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空竹:小空竹“抖”出大花样

天朗气清,春意渐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晨练的队伍中,跑步、练拳、踢毽、舞剑……各式各样的运动应有尽有,诸如抖空竹这类传统杂技项目也深受大众喜爱。“裁竹成形腰鼓如,两端绳索弄徐徐。当风急转如流水,山寺闻钟韵有余。”这就是对抖空竹的写照。伴随美妙的音乐,小小的空竹在玩者控制的长线上行云流水般飞舞着,令人赏心悦目。

空竹是一种用线绳抖动使其高速旋转而发出响声的玩具,以竹木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其有据可考在民间流行历史至少有600年。2006年,抖空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学习抖空竹要掌握三个基本要领,一要对正,身体始终对正空竹的一个端面;二要对齐,双手握竿,竿头要对齐;三要右手用力抖动,左手配合跟随。空竹是一项易学难精的技艺,基本技法虽只有绕、摆、旋、绷、抄、抛6种,但技巧花样众多,简单的有扔高、换手,进阶的有“金鸡上架”,还有惊险的“蚂蚁上树”。随着发展,抖空竹的技术技巧在传承中也有创新,如“翻山越岭”“织女纺线”“夜观银河”“二郎担山”“抬头望月”“鲤鱼摆尾”“童子拜月”“彩云追月”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出生于空竹世家的李连元是抖空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受家庭熏陶,5岁起他就跟祖母一起抖空竹,练就一手高超的绝技。祖辈相传的是单轮和异型空竹表演,到了李连元,能把空竹抖得立起来,使得空竹如丝、如立起来的蘑菇,继而做正盘、反盘动作,这种缠绕,称为“盘丝”,可做出“背飞钓鱼”“雄鹰展翅”“上碗”等高难度动作。“传出去是最好的保护”这是李连元常说并践行的一句话,他通过收徒、进校传授技艺,还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交流演出,建立了多个活动站,培养了越来越多的空竹爱好者。

同为抖空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张国良是空竹制作者,也出身空竹世家,享有“空竹张”的美誉。他在传统基础上对工艺品种进行改进,使空竹具有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收藏性等,他制作的“中国象棋空竹”“海陆空系列空竹”“福娃空竹”“龙凤空竹”深受人们的青睐和喜爱。他创办工作室、进校传授技艺,使空竹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

(来源:北京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中心 微信公众平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