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看见”一幅画

作者: 慕容引刀

怎样才算“看见”一幅画0

慕容引刀

漫画家,“刀刀狗”之父

好好鸭

刀爸爱宠之一,一只自以为浑身都是艺术细胞的爱说话的鸭子

春节如约而至,你会和家人一起做点什么呢?

我建议,邀请父母去逛一次美术馆吧,享受一段不错的休闲时光。

如果爸爸说:“美术馆?那地方太高冷了吧!还不如吃大餐、看电影更热闹。”妈妈说:“那些画咱也看不懂,不如去逛街逛公园吧……”嘘——坚持一下,你的表现机会来了!

看完这一期,你就知道该如何“看见”一幅画了。把你学到的本事传授给父母,带他们一起发现美,交流彼此的感受,享受这一刻的温馨陪伴吧。

一、二、三,请摘下眼罩,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太棒了!你凭着第一印象,从画面连接到了你自己的生活体验,好厉害!看画,第一步就要听从自己的本能,不要急着了解所有的背景知识,你的感受才是最基础、最真实的出发点。

逗我?这不是我家的池塘吗?大片的荷叶,横七竖八的枝干,粼粼的波光,还有我的老朋友——那些水下窜来窜去的红色鱼儿,好惬意自在啊!

不愧是我!那以后看画只要凭第一印象就好了?

当然不!比如这幅《韩熙载夜宴图》,如果仅凭第一印象,你只能看到一群古人在家里聚餐,听音乐,交谈。从人物表情上也看不出太多情绪。

不然嘞?他们在干啥?

这就需要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这幅画的主人公韩熙载在南唐李后主手下做官,李后主对他有所猜忌,韩熙载就表现出夜夜笙歌、纵情声色的假象。但李后主没放松警惕,派画家顾闳中去他家参加晚宴。画家凭着记忆画出现场的情景,向李后主报告。当你了解历史背景后,再看这幅画,感受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只有历史题材画作需要了解创作背景吗?

那倒不是,哪怕只是一幅风景画,也可以从中了解作者处于怎样的风格演变过程。另外,画面本身的构成,视觉上的美感,也值得细细体会。比如霍克尼的这幅作品,矗立的树干和地上的投影,形成了线条的美;绿色的树林和红色的土地,形成了色彩对比的美;画面整体的造型与色彩,构成了错落疏密的节奏美。你能体会到的话,就更容易在日常生活的场景里发现这些美。

我知道怎么去美术馆看画了,要不然,总觉得自己待在那里,像个行走的笑话。

我明白了,以后遇到的艺术作品,我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欣赏啦。

怎么会?你有很棒的感受力。欣赏作品,在了解背景、分析审美法则之后,还得回到你自身的感受上。比如对一幅画,你第一眼的直觉是明朗,然后看介绍资料,作者是否在表达明朗?如果是,了解一下他用了什么视觉手段来表达。不要停在这里,继续放飞你的联想,把这些作为养料,回馈给你的内心,才能真正培养出属于你的审美。有时候,哪怕你的感受跟画家自己的阐述不一致,也不要太在意。进入艺术的路径更多的是靠自身体验而不是阅读理解。

上一篇: 粉蓝色的天空
下一篇: 问题星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