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信”怎么了
一个普通人拥有‘迷之自信’究竟好不好?自信和自大或自恋的边界在哪里?”
早在上学期,我们班就开始流行“普信”这个词了,说的是“一个人很普通却又非常自信”。大家还挺热衷于用这个词互相调侃的。上周一,我后座的小C忽然顶着新剪的发型来上学,还做出一副夸张的得意姿态,问我们:“怎么样,不错吧?”在我看来,头发的长短也没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都被他的样子逗笑了,我顺口调侃他:“这么普通,又这么自信!”他一愣,马上岔开去说别的话题了。但他瞬间的失落和突如其来的尴尬气氛,让我意识到,“普信”好像不该被用在这里。
“普信”应该是什么意思呢?按照字面意思,就是虽然自己不出众,但依然对自己很满意,又轻松又自在,这几乎是我羡慕的状态了!可是为什么“普信”这个词现在变成贬义词了呢?一个普通人拥有“迷之自信”究竟好不好?自信和自大或自恋的边界在哪里?
另外,“普信”这个词好像总被用在男生身上。就像我们会轻松地调侃前面的男生小C,但在一个女生期待夸奖时,我们几乎从不会回应她“普通又自信”,反而常常会更夸张地鼓励她,希望她更加自信。倒推过来,我会有一种错觉:男生一般比女生更容易拥有自信,并且是由内而外的、完完全全的自信。这是性别导致的自信程度的差异吗?
川 宇
庞小妹:我理解的“普信”,是觉得自己哪方面都很吸引人,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别人看在眼里,并且被欣赏,还会认为自己是焦点。我很反感这种自以为是的人。
王嘉丽:网络上贬义的“普信”是不甘承认自己的平凡,又妄图用迷之自信掩盖自己的不足。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会展现这方面的富有。其实,我们在一生中需要更多地关注自我。为什么有的人平时沉默寡言,在一鸣惊人后,周围的人会主动向他招手?因为他由内而外地散发着自信与魅力,这样的吸引才是真实的。
谭露沙:我们大多数人拘泥于自身的外在或内在条件,包括但不限于长相、身材、家境、表达能力、勇气等,这导致建立自信成为当代学生的一大难点。归根结底,“普信”是正向的,相比自卑、敏感、多疑、怯懦,自信是一种让自己更舒适的社交状态。普通人也需要自信,自信给我们带来的红利是超乎想象的。
徐文倩:我是一个平凡的女孩,每天在学校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清晨起床,我会兴冲冲地去镜子前“普信”一番,企图从平凡的容颜中找出花儿来。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像我这样,平凡且自信,感受生活的小美好,这没什么不好的。
谢昕怡:我认为普通且自信才是“普信”的真正含义,这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生活状态。如果说普通是大多数人一生的写照,自信就是从平庸到平凡的跨越,也是他们通向各自伟大梦想的驿站。普通人要不要自信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自信是坚持自我,活出自我,在苦难中认清自己,坚定方向。被说成“普信”又如何?做好自己就行。
你有自己的思想、理想和行为方式,不要让社会准则和他人来决定你是否“普通”。
李世佳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首先,网络流行语“普信”按照语境理解,并不是简单的“普通却自信”,而是“普通却过度自信”。自信的人并不会给他人带来任何困扰,只会让人觉得被激励,无论他是否普通。但是过度自信的人总是会滑向自恋的极端,而自恋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重要,会让人生厌,无论他是否普通。
在心理学上,自信、自尊、自我积极评价等很多概念都是相似和一致的。一个200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虽然儿童时期的自信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青春期之后的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男性的自尊水平都显著高于女性,这很可能和受到社会文化影响、女性更在意自己的身体外貌有一定关系。既然自信和自尊水平都普遍偏低,女性自然会更少地表现出“过度自信”的情况——恰好相反,很多女性是“过度不自信”和自卑的。“普信”这个词,原本是对过度自信且自恋的人的嘲讽,但绝不应该被演绎为对普通人的蔑视。每个人虽是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但也是与众不同的特别存在,你有自己的思想、理想和行为方式,不要让社会准则和他人来决定你是否“普通”。
