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疑,无当代之学问
岩 鹨 问:
前段时间我一直沉迷于各种古代书籍里的传说故事,其中不少有趣而奇异的片段令人啧啧称奇,但这些片段却与众所周知的历史有所不同。如今在网络上也经常能看到一些专家发表对历史研究的不同观点,我们究竟应该听谁的?又该如何了解历史的真相?
许 宏 答:
身处互联网时代,各种声音混杂,人们确实有一些迷茫和不安。好在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一个学术和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兼听则明。
如今年轻一代所受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标准答案式的教育,大家依赖于老师和教科书给的说法,如夏朝究竟存不存在,二里头遗址究竟是不是夏朝的都城,都需要一个确定的答案。要打破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就要多读书,紧密跟进学术动态,多从逻辑和学理出发思考,同时不迷信权威观念。
中国上古史和考古学领域的研究本来大多就不具有验证性,没法证真或证伪,没法从实验中再现其过程,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因此学问一定更复杂。希望大家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问题,疑则疑之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不疑则无当代之学问。
在我们这个领域,即便是再大的学术问题,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件事有一个定论,属于信史,不管是谁说的,你都要先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迷信权威是我们首先要摒弃的。
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在上古史和考古学领域,我们不能排除任何假说所代表的可能性。“定论”“正确”“错误”等定性的概念,都不适用于这个领域,这个领域中充满了推想和思辨。如果你想从我这个“考古专家”口中、笔下寻求标准答案,那你一定会失望的。我的书给不出唯一的答案,而是要让你感知上古探索的种种不确定性。要想充分认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要使自己的思维复杂化,就要做到谦卑、自警、自省。
上一篇:
下一篇:
“蓝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