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与现实的别样相遇

作者: 顾晓燕

“剧本杀”与现实的别样相遇0

“剧本杀”能让人逃离现实吗?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多少有点像推倒多米诺骨牌,因为如果变换这个问句的主语,我们会发现,相似话题一直在引人关注。剧本杀不是这个“骨牌”序列的第一张,在它之前,围绕电影、电子游戏都曾有过类似的讨论;剧本杀不会是最后一张“骨牌”——最近被热议的元宇宙,也正经历着同样的检视,而在元宇宙之后,相信依然会有新的类似话题出现。

这些相似的话题,体现了人们长期以来的共同关注——当有机会感受别样人生时,人们是否会选择就此逃离现实?剧本杀不是话题的缘起,也不是话题的终结,但它给了我们在当下展开讨论的新契机。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骨牌”序列内部的相似性。

我们可以注意到,虽然剧本杀近几年才在国内兴起,但它的核心元素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相信很多同学和我一样,小时候就和小伙伴一起玩“过家家”游戏。还是孩子的我们,就已自发地通过游戏来体验不同人生。这种体验与“逃离”无关,我们未必想从此过上不同的人生。“过家家”并不是一个孤证,有意思的是,在很多不同文化的儿童游戏中,都有“角色扮演”类游戏。由此看来,在日常生活之外体验不同人生,可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渴望。这种渴望,不仅存在于孩童时期,也会一直持续到成年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比如我们看电影,玩电子游戏,此时的“代入感”,让我们融入其中,甚至幻想成为故事中的人物,感受TA的悲喜,体验TA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电影、电子游戏、剧本杀、元宇宙各有各的不同,但都给了我们进入另一种现实、体验另一种人生的可能。

感受到另一种人生后,我们再来思考“逃离现实”。人们也提出过“电影是否会让人逃离现实”这一问题,与电影带来的不同人生体验相似,剧本杀呈现的别样现实或想象世界,以及这些世界中更强烈的“戏剧冲突”,让玩家在不同世界、不同人生中,经历了更大的矛盾冲突,感受更多的人生起伏,生活似乎因此变得更为动荡曲折,情绪也可能更加百转千回。人们用来阐释电影魅力的诸多表述,很多也适用于优秀的剧本杀;而人们关于电影与“逃离现实”的各种讨论,也可以为剧本杀的相关讨论提供借鉴。

当然,我们也发现了,剧本杀可能增强“体验不同人生”的沉浸感这一特点,也可能使关于“逃离现实”的讨论更为热烈。相对于看电影时的“代入感”,玩家在剧本杀游戏中的直接“饰演”,增添了更多“亲历”的意味;剧本杀剧情走向较电影有更大的开放性,这使得玩家对人物有了更大的阐释空间,在“矛盾冲突”中自主探索的把控感更强;剧本杀的线下真人社交模式,使人与人的相处可触可感,体验因此变得更为真切,一切都似乎更加“真实”。

那么,剧本杀更易让人逃离现实吗?

我们可以思考何谓“现实”。剧本杀让人体验不同人生,而这种体验是有现实来源的。无论是剧本杀,还是电影,抑或其他样态,任何一部优秀作品,其呈现的世界即便是想象的奇幻世界,其讲述的人生即便包括不可思议的离奇经历,但其本质都是对现实世界、真实人生与人性,或直接或间接的映射。正如《西游记》,它讲述的何尝不是人生呢?从这个角度来说,优秀的剧本杀作品也能让我们感受与现实有关的“真”故事,体验不同的“真”人生,切实感受“真”人性。因此,在不同剧本杀作品中——当然这里说的是优秀作品——我们只是在其间换了人生角色,与现实有了别样相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