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好像苏醒了

每当我遇到了困难,就会用愤怒的方式排解。”

上中学后,我感觉自己的“内部能量”暴涨,体内仿佛有一座火山苏醒了,进入频繁爆发的活跃期。我经常控制不住脾气,一有压力和怒气就想发泄出来,不能憋着。

每当我遇到困难,就会用愤怒的方式排解。比如写作业时遇到怎么也没有思路的难题,我便会懊恼,将笔尖用力地在草稿纸上划出一道道深深的印记,或者攥紧拳头,将草稿纸紧紧地揉成一团。和父母交流也经常一言不合就炸了,受了委屈也想立刻怼回去,嗓门越来越大,有时还会重重地摔门发泄不满。

我把心中的这种情绪理解为愤怒,把眼前的一切当作仇敌,只要我发泄出这股愤怒,就能从中解脱,获得轻松。但渐渐地,我好像产生了抗体,我感到烦闷的频率越来越高,爆发的强度也越来越大,同学们也说我是“易燃易爆”体质。

有一天早自习背课文时,我发现我的新同桌紧皱眉头、眼神愤怒、满脸涨红。他似乎是被一句文言文卡住了,得不到进展。他尝试背了两句,结果又卡住,他突然愤怒地把语文书往地上一摔,然后再捡起来,周而复始。摔书似乎都难解同桌的心头之恨,他把语文书紧紧攥在手里,用恶狠狠的语气背着文中的句子,捏紧的拳头让书页都产生了褶皱——活脱脱就是我泄愤时的表现!在同桌的影响下,我也跟着紧张烦躁起来,同桌的火山爆发,让我身体里的岩浆也变得活跃了。

同桌的表现让我意识到,我可能也像这样给家人和朋友带来了困扰,影响了他们的心情。我可能需要改变。

“易燃易爆”的情绪跟青春期有关吗?把情绪释放出来到底是好还是坏?如果想要克制,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我心中的烦闷呢?

洛晓飞

袁嘉琳:我的性子一直比较急,很多时候连我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会生气。我会从问题的源头入手,比如,如果我的负面情绪主要来自人际交往,我就会尽量一个人待着,暂时的逃避也是一种平复心情的方式。

周婷婷:及时发泄情绪比把坏情绪都积压在心里好得多,毕竟一个气球充满了气就会炸。很多时候,说出那些让自己感到苦闷的事情,就会轻松很多。写日记就是一种倾诉的方式,就像和自己聊天一样,日记本会安静地倾听我说的任何事。

罗可依:不只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每个人都需要合理地释放自己的情绪,正因为如此,身边的人都会理解我们释放情绪的行为——当然是在适度发泄的前提下。我们要找到让自己满血复活的方法,转移注意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小会儿,再回到现实,就会感到释然。

黄妲宁:我认为青春期的情感宣泄是很正常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干扰他人的生活。其实我们可以改变发泄的方式,比如运动、听歌、看电影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用快乐冲淡内心的负能量。

我们每一次对情绪的合理应对,都是对大脑的理性决策和执行功能的有效锻炼。

张月燕(心理老师):

在任何人生阶段,没有情绪的状态都是不存在的。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头脑和身体正在经历剧烈的重组,负责理性控制的前额叶还未发育成熟,故比起成人,青少年面对内外刺激和压力时,更容易受非理性驱动,出现焦躁、愤怒、恐惧和敌对的情绪。好消息是,只要没有演变成严重的情绪问题,大多数人都会随着成长逐渐变得成熟平和。而且,正是由于前额叶还未发育成熟,我们每一次对情绪的合理应对,都是对大脑的理性决策和执行功能的有效锻炼。首先,试着回溯你每一次情绪发作的过程,你会找到一些固定且重复的情绪激惹点:感到挫败、被忽视、被不公平对待等。其次,在头脑里预演一种区别于火山爆发似的情绪发泄方式,例如,准备一个解压小玩具,从攥语文书换成攥这个小玩具,或者深呼吸,转移注意力,专注于解决现实问题,向人求助,等等。通过这样的刻意锻炼,我们能更快地发现自己的情绪波动,并用更小的代价来换取情绪的稳定。

每一位百兽之王,都是由幼稚冲动的虎崽长成的

叶倾城

作家,编剧,广播电台主持人

因为一台上不了网的电视机,他把家砸了。那天他睡前打算玩半小时游戏——结果一玩玩到天亮。妈妈起床后看到这一幕,脸当场就挂了下来,顺手开电视机,上面显示:网络没有连接。妈妈顿时就炸了:“什么东西只要沾了你的手,就一定会坏!我们平时天天上网都没事,你一回家,看电影玩游戏,硬把网络弄坏了!”

