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始终装着群众

作者: 李春磊

吉林延边边境管理支队勇化边境派出所的民警李俊华,十年来默默无闻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没有收到过侦破大案后的鲜花和掌声,也没有擒凶除险时的凛然和无畏,但他有一颗对人民群众的火热之心和一片对辖区群众的赤子之情。

他常说:“只有发自内心把老百姓当亲人,老百姓才会把你当自家人;只有把老百姓的事真当事、当大事,老百姓才会买你的账;只有与老百姓融在一起、打成一片,才能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得到老百姓的理解、支持和信赖。”

探索自创“宗亲网格记忆法”

李俊华是高岭村的责任区民警,责任区有9个屯,且分布较为分散,是典型意义上的“点多、面广、线长”,对责任区工作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作为一名边境责任区民警,必须要熟悉辖区各重点单位和常住、暂住、重点人口,才能开展工作。他在长期工作中发现,虽然所辖村屯分散,但农村也有农村的特点,那就是每个村都是由几个大姓的亲属组成的,只要记住了主要亲属的几个关键人,其他人就可以通过他的血缘关系找到相关的人,对号入座,顺藤摸瓜。

于是,他以各村大姓中威信较高的关键人为起点,以血缘关系为主线,将错综复杂的农村人口连成一个网。通过这个网,达到方便快捷地熟悉一个村的人口。在户政派出所责任区民警考评时,考评组对他自创的宗亲网格记忆法很感兴趣,给予较高评价。

细致排查为群众找回手机

虎年除夕17时许,出租车司机蒋先生面露难色地跑进勇化边境派出所求助,称自己在运送客人的过程中不慎将手机遗失,手机是妻子送自己的兔年礼物,有着特殊意义,但具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遗失的,他自己也不知道。

面对这毫无头绪的求助,民警们顿感茫然,寻回工作无从入手。看着满脸沮丧的蒋先生,李俊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首先安抚蒋先生急躁的情绪,并让蒋先生努力回忆行驶途中的每一个细节。

经过对线索梳理筛查,依据他对辖区的了解,果断安排所内执勤警力兵分两路,一路利用辖区视频监控系统,对蒋先生行驶路线及临时停靠点进行细致巡查,他则带人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开展入户走访。经过近3个小时的视频回查,终于发现蒋先生中途下车方便时,有一扁平物件从裤袋滑落,10分钟后有一个模糊的身影将该物件捡走。

事情出现转机,他及时回到所里观看视频,在围观的民警对视频中模糊的背影都一头雾水时,他凭借深厚的群众基础工作,硬是将人认了出来,并急忙驱车赶到村民家中,帮蒋先生寻回了手机。

大年初一上午9时,蒋先生来到所里,拿到失而复得的手机后十分欣喜,情不自禁地说道:“李警官,我真没想到手机还能找回来,这大过年的,真是麻烦你们了!”正月初七,蒋先生再次来到所里,将一面锦旗送给李俊华,以表达他的感谢。

群众称赞“小李这孩子就是好!”

在群众的眼里,李俊华有一种农村孩子的质朴,一种逢人就笑的亲切,工作起来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辖区有位朝鲜族全大爷,常年瘫痪在床,唯一的女儿在广州打工,平日里只有老伴金阿迈陪伴照顾,生活上也很拮据。初任责任区民警的李俊华在走访中了解到了这个情况,便主动承担起了帮扶老人的责任。逢年过节总是提前拿些米、面、油、水果等一些日用品去看望老人;看到老人缺柴火了,马上帮老人联系,并且劈好、码齐;看到老人家有积雪了,也是第一时间拿起扫帚去清扫,对老人一家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这一照顾就是10年,从未间断。

2020年2月,金阿迈焦急地给他打来电话,说老伴常用的一种口服药吃完了,需要立即到市里购买,此时正是新冠疫情最紧张的时候,加上道路满是冰雪,一路阻碍重重。为了全大爷能及时用上药,他不顾自身安危,两次往返120公里,为老人第一时间购回了药品,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全大爷一家也将李俊华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一做好吃的就第一时间喊他。

李俊华不仅关心全大爷一家的生活起居,还把关心关爱的触角延伸到高岭村的每一户人家。大棚蔬菜滞销,他主动联系辖区施工企业和市采购点,帮助解决蔬菜销路问题;辖区群众黄牛上山找不回时,他不分昼夜去帮助寻牛;谁家房屋家具需要维修,也总少不了他忙前忙后的身影。现在高岭村的老人们口中提到的最多的就是:“派出所的小李这孩子就是好,只要是咱们村里的事,只要一个电话,小李这孩子就会第一时间赶到。”

十年来,李俊华用自己独到的工作方法,时刻将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尽其所能为辖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了群众的安居乐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在警察与群众之间真正架起了一座“心相连,爱相通”的桥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