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崇礼特色产业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作者: 沙爽
说起崇礼,耳畔会立刻响起“我一声龙啸凌云志,热血燃冬扶摇起”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旋律,眼前尽展世界各国运动健将逐鹿赛场的英姿,北京冬奥让这座小城有了温度,有了色彩。
从圆满完成冬奥答卷到启航后奥运时代新征程,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委、区政府抢抓后奥运机遇,乘势而上,以冬奥场馆设施、文化和人才等珍贵遗产为新动能,不断丰富文旅赛事和产品供给,推动“体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地标旅游打卡地。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地标品牌优势,积极打造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将全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让百姓钱袋子更鼓,家底子更厚,努力书写后奥运时代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崇礼蚕豆成百姓致富“法宝”
史料记载,蚕豆为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豆种。《崇礼县志》记载,崇礼蚕豆自明末清初开始种植,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崇礼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的深山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水质清澈,因此崇礼蚕豆以其饱满、皮薄、香浓、适口性好等特点,深受客商和消费者受欢迎。
2002年,崇礼区被河北省原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蚕豆之乡”;2011年9月,“崇礼蚕豆”被原农业部批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2020年9月7日,“崇礼蚕豆”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年来,崇礼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持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打造特色农业地理标志品牌,不断发展壮大蚕豆等现代化产业,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在白旗乡门二营村建设了千亩蚕豆基地,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带动百姓实现增收致富。
在白旗乡门二营村,一排排整齐的蚕豆秧上累累硕果,工人们正忙碌着进行除草工作,为蚕豆收割做足准备。据了解,崇礼区于2020年与白旗乡门二营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1086亩用于建设蚕豆种植基地。通过流转土地种植蚕豆,既解决了农村土地大面积撂荒的问题,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此外,蚕豆种植基地还吸纳了附近10个村28名农民从事田间管理,为村民提供就近短期务工机会,实现人均年增收2400元。
崇礼区不断完善产供销链条,上游有基地生产籽种和原豆,中游有典源的蚕豆加工、原粮外销、小蚕崇系列蚕豆制品的开发等,下游有工会消费采购固有渠道和832平台、淘宝店、官方旗舰店等,真正实现产、研、销一体化,多元发展实现经济增收。
目前,崇礼蚕豆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量0.42万吨,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鲜食蚕豆、蚕豆零食等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崇礼区有5家龙头企业进行崇礼蚕豆的初加工和深加工,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发挥地标品牌效应振兴崇礼彩椒产业
“崇礼彩椒”是继“崇礼蚕豆”之后,崇礼的第二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崇礼彩椒具有色泽鲜艳、果形方正、果肉厚、货架期长、耐储运等特点。
近年来,崇礼区在持续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不断推动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围绕“绿色发展、生态致富”的理念,建基地、抓示范、创品牌、抓营销、促增收,全力做大做强彩椒产业。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驻崇礼定点帮扶工作组的帮助下,在崇礼区委的大力推动下,从品牌注册和登记、品牌创意与设计保护、防伪溯源体系建设、品牌宣传与推广等方面,积极推进“崇礼彩椒”品牌建设和品牌保护工作,构建品牌体系,形成全方位品牌效应,同时也为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崇礼区委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广泛的宣传推广和有力的保护措施,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培育一个品牌、做强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崇礼区狠抓彩椒提质增效,大力推广彩椒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同时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独特的小气候加上当地沙壤土质的特点,采用科学技术种植,目前崇礼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河北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预计总产可达8万吨,带动全区3854人人均增收3500元。
几年间,崇礼区不断加强和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引进中国农科院、北京农科院、河北农科院技术精英团队,打造特色彩椒省级农业创新驿站,通过搭建平台、组建团队、创新机制,围绕设施彩椒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强化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推动彩椒种植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
崇礼区出台系列政策,积极培育和引进“崇河”“万家乐”等龙头企业,目前全区有彩椒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多家,农民经纪人300多人,他们活跃在彩椒生产、供应、销售过程中,成为彩椒优势产区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
2006年,崇礼区红旗营乡下双台村万家乐蔬菜有限公司在北京新发地特菜市场设立档口,销售至今,成功实现了从“地头到市场”的直供,成为崇礼彩椒品牌的宣传者和推动者。
2022年1月14日,“崇礼彩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获批,另外还获批3件外观设计专利,登记4家logo设计版权作品。“崇礼彩椒”的“地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扶贫形式”在2020品牌农业年度影响力活动中,被推选为“品牌助力产业扶贫典范”。
文化传承为后奥运时代持续赋能
作为冬奥城市,崇礼坐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体育价值榜“2020年度体育城市”“2021年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等多项荣誉。
崇礼充分发挥完善场馆设施和成熟赛事经验的优势,积极策划赛事活动,成功举办崇礼168国际超级越野赛、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斯巴达勇士赛、崇礼50公里国际山地越野赛等群众体育品牌赛事,直接参与人数达13000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为后奥运时代持续赋能。
崇礼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境内的山脉延绵、坡度适中,可供旅游滑雪和竞技滑雪的面积高达300平方公里。此地空气质量较好,天然的大雪并不容易融化,被誉为华北地区最理想的天然滑雪区域。
经过多年规划建设,崇礼拥有万龙、云顶、太舞、富龙等7家大型滑雪场,冬奥大部分专用赛道向公众开放,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纷纷来打卡,如今“冬季滑雪胜地”已成为这座小城的响亮名片。
“能够在冬奥赛道上滑雪很兴奋,好像是跟奥运选手一起比赛,有一种愿望成真的感觉。”一位来自北京的滑雪爱好者说道。
在续写后奥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崇礼努力促进优质旅游资源向优质旅游产品转化,通过推出音乐艺术节、避暑美食节、小手大手趣撒欢、电子竞技、消夏狂欢、户外露营以及系列冰雪季等特色活动,成功打造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崇礼四季旅游新常态。
雪落宫墙的太子城遗址公园、蜿蜒于群山之间的古老长城、融合了冬奥文化与自然之美的崇礼奥林匹克公园,不仅有高颜值的看点,还可以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绽放的活力。
崇礼区委把“用活用好冬奥遗产,推动冬奥效应持续释放”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冬奥文化资源,结合本地民俗、历史、商道和红色文化等独有的旅游资源,推出了冬奥冰雪游、草原天路游、户外休闲游等多条主题文化旅游线路,打造网红打卡地,制作文创产品,进行线上线下展示销售,讲好崇礼自己的文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