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路村:农家书屋觅书香 文明乡风润人心

作者: 王晓槟

三叉路村:农家书屋觅书香 文明乡风润人心0

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三叉路村,有这样一方小天地,它的面积不算大,可内涵却非常丰富。书柜上陈列着9800册图书,涉及文学艺术、青少读物、文化科普、生活百科和农业技术等多种类别。

走进敞亮的书屋,墙上挂着“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这些名言仿佛在告诉人们:“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今年4月,这个书屋荣获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最美农家书屋”称号,它就是三叉路村农家书屋。

程建华是三叉路村有名的桃子种植大户,以前由于缺乏经验,在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桃子个头小、产量不高、吃起来甜度很低,导致桃子滞销卖不出去,尽管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到最后却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自从有了农家书屋,程建华一有时间就会到书屋找寻关于农业种植方面的图书,对如何种植、果实如何增产增收,程建华逐渐积累了经验。现在,他已经成为村里人人称道的“种桃大户”。程建华说:“农家书屋是一把金钥匙,不仅富了脑袋,还富了口袋。”

为了激励村民多读书、读好书,三叉路村农家书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前年11月,凤凰镇依托农家书屋开展“我为农家书屋献爱心”公益捐书活动,并召集了镇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学校教师、居民群众等200余人来到这里。有的人怀抱两三本,有的人袋装二三十本,纷纷捐出自己的闲置书籍,以增加农家书屋的存书量。据统计,现场共捐赠620余册图书,很多闲置书籍都有了好去处。

农家书屋不仅有书香,更有粽香。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每年端午节,书屋管理员都会提前准备粽叶、糯米,召集村庄的大婶们到书屋里包粽子,大家各展所长,相互交流包粽子的技巧,三角形的、菱形的……形状各异的米粽在一双双巧手中成型。

“自从有了农家书屋后,村民们的眼界开阔了,业余生活丰富了,素质也提高了。赌博打牌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知识丰富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书屋管理员说道。

数字化设备开通以来,为了让村民们用好数字农家书屋,三叉路村开始广泛宣传,在村民QQ群和微信群演示服务功能,让村民们都会使用数字农家书屋,手机看书已成为村里的“新风尚”。截至今年9月,三叉路村农家书屋的“数字农家书屋”注册人数达到5000人,访问量9000余人次。

“自从在书屋扫码下载了‘书香武汉’后,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享受海量阅读资源,真是太方便了。”社区居民赵丹丹开心地说。

近年来,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自三叉路村建立了农家书屋后,这里逐渐成为留守儿童读书学习的乐园。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服务,书屋每周保持6天对外开放,每天不少于8小时,坚持节假日照常开放,极大方便了读者借阅。每天放学后,孩子们纷纷背着书包到书屋看书、写作业,大家一起相互交流,做做小游戏,其乐无穷。

“农家书屋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在这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看书,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我们的暑假过得更充实了。”小学三年级的郭芹竹高兴地说。

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留守儿童、疫情期间出不了门的人,只需要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会送书上门,给予村民极大的便利。

四年的时间里,三叉路村农家书屋不断演绎着因书成长的故事,因书致富的传奇,因书精彩的人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