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面墙前

作者: 杨张捷

从烟雨行舟、不觉春晚的江南出发,背着行囊,步履未歇,旅人去到遥远的地方。

他沿着迷人的法国南部小镇吕贝隆的山脚一直前行,山毛榉树在蜿蜒起伏的小路上沉稳地排着队。经过小舟缓缓飘过荡起波澜的杜河,薰衣草漫山遍野恣意地开放着;回望落日下的远山,紫红的余晖像一盅葡萄汁泼洒在连绵的山坡上……这一切都引得旅人驻足赞叹。

行至大文豪雨果的出生地贝桑松的古老街巷,旅人停下了脚步,放下了行囊。

伸出手,旅人用他曾触摸过各地各处无数残垣断壁的手掌去感受这面低矮的红土墙的温度。密密的爬山虎攀上低墙,细细的裂缝中生出几朵蓝色的花苞,墙的脉络契合着手掌的温度。旅人的心在欣喜地战栗——它在呼唤他,这堵墙在呼唤他,它是有生命的。

旅人贴在墙边,闭上眼睛。小城镇的街道上几声鸣笛响起,几个孩子飞奔而过,然而周围的一切他仿佛都听不见、看不见,只感受到低矮的红土墙召唤着他:“来吧,来吧,我的孩子。”旅人任凭它牵引着自己,他仿佛成了《红与黑》里的于连,在进入这座城市时,便折服于它的美景和思想,驻足停留,一动不动地凝神思考……

兴许是指尖感受到了浓烈的色彩,旅人缓缓摸索着,周遭是绚丽多彩的涂鸦。哦,那是到了佛罗伦萨。意大利“文化首都”的墙面被各色缤纷的涂鸦占领。热烈的阳光在墙上肆意驱逐着阴影,五颜六色的鲜艳旗帜在墙顶昂着头,猎猎飘扬。旅人的心中也荡漾着明丽的阳光,畅想着曾经人文主义的号角是那样令人措手不及地在墙边吹响,又猝不及防地被突然迸发出力量的现代交响曲淹没了声音,而那个时代留下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如雷贯耳的名字,依然如市徽上的鸢尾花一般,在今天的人们心中璀璨地绽放着。

旅人恋恋不舍地感受着手心的温度,突然一阵寒意袭卷而来。帘卷西风,月上梢头。迟疑的心中突然迸出呐喊,这影影绰绰而亘古掩映在墙角的,莫不是古老中国的那轮圆月?

旅人源源不断地感受到来自血液深处的那份澎湃。秋风肃肃,这面红墙之下倔强地生长着矮草。旅人深情地感受着千年之外的家乡的温度。满壁的碎石与裂缝,这面墙承载了太多历史的灰烬。他恍若看到,墙角之上那座伫立于巍巍青山的高楼,诗人登临目送,一瞥那斑驳了的亘古山河,于是释然于蹉跎的岁月;宫墙之内的恢宏大院,能臣集聚,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于是换得海晏河清;宏伟壮丽的百米城墙,万箭齐发,乱石穿空,抵御异族之侵,却终究在炮火与鲜血中倒塌;悠闲静谧的屋舍低墙内,思妇梳妆,盼游子归乡,唯愿月华流照。

旅人的心脏像飞鸟一样振翅,他已经听到了墙外的战马嘶鸣,看到了青山远黛的古老文明。

岁月鹜过,山陵浸远。旅人被一阵强烈的灯光刺眯眼。驰隙流年,星霜暗换。耀眼的灯光与色彩闪烁着新时代的万丈光芒。

老旧枯朽的在其中沉没,青春新生的开始呼吸。旅人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他终究回到了这里,所有遥远西欧与古老中华的温度在手心里交织,有些刺痛,又有些温暖。可是目下满墙不是充满科技感的灯光,就是单调的白漆,旅人急切地寻觅着过去的痕迹。他曾为那在漆黑长夜里骤然点亮的灯光而雀跃,为那片摩登岁月里的光彩而痴迷。但现在旅人只想找到他漫长旅途中追寻的东西,想找回他在跋涉中因背负太重而舍弃的“行囊”。

突然,旅人停下了脚步。他的鞋子已因累月的奔波而磨损,脚却没感到疼痛。在这面被描摹上远黛青山和古老街巷的小镇之墙上,他似乎看见了一个个失落于玫瑰色梦境里的“最初”。他看见不远处牙牙学语的孩童与父母正观赏着连街的墙画。旅人紧张忐忑的心落下了,他甚至也想拿起笔,在这面墙上点开画卷。

旅人知道,他所留恋的无数的墙都是曾经的缩影,他怀念无数个曾经,跋山涉水去寻找曾经,后来他明白,曾经也能在眼前出现,曾经的传统与文明,现代的光芒与色彩,不过是眼前这一面墙的距离。

慢慢地行走过街巷,眼前的这面墙沉稳而厚重,他站在这面墙前,伸出手,温度一如从前。

上一篇:
下一篇: 无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