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乡:实干奋战“开门红”

作者: 方婷 彭绍峰

一家招商引资回乡发展的雨伞工厂,每年创造出500多万元的产值;一场群众会,召集周边30多户土豆种植户齐聚共商共议;春耕备耕,全乡一片人勤春早的景象……小产业,大发展,说的正是湖北省恩施市红土乡目前的发展前景。

开春以来,该乡企业、产业、项目全面复工复产,蓄力书写新答卷,看红土乡如何以实干奋战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

超前赶单  打响开年第一枪

2月14日,该乡大岩村超前雨伞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忙着加工配件,赶制年后第一批订单。

“我们这里是集加工、打包于一体的车间,在红土集镇上还有一个负责中转的车间,开工以来,订单已经排到了三月底。”该公司负责人陈凤教介绍道。

“政府给了我们很大支持,作为招商引资回家乡发展的企业,公司厂房的选址和修建全靠当地政府的帮助。2022年作为“进统入规”的企业还得到了政府两万元的奖励资金,今年,力争打开销路,增加全年产值。”陈凤教很有信心。

公司订单大多数来自深圳、浙江等地,订单量逐年增加,2022年年产值超过500万元,带动了全乡经济增长。

同时,该公司还为乡里乡邻的“留守妇女”提供了20多个工作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这份工作,既能照顾老人、小孩,还就在家门口上班。”大岩村“留守妇女”张艳说道,“我们现在工作时间灵活,既可以照顾家庭,每月还能挣三四千块钱,工作持家两不误。”张艳觉得,最重要的是她能在家陪伴孩子,尽到当母亲的责任。

农技培训  打开群众话匣子

连日来,恩施农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焕然正在石灰窑村罗家坪组群众家中,召开当地土豆种植户的培训会。

该公司“抓基地,促春耕,拓市场,促销售”,实现新春开门红。以屋场会、拜年会、谈心交流会的形式走访农户,了解群众种植困难,听取种植户对土豆种植的意见建议,并将收集到的问题汇总,在群众会上逐一解答。

通过群众会,黄焕然为种植户开展农技培训,并提供晚疫病防控物资和高质量种薯,土豆品质及单产都有大幅提升。种植户打心底高兴,都愿意来学习,大家围坐在一起交流种植感受,分享种植经验。此次群众会有30多户农户参加,现场签约310亩高效绿色土豆种植面积。

新的一年,新的打算。在土豆“高引低种”成功的基础上,该公司春耕备耕,春播早启动。在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村组种植早熟土豆1000多亩,已破土出苗。二高山启动土豆播种,高山片区推广土豆带薯育苗移栽。在全乡土豆种植面积4万多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从而更加有效确保产品错峰上市,保证市场季节供应,带动更多农户共同致富。

2023年,该公司在政策扶持下,改变传统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走“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模式,发展优薯基地1万多亩,带动农户2500户,实现农产品产值突破2000万元。

“我们石灰窑的种植户基本都有六七十岁了,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通过种植土豆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减轻后辈的负担。吃不完的还可以卖,收入提高了,日子也过得更好了。今年在罗家坪组公路沿线建立土豆种植观光区,让更多人了解我们高山马尔科土豆,打造出优质品牌。”黄焕然在群众会上踌躇满志。

借助群众会的形式,更有土豆种植大户分享种植感想。“我从2021年开始种土豆,当年收入才一万出头,2022年和农博公司签合同,根据他们的指导,土豆增产了1万多斤,光土豆净收入就有两万多元,收入提高了,今年继续干。”石灰窑村村民申富林笑意盈盈地说。大户分享心得带动小户创收,小土豆大产业,更有大发展。

农田建设  打造农耕新标准

在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村高标准农田复工建设现场,挖掘机正在作业,工人们忙着施工建设。该乡推进4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渠道、机耕道路、土壤改良等三方面。项目建成后,将很大程度上改善农机作业条件,改良土壤结构,保障农田排水畅通。

“高标准农田项目完工后,从社会民生角度来看,有利于满足全乡农业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提高农作物产品产量,也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提高全乡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促进老百姓增收。”乡人大主席、高标准农田项目分管领导黄平说道。

该乡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000亩,投资898万元,今年10月底完工并验收。各施工队正抢抓枯水期、天气晴好的良好条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度。

人勤春来早,高山农耕正当时。东风吹遍红土大地,带来全新气象,各方更要抓住奋战“开门红”的契机,全力以赴,跑好开局第一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