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 · 声音 · 数字
#1吨月壤产水量可供50人喝1天#中国科学家研究了嫦娥五号月壤矿物中的含氢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高温氧化还原反应生产水的方法。月壤被加热至高温后,氢将与月壤矿物中的铁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铁和大量水。当温度升高超过1000℃时,月壤就会熔化,反应生成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出来。经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等多种实验技术分析,研究团队确认1克月壤大约可以产生51—76毫克水。以此计算,1吨月壤可以产生51—76千克水,相当于100多瓶500毫升的瓶装水,基本可以满足50人1天的饮水量。
#“可食用机器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RoboFood”项目旨在制造可以吃的机器人。机器人食品可以减少电子垃圾,为有需要的人和动物提供营养和药物,监测健康状况,甚至为新奇的美食体验铺路。研究者表示,他们正在摸索哪些可食用材料与非可食用材料的作用类似。例如,白明胶可以替代橡胶,大米饼干类似于泡沫,巧克力薄膜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中保护机器人,而淀粉和丹宁酸混合可以模拟商用胶水。因此,不久的将来,人们可能会在甜点中吃到巧克力机器人。这些材料和其他可食用材料构成了机器人部件的成分。
#奶奶心理疗法#津巴布韦在当地社区招募老奶奶,并对她们进行心理治疗培训,具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患者可以坐在长椅上向奶奶吐露心声,从她们那里获得安慰和人生智慧。老年人扎根于社区,通常富有同理心,容易让人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据悉,2023 年,超过 20 万津巴布韦人接受了奶奶的“心灵疗愈”。如今,这种心理疗法概念已在越南、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部分地区扎根,美国纽约、华盛顿等城市也纷纷效仿,以应对当地日趋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不仅给学生讲什么是遥感,这个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我还告诉学生这个专业可以为国家做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学好什么。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说,学生只有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术,才能更好地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
我一直认为图文内容的科学性是博物馆的下限,我们要保证下限是牢固的,夯实基础,然后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展览展示效果的上限,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更好地获取科学知识,享受科学文化的熏陶。
中国地质博物馆策展人、高级工程师卞跃跃说,如今策展人都会考虑展览是否能和大家已知的知识点或印象“形成呼应”。
不要期望在大学甚至在中学阶段就培养出拔尖创新的人才,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提供及时而专业的指导,因为顶尖的人才一定是自主自发地按照他的节律成长起来的。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白雪峰认为,教育者首先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有特质的。
要让青少年学会分辨电影的画面构图是否优美,光线是否漂亮,音乐是否动人,剪辑是否连贯,还有人物的服饰妆容、建筑的造型等是否符合故事情境和叙事逻辑,还要引导他们学会分辨哪些内容是积极的、健康的,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等。
202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是中国高校第一位电影学博士生导师。她提出不仅要让青少年爱看电影,更要让他们会看电影。
目前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已突破600万千米,连通了全国超过80%的县,服务了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横贯东西、纵贯南北,使得全国的综合运输网络更加完善。下一步,我国将加快“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打造示范大通道。
格陵兰睡鲨是现存最长寿的脊椎动物,预期寿命至少可达270岁,最长可能会超过500岁。有研究表明,稳定的肌肉代谢活动可能是格陵兰睡鲨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发现有助于保护脆弱物种免受气候变化影响,甚至有助于对人类心血管健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