这是哪儿跟哪儿呀。他再也按捺不住,冲到客厅就和妈妈吵了起来,妈妈一桩一桩地数落他: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考了好成绩就骄傲自满,没有一点学习的自觉性,把游戏当亲爹亲妈……他只觉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大吼一声,一脚就把电视机踹倒,又从墙上一把拔出了网线,把电视柜也带倒了,他只觉得是玉石俱焚,又痛又快。

爸爸冲出来教训他,妈妈哭了起来。他大吼一声,冲出门外。

外头40多摄氏度,他身无分文,没带手机,哪儿都去不了,只能勉强在树荫下待着,心里似乱汤煮,一半是咆哮:妈妈怎么会这个样子?另一半还是咆哮:自己怎么会这个样子?就因为这么一点小事,能把家都砸了?难道自己会成为传说中的暴力男,一言不合,拳脚相向?他越想越懊恼,又自责,又怨天尤人。

到了中午,他还是被爸爸找了回去。

他问我:要怎么改掉坏脾气,戒掉冲动,做一个“胸有惊涛、脸似平湖”的人?

我说:有冲动,是好事,至少说明身体好。

人这一生,数青春期最是血气方刚。年轻的我们,在父母的爱护下,身强力壮,仅自然产生的荷尔蒙就能够让我们一会儿热情万丈,一会儿陷入低谷。这才是年轻人应有的面貌,比老气横秋好,比弱不禁风强,少年的元气充沛,是瑰宝。

冲动是一种热情。这样的热情,推动着一代一代少年人,喊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口号,在武昌开了第一枪。他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哪里危险哪里上,靠的是一腔热血。中年人,凡事思前想后,最后也许就搁浅了。

但冲动也是一种危险。有专家把12岁到23岁称为“荷尔蒙失智时间”。荷尔蒙令这个时期的人不甘于安稳的岁月,热爱冒险的人生,容易在冲动之下发生意外。

所有的冲动里,最强烈的莫过于愤怒。当它指向外,会伤害身边最亲密的人;而当它指向内,就变成自残自虐,身边人也因此受重创。何以如此?因为愤怒源于自己的无能。

少年心事当拏云——有心,未必是有力。和成年人比,他们时刻觉得自己软弱,一方是指导者、评判人,有能力给出爱也能收回;另一方是受指导者、被评判人,客观上很渴望很依赖父母师长的爱。他们越想突破这种软弱状态,越会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想仗剑走天涯?没单独旅行过,连火车票都不知道怎么买。想做一个懂事的、能安慰父母的好孩子?当父母遇到困难时,他无能为力,不管他怎么想都只能袖手旁观。与人产生矛盾了,想好好沟通?一着急,千言万语却无从说起,恨自己嘴笨,恨对方咄咄逼人,恨到某个程度,就像失控的高压锅,炸了。

该如何驾驭冲动,让它像电,发光发热却不至于断路短路?

首先,尽量离开让你自觉无能的环境,哪怕只是10分钟。

哥儿们一样的室友,为了一点小事闹得互相较劲;老师冤枉了你,说了重话;与陌生人在街上起了冲突……打住,闭嘴,闪人,知道情势一触即发,那就不要去触它。

其次,闪人之后去哪里?去跑步。

能量既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有中变无,总得给它个渠道发泄,那就让它流到四肢百骸吧。心里沸反盈天时,可以跑得特别快,让怨气随汗水而去。累得精疲力竭时,只想上床睡觉。当然,游泳、打拳、爬山……都可以。愤怒出诗人是老话,现代人不兴写诗,运动的步伐就是我们的诗行。

初生牛犊不怕虎,初生的虎崽更是暴躁冲动。找到合理发泄的方法,它就会帮助你成为百兽之王。

上一篇: 做好事应不应该留名
下一篇: 流动观察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