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黑米
在陕西洋县,种植黑稻米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西汉时期,张骞还未出使以前,在汉中家乡成固(今陕西城固、洋县一带)读书。有一天,他在柳林内读书困倦,倚树入梦,梦中游历了斗牛宫,拜谒文曲星求问前程。文曲星告诉他:“前程万里。”张骞又问何时发迹。文曲星答曰:“汝见黑米之日,即发迹之时也。”从此以后,张骞除了苦读诗书外,常去河畔寻找黑米。三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在野稻中找到一株灰色稻穗,剥开稻壳,果然是黑米。
张骞正巧就在这一年出仕。据说,张骞发现的黑米,就是流传至今的洋县黑米。由于黑稻米味美,所以自西汉汉武帝时期开始,直到清朝末年,洋县黑米均是向帝王进献的贡米。清朝的庚子之变,尽管慈禧太后如丧家之犬,但仍然念念不忘洋县黑米之香,依旧下令进奉。
洋县黑米色泽乌黑,内质色白,煮成粥为深棕色,味道浓香,营养价值甚高。据1981年陕西省粮油检测站化验分析,黑米含蛋白质8.5%,比普通大米高1.7%;含赖氨酸等八种氨基酸,比普通大米高15%。常食洋县黑米,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强身、明目活血的作用。若用洋县黑米与陕北红枣煮粥,更是味美甜香,被人们誉为“黑红双绝”。洋县黑米配以白果、银耳、核桃仁、花生、红枣、冰糖、薏苡仁做成“黑米八宝粥”,更是难得的高级滋补美食。若能长期服用,则可益寿延年。
(来源:博雅特产网)
上一篇: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留在纸上的历史神韵
下一篇:
勐海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