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蔬菜生产发展及其区域比较研究
作者: 朱钰
摘 要: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在全面阐述辽宁省蔬菜生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资源禀赋系数和区位熵指数等评价指标,对全省14个地级市的蔬菜生产区域比较优势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7—2021年期间,辽宁省蔬菜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平均单产水平稳步提升,生产区域化特征日趋明显。从生产资源禀赋优势评价结果来看,主要集中在辽西地区和辽中地区的沈阳、鞍山、锦州、葫芦岛、朝阳等5个地级市。从生产专业化水平评价结果来看,主要集中在辽西地区、辽南地区和辽中地区的沈阳、大连、鞍山、营口、辽阳、葫芦岛等6个地级市。最后,从强化科技支撑、完善设施装备、实施品牌战略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提出促进辽宁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辽宁; 蔬菜生产; 区域布局; 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4)07-196-06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comparison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ZHU Yu
(Party School of Liaoning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Shenyang 110001,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Liaoning is an important vegetable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 Based on an overall introduction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this paper selects endowment factor coefficient and local quotient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regions in 14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throughout the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2017-2021, the scale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expanded gradually, the average yield level increased steadily, an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on became increasingly evident. From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production resource endowment advantages, i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five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the Liaoxi and Liaozhong regions, including Shenyang, Anshan, Jinzhou, and Huludao. From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production specialization level, i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six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Liaoxi, Liaonan and Liaozhong regions, including Shenyang, Dalian, Anshan, Yingkou, Liaoyang, Huludao and Chaoyang. Finally,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vegetable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improving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and implementing brand strategies.
Key words: Liaoning; Vegetable production; Regional layout; Comparative advantage
蔬菜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菜篮子”产品,也是推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和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辽宁省地处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生产区,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反季节蔬菜供应北方地区冬春淡季市场,越夏蔬菜供应夏季南方市场,为保障北方地区乃至全国“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1]。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辽宁省蔬菜播种面积为32.88万hm2,蔬菜产量为1 990.23万t,分别占全国蔬菜生产规模比重的1.50%和2.57%。其中,设施蔬菜(包含日光温室和冷棚)播种面积为11.81万hm2,设施蔬菜产量为948.50万t,分别占全省蔬菜生产规模比重的35.92%和47.66%,设施蔬菜生产规模位居东北4省(区)(指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4个省、自治区)第1位。为了更好地发挥辽宁蔬菜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在全面阐述辽宁省蔬菜生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资源禀赋系数和区位熵指数等评价指标,对全省14个地级市的蔬菜生产区域比较优势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优化辽宁蔬菜生产区域布局、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1 辽宁省蔬菜生产发展现状
1.1 面积、产量双增效果显著
近几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多次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这也为辽宁蔬菜生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政策契机。2022年4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辽宁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蔬菜总产量稳定在2000万t。目前全省已经基本形成了“冬销北、夏销南、周年生产、四季不闲”的蔬菜生产发展格局,蔬菜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播种面积、产量双增效果显著。蔬菜播种面积由2017年的30.86万hm2逐年扩大到2021年的32.88万hm2,增长幅度达到6.55%,年均增长率达到2.03%,播种面积在东北4省(区)中所占比重由2017年的37.85%逐步提高到2021年的41.16%。与此同时,蔬菜产量也由2017年的1 797.84万t逐年增加到2021年的1 990.23万t,增长幅度达到10.70%,年均增长率达到2.57%,产量在东北4省(区)中所占比重由2017年的44.23%逐步提高到2021年的47.39%(表1)。
