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总有一个爱上诗歌的理由

@张熙岩:我是一个诗人,自封的。你应该多少看得出来,我有一点点自恋。奇怪得很,我只有提及诗时才会如此。在生活中,我常常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而每当挫败袭来时,诗总能让我备受鼓舞。“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忧伤在我的心里平静下去,正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山林”……它们告诉我,我的心情在多年前的异地,已有他人体会;“写一封长信,请收信人代笔,我将寄给你我一生的心绪”“飞鸟将暮色编织成网,打捞起,我失散已久的童年”……那些我自鸣得意的作品,总能在考试失利的下午、作业堆积如山的晚上,让我找到肯定自己的理由。诗,照亮了我的人生,让我发现自己也有闪光点。

@张仪美:对我来说,诗不是正襟危坐的东西。博尔赫斯有一首诗叫What Can I Hold You With。“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这几行诗让我想到了自己喜欢的一个游戏角色,内心狂喜:“哇,真的太符合那个角色的设定了。”我不是一个情感很充沛的人,我爱玩,所以我很少拿诗来抒发情感,更多地是玩诗,让自己开心。

@高千纯:“少年的愿望就是风的愿望, 青春的遐想是多么悠长悠长。”第一次读到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的诗My Lost Youth时,我感到矛盾和奇怪。风是缥缈不定、来去无踪的,这用来形容青春期善变的少年是合适的,但后半句却将这种意志、愿望描述为“悠长”。我很想读懂它,于是将它誊抄在了笔记本的封面上,然后在时光中渐渐淡忘了它。也许每个人的青春里,都会有一个少年,我和他的故事绽放于南苑路交错的小道上。初三时,我剪去了长发,与少年考入了不同的学校,再无联系。但我仍会时常梦回南苑路。当我再次读到笔记本上的那首诗时,终于懂了:少年时的我们是善变的,不仅喜好善变,属于我们的未来也善变。但青春总是绚烂的,越是纯粹,越是美好,就越是难忘,它将永远悠长地存在于我们心中,同时也可能改变我们未来的人生轨迹。我喜欢这种搓捻诗句、思来想去的感觉。这首诗,我今后还会再读、再想,可能还会产生新的理解。读诗,亦是一种思辨。它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你个人的、私密的、百转千回的情感。

@胡嘉琪:诗歌是我逃跑的空间。它像我的金钟罩和软铠甲,为我在难以下咽的现实中间撑开一道罅隙以安放纤敏,让我得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生活。苏轼云散月明后的海天澄澈、谷川俊太郎七月的蝉鸣、叶芝织满红雀翅膀的黄昏……诗歌的世界浪漫、正义又勇敢。很多人说,长大就是变得坚强,对现实的困难咬着牙刀枪不入,但我觉得长大是一个接纳脆弱的过程,是当你开始拥抱那个读到某一句诗就泪流满面的自己的那一刻。

@詹诗依:我读诗的方式一直都是快餐式的。有一天,听到泰勒·斯威夫特的一首歌,我觉得里面有一句歌词像英文诗:You can’t spell awesome without me. “awesome”这个单词的意思是优秀,如果没有“me”,你就不可能变得优秀。我不知道为什么一首巧妙的英文歌会带给我启发,但自此之后,我开始尝试写英文诗。我的处女作是在15岁生日那天完成的,我将喜欢的人写入了诗中:If it’s worth paying my soul, for my darling XXX’s call.这是我对诗歌感受最好的一次,我意识到诗歌真的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明明我喜欢的人不会给我打电话,明明这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但我写下了当下的心情和体验,我能用诗的方式表达对他的喜欢,我就感受到了幸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