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文采,还有鲜活的文化剪影

作者: 朱伟

不只文采,还有鲜活的文化剪影0

通常来说,有了文字之后,文明就有了发展的基础。“数千年的历史变迁,都被汉字一一承载,未为中断!”中国文字一脉相承,文明源远流长,确是奇迹。

就文字书写、表达的特点而言,“最简约、少废话”可能是我国古文的突出特点,这也是我们不能轻易丢弃的法宝。钟叔河先生不辞辛劳,抱着“课孙”的想法,从浩繁的古文中选择百字以内、单独成篇的文章,加以注释和解说,让孙辈学习文法,领略古人风姿,进而触摸到文化蕴藉,功莫大焉!

古文质朴,言简意赅。“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三次任命,“偻”而“伛”终至“俯”,三朝元老,官阶越来越高,姿态却益发谦恭。这铸于鼎上的家训铭文,彰显出正考父谦恭的本色,难怪鲁国大夫臧孙纥感叹“其后必有达人”,鲁国大夫孟僖子感慨“今其将在孔丘乎”。家训传世,遗泽绵长。

古人可爱,言行可垂范。对于魏徵,唐太宗常恨不由己,魏徵干脆,不听劝,就告病假。最终,“自顾过已多矣,言已失矣,行已亏矣”,唐太宗的检讨可谓“教科书”级别。史书总结:“前代诤臣,一人而已”;“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模范君臣,当如是。

而古文令人回味不已之处,还在于以寥寥数语刻画出了文人的风骨。黄庭坚贬宜州,无处可居,暂寓城头破楼阁,夏秋之交,暑气逼人,偶得小雨解暑,叹“吾平生无此快也!”后溘然而逝。苏轼视自己为“月下闲人”。金圣叹被砍头前,特意嘱咐孩子,“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嬉笑赴死。

钟叔河先生强调自己不会写文,对翻译文言文也无把握,只是凭自己感悟信手写来,想的是让孙辈能够好好读一读古文,领悟一些文化遗泽。作为“走向世界”丛书的编辑,在引导国人向前看、努力融入世界的同时,他也注重引导国人尤其是下一代人亲近传统,理解文化。面对着如此苦心孤诣的长辈和他亲手写下的谆谆教诲,我们当有所改变,有所行动,不致使古文一直成为学业上的“三怕”之一。

上一篇: 低谷也能开出希望的花
下一篇: 我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