1.2 平均单产水平稳步提升
随着一批适合辽宁及东北设施蔬菜栽培的专用新品种的成功选育以及轻简化、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环境调控等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与模式的广泛推广和应用[2-3],2017—2021年期间辽宁省蔬菜平均单产水平整体基本呈现出逐年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一直在东北4省(区)中稳居第1名。蔬菜平均单产水平由2017年的58 256.64 kg·hm-2逐步提升到2021年的60 529.20 kg·hm-2,提升幅度达到3.90%,分别是同时期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蔬菜平均单产水平的1.11、1.61、1.31倍(表2)。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蔬菜商品质量和供应均衡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发生概率与强度的不断增加,设施蔬菜因其与露地蔬菜相比具有复种指数高、资源利用效率高、抗风险能力强、增产增收潜力大等生产优势而得以迅速发展[4]。2021年,辽宁省设施蔬菜播种面积为11.81万hm2,设施蔬菜产量为948.50万t,设施蔬菜平均单产水平为80 313.29 kg·hm-2,是当年全省蔬菜平均单产水平的1.33倍,已经发展成为辽宁省蔬菜生产实现“稳面积、增产量、调结构、保供给”的重要抓手。
1.3 生产区域化特征日趋明显
目前,辽宁省已初步形成了“西部设施蔬菜、东部特色蔬菜、南部精品蔬菜、北部叶菜兼顾果菜、中部设施蔬菜”的蔬菜生产区域发展布局。其中,辽中地区和辽西地区(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辽宁省可以大致划分为辽西、辽东、辽南、辽北和辽中等5个地区。其中,辽西地区主要包括锦州、阜新、葫芦岛、朝阳等4个地级市,辽东地区主要包括抚顺、本溪、丹东等3个地级市,辽南地区主要包括大连、营口等2个地级市,辽北地区就铁岭1个地级市,辽中地区主要包括沈阳、辽阳、鞍山、盘锦等4个地级市)凭借其水土资源条件较好、日照丰富、土地平整、土质肥沃、相对集中连片等自然资源禀赋,已经发展成为辽宁省蔬菜生产两大核心主导产区,全省约2/3的蔬菜产量来自这两个地区,而且近年来有进一步向局部集中的发展趋势[5]。辽中地区和辽西地区的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分别由2017年的11.11万hm2、663.65万t和11.04万hm2、510.05万t逐步增加到2021年的11.43万hm2、722.82万t和12.36万hm2、603.79万t,二者播种面积、产量合计占全省蔬菜生产规模的比重也分别由2017年的71.78%和65.31%逐步提高到2021年的72.34%和66.66%(表3)。其中,位于辽中地区的沈阳市是目前辽宁省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全省14个地级市中一直稳居第1名。2021年,沈阳市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为6.25万hm2、390.85万t,分别占当年全省蔬菜生产规模的19.02%和19.64%。其设施化生产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2021年沈阳市设施蔬菜产量为198.82万t,占全市蔬菜产量的比重达到50.86%。
2 辽宁省蔬菜生产区域比较优势评价与分析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评价的科学性以及指标的可比性等原则,通过利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辽宁统计年鉴》中2017—2021年锦州、阜新、葫芦岛、朝阳、抚顺、本溪、丹东、大连、营口、铁岭、沈阳、辽阳、鞍山、盘锦等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农作物和蔬菜生产、农业总产值等相关数据,选取资源禀赋系数和区位熵指数2个指标,从生产资源禀赋优势和生产专业化程度2个方面对全省14个地级市的蔬菜生产区域比较优势进行科学评价与分析。
2.1 资源禀赋系数
资源禀赋系数(Endowment Factor Coefficient)是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提出的,一般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某种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它所揭示的是一个国家(地区)生产领域的竞争优势。通过借鉴赵兴梅[6]、刘丽娜[7]、逯春香等[8]、毛昭庆等[9]的前期相关研究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EFi=[(Vi/V)/(Yi/Y)] 。
式中,EFi代表i市蔬菜生产资源禀赋系数,Vi代表i市蔬菜产量,V代表辽宁省蔬菜产量,Yi代表i市农业总产值,Y代表辽宁省农业总产值。当EFi<1时,说明i市蔬菜生产相对缺乏资源禀赋优势,数值越小则优势程度越弱;当EFi≥1时,说明i市蔬菜生产具有资源禀赋优势,数值越大则优势程度越强。其中:当1<EFi<2时,说明i市蔬菜生产具有一定的资源禀赋优势。当EFi≥2时,说明i市蔬菜生产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
计算结果表明,2017—2021年期间,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中蔬菜生产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主要集中在辽西地区和辽中地区,共有沈阳、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5个地级市且均属于全省设施农业生产大市。其中,鞍山和葫芦岛属于蔬菜生产具有较强资源禀赋优势的地级市(表4)。鞍山是全省设施农业生产大市,是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和冬淡季棚菜生产的发源地。目前已形成了“岫岩县食用菌、山野菜,海城市设施黄瓜、辣椒,台安县设施茄子、西瓜、甜瓜,千山区郊区特色蔬菜”四大蔬菜生产优势区。葫芦岛近年来在绥中、南票、建昌等区县大力推进现代化设施果蔬生产基地建设,按照“集约高效、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发展思路,聚焦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等主栽品种,加快新优品种示范推广,加强反季节栽培、多熟制栽培等新技术应用,全力提升蔬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打造省级高效精品蔬菜产业优势区。2023年3月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葫芦岛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力争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旱黄瓜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