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开幕
作者: 韦永胜 熊莉2023年,武鸣“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于4月20日至4月23日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隆重举行,4月20日上午举行了启动仪式。
据悉,本届文化旅游节涵盖文化、体育、旅游、经贸及乡镇5大板块共23项活动,从不同维度展现武鸣“壮族三月三”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化壮族人民共有的传统文化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武鸣是壮族文化发源地之一,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壮族先民孕育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壮族人用山歌作为一种独特的对话形式,可问、可答、可逗、可赞……山歌一唱,壮族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唱对应答,进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民族“歌圩”。
歌圩文化是武鸣骆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发展歌圩文化,打造对外交流平台,提升武鸣知名度。自1980年起,武鸣开始由政府主导举办“三月三”壮族歌节。经过多年的创新、打造、提升,如今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历史最久的民族歌圩,是武鸣最亮丽的一张“文化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也无法阻挡武鸣的“三月三”情怀,从线下对唱搬到“云端”对歌,从大规模“办”到小范围“搞”,武鸣“三月三”活动从未间断,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十三届。今年起,武鸣“歌圩”活动正式更名为武鸣“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这是新起点、新征程,武鸣山歌将越唱越响亮,越唱越精彩。
为持续创新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推动武鸣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本着沿袭“壮族三月三”传统习俗、传承武鸣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初衷,本届活动整体呈现民族性、本土性、参与性、传承性这“四大亮点”。
以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示、展演、展销活动作为启动仪式的重头戏,是本届活动的一大亮点。当天,“魅力武鸣·多彩非遗”主题非遗项目展示展演、“锦绣云裳·美丽壮乡”主题壮族服饰展示、“情满壮乡·美食共享”主题非遗美食节活动等各类非遗展示、展演、展销活动在武鸣体育馆广场轮番上演。武鸣山歌、壮乡龙狮等礼仪歌舞传统表演,壮族婚俗、壮族服饰等民俗记忆展示,跳竹竿、板鞋舞等传统体育竞技展演以及壮族五色糯米饭、土制红糖等制作技艺展示,非遗美食、文创产品展销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零距离与大家见面。
本届活动展示展演带给辖区高校艺术团、社区艺术团、基层文艺队、山歌传承人、民间文艺家更多登台机会、更大展示空间。同时,也推出了更多本土山歌歌手、草根明星歌星、艺术团体和更多网络文艺达人,催生出更多如舞蹈《甜在乡间》《哚锅》《武鸣壮族敬酒歌》及花样竹竿舞《跳竹竿》、壮族板鞋舞《昂板壮鞋街》等极具武鸣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
据了解,本届活动主城区和各镇参与演出的艺术团、文艺队达96个,参演人数达2000多人次。
本届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真正做到“还节于民”。活动期间,除主城区、各景区举办活动外,城区8个镇也自主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参与群众多、辐射范围广,为历年之最。如罗波镇“骆越风、聚乡情、兴文旅、振乡村”主题壮族民俗展示活动、太平镇“传承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锣圩镇“锣响圩聚展魅力,砥砺奋进新征程”骆越民俗文化传承节活动等,“土得亮丽、俗得精粹”等一系列乡镇活动原汁原味展现壮乡武鸣民间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注重发挥文化品牌在文化传承中的助推作用。在启动仪式上,重新组建班底的武鸣“尼达妮”合唱团全新登台亮相,参与多个节目的演出,充分展现武鸣山歌传承的年轻化成果。“壮乡歌海”主题活动是少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传歌的生动展示,汇集了广西平果、都安、大化以及南宁马上、上林等地的山歌王、民间歌手,齐聚香山河畔、同台竞歌;来自武鸣城东小学、双桥小学的壮乡“小百灵们”也在现场用崭新唱法演绎经典山歌;今年,还在武鸣高中、太平庆乐小学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等一系列文化传承活动。
武鸣“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尽显民族风采,让大家共享壮乡文旅盛宴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