真的被需要着,热搜和赞美像潮水一样涌来。面对突然的走红,小张受宠若惊:“你们不要再夸我了,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在与网友互动的过程中,小张发现《如何坐高铁》的视频受众中有不少年轻人。有的是向往大都市的小镇青年,对城市生活心存疑虑和胆怯;有的是刚离开学校、即将独自面对社会的毕业生,生存技能不够完善;还有的是天真懵懂的中学生,正试探着观察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生活中再稀松平常的小事,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挑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小张惊讶于那么多需求被忽略,于是她决心做一组视频,也就是引发全网关注的“如何如何”系列。她要手把手教学,告诉大家如何实践生活中看似不需要普及的小常识:如何办银行卡、如何看电影、如何在海底捞餐厅点单……如今,小张已经更新了几十集相关视频,这些视频或多或少地温暖着网线另一端独自咀嚼消化着自卑和孤独的人们。
被传递的温柔和善意
“这些内容不是常识吗?”网上关于“如何如何”系列视频的讨论,关键词往往离不开“常识”二字。有人赞美小张的热心和细心,也有人站出来质疑创作这些作品是否有必要。小张对这些质疑并不在意,她相信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不是每个人都出生和成长在有高铁和飞机的大城市,我希望给那些刚接触城市生活的人分享一些经验。”小张说,“我的视频可能没有涵盖所有内容,但我想传达的思想是,不要害怕面对那些你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城市快速扩张,网络让世界看起来更近也更小。不知不觉中,好多人都习惯了用精英视角看待事物,言语间透露出“何不食肉糜”的傲慢。可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在大城市生活过,一部分人以为的“常识”,在另一部分人的世界里甚至从未存在过。
小张分享了评论区一位粉丝的故事。这位粉丝在看到“如何如何”系列视频后,迅速转发给她的妈妈。妈妈一直生活在小县城,没有合适的机会、足够的勇气出门去看看。可现在,因为小张的创作,她有了迈出去的底气。“虽然每个城市的高铁站长得不一样,但我多看几遍视频,一遍遍琢磨就好了。”一边看视频学习,一边投入实践,这位粉丝的妈妈第一次来到女儿工作的城市,见到了完全不同于家乡的世界。不难想象,迈出这一步后,她会继续尝试更多的“第一次”。
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温暖和善意正通过互联网传递开来。在小张的视频评论区,网友们互相帮助、补充细节,为大家分享更细致的生活经验。大家渐渐意识到,提出这些“常识”问题,并不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
“没出过县的高中生真的很需要这种科普视频。”
“你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我很钦佩你。”
“为什么会有人没坐过飞机啊?”“比如出生在小县城的我。”
没有人天生就什么都会,知识盲区的存在并不可怕,傲慢与偏见才是病症的根源。小张的视频让网友们从“第一次”的视角出发,真诚平和地看待这个世界,给每个人的“第一次”一些耐心、一份尊重、一点帮助。“如何如何”系列视频能够“出圈”,不在于它解答了多么深奥的问题,而在于它让人感受到了温柔和善意。
“不值得科普的科普”很有必要
如今在互联网上,像小张这样的热心博主还有很多,他们努力传播着一些看似“不值得科普”的科普知识。比如73岁退休教师杨维云奶奶,她总是笑盈盈地在直播间里教成年人识字。你可别以为身边人人都识字,杨维云奶奶视频背后有着庞大的受众:全国不识字的成年人有3800万人,其中75%是女性。
我们会为认识一个生僻字而惊喜,也应该体谅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而目不识丁的人们;我们可以为了解到“黑暗森林法则”而欢呼,也可以为认识到“怎么在酒店办理入住”而雀跃。正如法学教授罗翔说的,不要因为别人的不理解而带有知识上的优越感,也不应该因为你懂就瞧不起那些不懂的人,你其实应该帮助他们。
短发、圆脸的小张,谈吐亲切又可爱。她凭着细心和耐心,收获了越来越多网友的认可和喜爱。火了以后,有些粉丝会在其他博主类似主题的作品下面提到小张,捍卫小张的“原创”地位。
小张反倒不太介意,她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生活经验科普领域。有更多的热心博主为大家科普知识,就会有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我最开始做视频,就是想要帮助没那么多社会经验的朋友们,让大家获得一些知识。这个题材人人都可以拍,不是我的专利。而且我也有特别多角度是拍不到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不值得科普的科普”很有必要,它就像一本被学校教育遗漏了的教科书,许许多多像“打工仔小张”这样的互联网创作者,正在用各式各样的内容,为很多人补上生活的必修课,免去“第一次”的无助和迷茫。“小张们”的走红,绝不仅仅是一个偶然现象,他们听到了那些被忽略的“声音”。通过互联网的力量,这些“声音”被放大、被传播,也让更多的人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Q&A
每次听同学分享旅行见闻时,我都很羡慕,该如何克服面对同龄人时的自卑?
无论是羡慕还是自卑,你的感受都是正常的。我在短视频评论区遇到过很多和你一样的同学,所以不要讨厌自己,羡慕别人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哦!就算是成年人,也经常会陷入得“红眼病”和“自卑症”的怪圈。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你现在不能出门旅行,不代表未来没有机会,过好当下的生活最重要。
可以分享一些适合中学生的实用的社会技能或生活建议吗?
从你手上有生活费或零花钱开始,去学习财务规划吧。要有一定的储蓄意识,而不是每次钱到手就“月光”,这个习惯会让你终生受益。等你长大进入社会后,如果真的遇到经济问题,请第一时间与家人沟通,不要因为怕挨骂而冒险接触网贷等,记得保护好自己。
做自媒体这么久,有遇到过令你印象深刻的中学生吗?
有个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题中看到关于我的材料,里面有个问题:有网友看到小张做视频很成功,酸溜溜地说要“取消关注”,请问小张应该怎么回答。这个中学生拍照上传评论区,邀请我本人现身说法,还要把我的“高情商回答”交给老师。这件事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虽然中学毕业好多年了,但只要抱着一颗真诚的心交流,依然能和中学生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