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有“努力羞耻感”吗

你会有“努力羞耻感”吗0

每次考完试,周围的人都会跟我讲:“没关系,不就是一次普通的考试嘛!”考得不好的时候,我总觉得老师和同学打心底里看不起我,但可能因为要做做表面功夫,又或者是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么努力的我,于是告诉我:“没关系,你这么努力,这次的成绩只是偶然的,继续努力!”他们越是这么说,我就越觉得丢脸。我明明那么努力,却总是处于中等水平,真是令人泄气!

有时候我很想去问身边的人:“我这么努力,成绩还是没有提高,你们会不会看不起我?”但即使问了,也得不到真心的答案吧!其实每次考差了我都想在班里大哭一场,想让大家知道,我不是无所谓的人,但那样做会更丢人吧?毕竟我是男生!

我很想知道,其他同学如果考差了,也会感到羞耻吗?还是他们认为反正自己没有很努力,所以也不必感到羞耻。

一个努力但得不到“好结果”的男生

Way1: 读一首诗

当你看向我的时候

我像一枚硬币

期待你将我的失落捡起

你却只是途经我的忧愁

轻轻俯身,悠悠垂手

在我皱巴巴的湖面上

掉落一些窄窄的宽慰

和不痛也不痒的浮柳

当你看向我的时候

我像一枚硬币

期待你看见另一面的我

看见我银色的眼泪

看见熔炉中我的煎熬与焦灼

看见称重的时刻,我缺损的心

无法自足的不满

看见我想要努力的天平

左边和右边,付出与得到

一样重一样多的祷告

若你曾这样看见我

或我曾这样看见我

我将从这一个我

走向那一个我

当那些手指向我的缺口

我微微点头,对他们说

是的,这是我

没有一株草会看轻我的我

没有一束火焰可以吞没我的我

是的,这是年轻的我

徘徊在人世,悬在命运的高空

必经的伤口

因这伤口,我得以与众生平起平坐

因这咫尺的对望,当你从远方途经我

我的湖水静默,大地辽阔

Way2: 一起来讨论

·你有过因为考试考得不好而感到难为情甚至羞耻的时候吗?你是怎么调节的?

林浩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试不如意时,难免会感到无颜面对平日的积累和努力。当然,也可以采用“一笑泯恩仇”或“相忘于江湖”等方式释怀,毕竟成为情绪的奴隶永远是下下策。

刘心雨(浙江警察学院):难为情是我的常态,我想根源是将目光放在了别人的身上。为了调节这种心态,我除了努力去除常态化,尝试将所有话宣泄在纸上,多和自己对话。

·该不该向身边的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难过、生气、痛苦?

郭志炫(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作为警察,我们的职业素养就是不将情绪流露在外。但我们也会在释放和克制中找寻平衡,向亲人和朋友倾诉自己不顺心的事。情绪表达的确是一件挺困难的事。首先要确定你表达情绪的对象是否正确,你表达的内容是否会影响接下来的发展。总之,无节制地表达情感是非理性的,其产生的后果也是很难控制的。

林浩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个人不应该向身边的人表达过多的负面情绪,因为情绪是有感染力的,总是向别人传达负能量,别人也会难受。但我们可以试着向别人诉说,然后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对策,我觉得这是可行的。

·你会因为努力却没有得到好的结果而感到羞耻吗?如果会,你一般会如何隐藏?

王奕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中的时候,大家都在内卷和暗推,都十分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正在偷偷努力,更害怕自己努力了还考不好会被嘲笑。早起晚睡,舍弃爱好,把时间都给了学习。但这种想法在上了大学之后会慢慢转变,因为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努力全靠自己,身边不少人都以自己会努力而骄傲。

酸柠檬(杭州师范大学):努力却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不是你感到羞耻的根本原因,在意他人的目光与看法才是羞耻的根源。再者,以成绩定“别人看不看得起自己”是不准确的。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接纳事实与自己,量变会促进质变。

Way3: 专家说

让脑袋独立“成长”

东立

之前看到过一句话:“小时候,长辈们教育我们要爱别人,帮助别人;长大了,所有人都告诉我要把爱自己放在第一位。”从爱别人转向爱自己,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真的很难。

想一想,我们对自己的评定标准是不是从这句话开始的——“今天老师表扬你了吗?”从幼儿园到高中,这句话成为我们在校园里过得好不好的标准,只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老师的口头表扬逐渐转化成了成绩的好坏,但它们都非常统一地指向了外部对你的肯定,这影响了我们判断自身优秀与否的标准。其实如果在这个判断标准之后,你再加一个思维转换,就能帮到自己了。

我们可以来做一个转换,请你根据模板,尝试自己转换——

聪慧的你一定发现了,第一步转换是为了别人的看法,而第二步转换是为了自己的成长,这种思维在心理学上叫作“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是指一种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它能够让我们面对挑战、发掘潜力、不断学习和成长。和它相对的是“固定型思维”,这种思维会让思维僵化,难以适应变化和挑战。这两种思维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从现在开始,要尝试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

读初中的时候,老师要求交周记。有一回,我在周记里写道:“之前爸爸说了,只要我考试成绩好,就会给我买想要的礼物。但当爸爸发现这次我的月考成绩不理想,他想,以后再也不给她买任何礼物了。”老师批改周记的时候提醒我:“爸爸的想法是爸爸的,你不是他,你不会知道他想什么,除非他对你说了这些话。”虽然老师是从写作手法和真实性角度来指出我的错误,但这恰好证明,别人的想法,我们无法得知,除非他自己说出来。如果谁都没有告诉你,你这次考得不好就会变成“学渣”,你努力了却还没有考好,他就会看不起你……那就是谁都没有这样的想法。况且现在也不需要你把他们写进作文里,更没必要把他们写进你的人生里,所以把这些揣测别人想法的时间置换出来,都投入实现自己的“目标”里去吧!

最后,还想告诉大家,不要被男生和女生的性别意识套住,表达情绪和想法是所有人应得的权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