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侠的馈赠
作者: 沈东子人们都说经典名著是文学宝藏,这里除了无价的精神财富,也包含世俗意义上的经济价值,通俗地说就是值很多钱。比如,《红楼梦》的印数不计其数,根本不知道印了多少册,如果按版税算,那是要以亿元计的。按照《伯尔尼公约》,作家去世后50年内,作品的版税归其指定的继承人;50年后成为公版书,即进入公共领域,可以不计酬使用。我们现在出版的许多经典名著,如《简·爱》《呼啸山庄》等,如果用英文出版,不用给作家付酬;出英文以外的译本,只给译者支付翻译稿酬。
那么作家去世后50年内的稿酬给谁呢,也即版税由谁来继承呢?版税的归属跟书有关,似乎是一件斯文的事,其实也未必,因为牵涉到的是钱,而世上的事,跟钱有关便生出无数故事。
“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对自己的版权财富早有精心安排。她专门成立了一家著作权管理公司,管理其名下80部小说(包括短篇作品)、19个剧本和40部电视剧的版权事宜。公司先由她唯一的女儿罗莎琳德掌管,后来又传给罗莎琳德唯一的儿子马修。她心细,甚至将继承权归到特定的人名下,比如《窗帘》归罗莎琳德,《捕鼠器》版税归马修,《睡梦凶杀》归后任丈夫,丰厚的版税全归家族所有,分文不给外人。
相比之下,有的作家就比较潇洒。伦敦市中心有一家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医院建于1852年,首任院长韦斯特医生为筹建这家英国最早的儿童医院,可谓耗尽心血。当时经费不足,他想起了密友狄更斯,就把这件事和盘托出。狄更斯素来同情伦敦流浪儿,听说要给孩子们筹建医院,立马慷慨解囊,成为第一批捐款人之一,从此这家医院跟文学结下了缘。1929年,医院忽然接到一份意外的馈赠,数额究竟是多少,一时还算不过来,全医院的人都震惊了。
当时伦敦剧院最受欢迎的保留剧目是《彼得·潘》,剧中那个不愿长大的小飞侠,为伦敦市民所津津乐道,萧伯纳说这个剧目是“儿童的大餐,成年人的戏”。《彼得·潘》的作者是詹姆斯·巴里,该剧从1904年开始上演,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巴里作为版权所有者,自然也赚得盆满钵满。1929年,巴里69岁,身体不太好,他开始考虑《彼得·潘》的版税继承者。
巴里结过一次婚,那是他心中的痛。女方叫玛丽·安塞尔,是剧组里的女演员。他痴情得要命,可她跟别人好上了,要离婚。当时离婚可不光彩,朋友们知道巴里爱面子,纷纷跟伦敦的各家报纸打招呼,不要刊载巴里离婚的事,大报都配合,只有几家八卦小报刊登了消息。晚年的巴里孤身一人,但身价年年攀升,于是他想把《彼得·潘》的版税捐出去,捐给谁呢?捐给了那家幸运的医院,医院也没辜负他的期望,如今已成为英国最好的儿童医院之一。这笔捐款一直持续到1987年,这一年是巴里去世50周年。
(浮 生摘自百花文艺出版社《西邻照影》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