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融合式旅游警务 打造“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作者: 袁金锋

春风和煦,万物生发。4月3日,位于广西大新县硕龙镇的德天景区内,游客熙熙攘攘,身穿执勤装备的硕龙边境派出所民警正在开展治安巡逻,为景区增添了一抹平安底色。

作为全区唯一一个辖区内有着5A级景区的边境派出所,崇左边境管理支队大新边境管理大队硕龙边境派出所主动融入社会发展大局,在基层实践中探索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融合式旅游警务,不断丰富“枫桥经验”内涵。

“多元化”调处,让矛盾化解更有温度

“我是从外地过来旅游的,前天在网上预订的民宿,现在民宿这边不让办理入住且还不进行退款……”2月7日,硕龙边境派出所接到一名外地游客的求助电话。

民警迅速到达现场,双方各执一词,调解未果,游客扬言网络曝光民宿后离开。之后三天,该所持续采用线上调解法,邀请双方进行多次视频通话,引导民宿老板从树立长远口碑角度考虑问题,最终老板同意退款并向游客道歉,游客也保证不投诉民宿。

在采取线上调解的同时,该所充分发挥驻地党建联创联建机制作用,创新建立“3+X”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机制,在巩固司法所、村委、边境派出所联合调解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由景区、导游、志愿者等组成的“德天联合调解”工作法,发挥景区“先行者”的作用,由景区工作人员在事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控制事态;发挥导游“解说员”的作用,向游客说理释法,缓解游客情绪,引导游客心平气和解决问题;巧用志愿者的“引导员”身份,帮衬说理明事,引导矛盾双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1月30日,有游客报警称在德天景区竹筏乘坐点因排队引起纠纷,有游客被打伤。接警后硕龙边境派出所“警景”调解室第一时间启用“德天联合调解”工作法,由现场景区工作人员及景区志愿者先行将双方劝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进行联合调解,仅用了不到10分钟,便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今年以来,硕龙边境派出所已解决景区游客纠纷20余起,解决群众求助60余次,有效维护了景区的稳定。

“多措施”并用,让平安守护更有力度

景区“善治”,首要是平安。在景区治安方面,硕龙边境派出所派出警力驻点德天警务室,联合景区保安部组建德天治安联防队,强化对景区24小时巡逻防控。该所有效整合利用辖区监控资源,建立“视频+街面”巡防的联动策应,白天集中警力在景区,晚上布控警力在辖区,人防、技防相结合,提高见警率、管事率、破案率,确保辖区治安秩序安全稳定,让违法犯罪无处可藏、让游客放心游玩,做到“平安不出事”。

“黄警官,我放在柜台充电的手机不见了,快来帮我找找啊,我刚花几千块钱买的手机……”一个急促的电话打给了正在德天警务室执勤的民警黄延健。接警后,黄延健迅速带领一组警力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并根据报警人所述和景区监控视频进行排查,迅速锁定了嫌疑人体貌特征,联动外围执勤民警布控拦截,最终在嫌疑人离开辖区前一举将其抓获,仅用时半小时就成功破获一起盗窃案,及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

硕龙边境派出所不断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联合德天景区打造国门边关法治宣传长廊,并组建客商、餐饮、民宿等从业者微信群,加强“线上+线下”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游客和旅游从业者法治意识。同时,该所实施分级管控,将辖区旅店、民宿、娱乐场所等进行治安管理等级评定,分出“重点”“一般”“放心”三个等级,并建立“红、黑榜单”制度。通过分级管理,不断提高经营场所业主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管理能力,助力提升治安管控效能。

“5A级”服务,让服务群众更有深度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多亏有你们,我小孩才能安全找到。”3月5日,外地游客范先生拉着硕龙边境派出所民警的手激动地说道。当天,硕龙边境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其小孩于中午一点左右在德天景区走散,请求派出所帮忙寻找。民警仔细了解孩子走失情况,一边组织民警通过辖区视频监控、景区广播等方式寻找,另一边安排民警通过巡逻询问方式四处寻找。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寻,终于发现了小孩的身影。这只是硕龙边境派出所日常服务群众的一件“小事”,为更好服务群众,该所10名民警常态化驻守在一线,坚持“节日全员在岗”模式,服务群众和游客日常所需,第一时间帮助解决群众和游客的急难问题,实现“服务不缺位”。

“用心处置好每一件警情,用心接待好每一位群众,是我们移民管理警察的职责。”该所所长杨行表示。一直以来,硕龙边境派出所着眼辖区实际,用与德天跨国景区相衬的5A级服务水准,构建“善治”格局,优化旅游环境,努力打造“旅游 +警务”的“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品牌效应。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