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信念,也是热爱
作者: 王洪润
我们曾经都叫他老白,但是,他自称在追梦路上还只是个小白——白色乒乓球的那个“白”。
“发球,又是发球……”小白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随即紧紧盯住对手即将挥动的球拍。“哔——”哨响,比赛结束。他呆站在原地,怎么也想不明白,这球是怎么过来的。许久,他沮丧地抬起头,眼中尽是那两局11∶3的惨烈比分。
进入初中的第一次比赛就这样以“二轮游”告终。小白是不甘的,也是失望的。放弃的想法曾无数次在他的脑海里出现。但最后,他仍选择了坚持,参加这场比赛就是最好的证明。
小白说,其实自己曾经放弃过乒乓球。
幼儿园时的小白,因为远视和散光,不得不在父母的要求下学起了乒乓球。高强度的训练渐渐消磨了小朋友薄弱的意志。不到半个学期,他便轻易地与乒乓球说了“再见”。曾经他也以为,乒乓球不过是自己丢掉的众多爱好之一而已。
2018年的那个暑假对小白来说意义非凡。
那天,小白与爷爷奶奶在家一起观看亚运会比赛。爷爷慷慨激昂的解说和奶奶兴致盎然的介绍,无疑为比赛增色不少。小学二年级的他看得津津有味,为中国队的胜利感到骄傲,更为中国乒乓球代表队包揽五金而心生自豪。一场来自“小胖”与“黑骑士”的对决——樊振东与林高远的男单决赛更是彻底点燃了他的激情,反手的不断拧拉、正手的接连暴扣……他紧紧盯住电视屏幕,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错过了任何精彩瞬间,不时用力捶打着沙发,大喊:“好球!”比赛结束了,但他激动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突然间,小白好像想起了什么,他在房间里翻箱倒柜,找出从前的球拍,然后大声宣布:“我回来了!”
自那以后,每天放学回家,小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练习乒乓球。没有人陪,就一个人颠球。
“……198,199,200!太好了!”发球也是小白的训练项目之一,他右手握拍高高挥起,左手则将稳稳托住的球轻松抛起,然后迅速一击,一次快速有力的发球旋即冲出。就是这样,小白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动作也愈发熟练。等爸妈下班回来了,他便一个劲儿地拽着他们陪自己打乒乓球……渐渐地,他从连球都发不好的“菜鸟”,到现在已对爸爸的“霸主”地位产生了威胁,这实在是令他备受鼓舞。
小白对乒乓球愈发热爱,“打一场正式比赛”的想法就此萌发。
进入初中,小白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正式比赛。斗志昂扬的他自然不会错过,可那场彻底的失利让他对乒乓球失去了信心——“也许我真的不适合打乒乓球?”
那天,小白像往常一样下楼散步,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小区的乒乓球台前。面对昔日球友的召唤,他虽然很想抄起球拍去酣畅淋漓地打一场,却依然只是摆了摆手说:“我先看两局!”眼前的场景着实令人称奇,几位六七十岁的老大爷围在一张小小的乒乓球桌前,看球之余还聊起了天。别看老爷爷们个个头发花白,可打起球来却一点也不含糊,抽拉拧打样样精通,动作还那么灵活。谁输谁赢对老人们来说似乎并不重要,为自己喝彩,为别人鼓劲,老当益壮,神采飞扬。有位老爷爷还放出豪言:“要一直打到90岁!”听了这话,小白一下子释然了——“我打乒乓球不是为了输赢,是为了信念和我的热爱啊!”
从此,每天下午5点,小白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的乒乓球馆。一套运动服,一瓶矿泉水,一副球拍,是小白的全部装备。每次看见他满头大汗地回来,我都满是好奇:“你这是去桑拿了吧?怎么这么多汗!收着点打吧,别累着!”可他却总是摆摆手:“这有什么累的呢?它可是我的梦想!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知不觉,小白的热情感染了许多同学,我们不仅知道了袁励岑、梁靖崑,还听说了屡战屡败的奥恰洛夫、扬言要成为“世界第一”的张本智和。在他的热情的感染下,我也爱上了打乒乓球,时不时与他切磋一番。然而小白的进步实在神速,我从勉强抵抗到被单方面碾压,不过半个学期的时间。小白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榜样。
转眼间,今年的师生乒乓球大赛开始了。杭州亚运会点燃了人们的运动激情,报名人数格外多。这一次,小白突破重围,在决赛中面对大他三四十岁的老师时也毫无畏惧,打得有模有样,最终赢得了亚军。
赛后他一把拉住了我,激动得有些说不出话来。
“是信念?”我问。
“对,还有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