自信不普通
叶倾城
作家,编剧,广播电台主持人
我年轻时候的流行语不是“普信”,而是“自以为是”“臭美”。勇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同学,或是勇敢打扮展现青春的同学,都很可能被赠予这样的评价。
我从小就不止一次被人评价为“自以为是”,因为我爱说话,还有点固执。我因此有点自卑,多少次,当我想张嘴,“自以为是”四个字就像一座大山压下来,令我闭嘴。
直到很多年后,我才渐渐地反应过来:
我表达,当然是因为我觉得这是正确的,我不可能违心地说自己也不相信的话。牛顿为何发布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因为他坚定地认为这是对的。
自以为是,其实是一个人正常、饱满的心理状态。反过来,“自以为非”则往往是病态的。社恐的人,多半“自以为非”,总觉得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退缩的人,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
那种“我什么都做不好”的自卑感是会让人崩溃的。
语言总是在更新,包括攻击人的语言。后来,又有人说我:“你怎么这么自恋?”
而已经长大了、成熟了的我,笑笑反问:“自恋有何不好?”
智者乐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仁者乐水,天地一沙鸥,飘飘忘机心。
如果这世间无一可恋之人,至少,我还有我自己。
我打理自己,因为我值得;我享受生活,因为我愿意;我能者多劳,因为我智慧;我从容淡定,因为我美丽,不受“白幼瘦”审美的绑架。
当我孤独和困难的时候,我总有一个爱恋者——那就是我自己。
“普信”二字里,有嘲笑,也有隐约的轻侮——你很普通,你没有资格自信。
首先,是谁下了定义,说什么样的人普通?其次,这世间难道还有自信资格证,非得考证成功才能自信?
他人的语言里,有他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也许有人觉得应该平平淡淡过一生,也许有人不喜欢显山露水,也许有人由衷地厌恶自己,无法自我欣赏、自我爱恋……但你,可以选择与自己相处的方式。
你一定是不普通的,总有些事,你能做,其他人不能;总有些滋味,其他人品不出,而你可以;总有些感受,细微如天边的一线光,但你是人群中第一个看到的……
“普信”“自恋”“臭美”“自以为是”……这些词以及以后还会推陈出新的其他类似语言,在暗暗羞辱、打击、绑架你,让你不敢放飞自我,不敢坚持己见。
但归根结底,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
你得培养一点钝感力,屏蔽一些本该是耳旁风的语言。当那些闲言碎语刮过来时,千万别走心。摸着自己的心跳,倾听自己的声音,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不普通,我应该自信。
每个人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像一片雪花,有绝对不同的剪裁。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时候你也需要提醒自己:少做些负面表达。那些会让你觉得不舒服的言语,何必要说呢?
有人会说:互损才是真朋友。我一直觉得那其实是被动攻击。自己的骄傲和不普通被打击了、被压抑了,就转身攻击他人。
这就像小树原本能好好地长大,却被无情地剪下枝丫,从此变得整齐划一,主动消除了一些棱角,隐藏部分特性。而那被剪下的部分,成为剪刀的手柄,又去剪除他人了。
但如果所有人都不能张扬个性,那么你还是你,他还是他吗?
风疾云低,天地之间苍茫辽阔,无数候鸟振翅来往。头雁不嘲笑追随者“普信”,孤雁也不评价雁群飞得不直。相遇的雁群,雁唳声声里,有互相的安慰、肯定,有问路,有指路,但没有互损。
谁在空中努力飞翔时,需要的是损?
所以,你也要对其他人说:你不普通,你值得自信。
你一定是不普通的,总有些事,你能做,其他人不能;总有些滋味,其他人品不出,而你可以;总有些感受,细微如天边的一线光,但你是人群中第一个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