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籽西瓜新品种天发黑无籽1号的选育
作者: 陈薇薇 陈绘利 蔡毓新 杨凡 位芳 师恭曜 史宣杰 田保明
摘 要: 天发黑无籽1号是以QWM-14(2n=4x=44)为母本、QWF-06(2n=2x=22)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三倍体无籽西瓜新品种。该品种中晚熟,在河南春季大棚栽培全生育期105 d左右,果实发育期32~33 d。果实圆球形,果皮纯黑覆浓蜡粉,外形美观,整齐度好;单果质量6~8 kg,667 m2产量4000 kg左右,嫁接栽培667 m2产量5000 kg左右。瓜瓤鲜红色,瓤质硬脆,白秕籽小且少、汁液多;果皮厚度1.2 cm左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40%左右,边部10.30%左右。在我国河南、山东和陕西等省均可春季大棚栽培。2018年6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关键词: 无籽西瓜; 三倍体; 新品种; 天发黑无籽1号
中图分类号: S6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3)12-129-04
A new triploid seedless watermelon cultivar Tianfahei Wuzi No. 1
CHEN Weiwei1, CHEN Huili2, CAI Yuxin2, YANG Fan3, WEI Fang1, SHI Gongyao1, SHI Xuanjie3, TIAN Baoming1
(1. Schoo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Henan, China; 2. Henan Qingfa Seeds Co., Ltd., Zhengzhou 450002, Henan, China; 3. Institute of Vegetables,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Henan, China)
Abstract: Tianfahei Wuzi No.1 is a triploid seedless watermelon variety developed by crossing QWM-14(2n=4x=44)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QWF-06(2n=2x=22)as the male parent. This variety is a mid-to-late maturing variety suitable for spring greenhouse cultivation in Henan province. The total growth period is about 105 d, with fruit development taking about 32-33 d. The fruit is round and spherical, with pure black skin and a thick wax coating, making it visually appealing with good uniformity. The average fruit weight is 6-8 kg, yielding around 4000 kg per 667 m2 and around 5000 kg per 667 m2 for grafted plants. The flesh is bright red, firm and crisp, with small and few white seeds, abundant juice, and a skin thickness of about 1.2 cm. The soluble solids content in the center is 12.40% and 10.30% in the periphery. It can be cultivated in spring greenhouses in many provinces, such as Henan, Shandong, and Shaanxi in China.
Key words: Seedless watermelon; Tripolid; New cultivar; Tianfahei Wuzi No.1
1 选育目标
西瓜[Citrullus lanatus (Thunb.)Matsum. et Nakai]是葫芦科西瓜属一年生蔓生藤本植物,因其果实汁多味甜、清爽解渴,被誉为水果中的“盛夏之王”[1-2]。我国西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西瓜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内育种家通过多年的努力选育出许多性状优异的西瓜品种,现主要栽培品种和类型如宁夏硒砂瓜、早春红玉、黑美人和麒麟瓜等[3-6],但大多为有籽西瓜。多籽果实给消费者食用和生产加工带来不便。因此,市场对无籽西瓜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无籽西瓜育种中,主要以四倍体作母本与二倍体为父本杂交来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7-9]。三倍体无籽西瓜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和多倍体优势,因具有抗病耐湿、耐贮运、高产、少籽等诸多优点备受种植者和消费者的青睐,如郑抗无籽1号、郑抗无籽5号、昌蜜12号等品种[10-16]。虽然市场上已有一定数量的无籽西瓜品种,但仍然难以满足我国无籽西瓜生产的商业需求。因此,利用各种育种技术手段培育优质的无籽西瓜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选育过程
2.1 亲本选育
2.1.1 母本的选育 母本是用高配合力的西瓜蜜枚四倍体作母本、通过离子束诱变出的优良四倍体为父本进行杂交,经8代自交、分离、纯化选育出的自交系,代号QWM-14。该自交系抗病耐湿性强,生长势中等;全生育期206 d左右,果实发育期33 d左右;单瓜质量6~8 kg;果皮厚度1.1 cm左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1%左右;种子黑褐色、小且少;果实圆球形,皮色为深绿底色加暗条纹。
2.1.2 父本的选育 父本是通过系统选育方法选育的西瓜优良自交系,代号QWF-06。该自交系抗病、耐湿,植株生长势强;为中晚熟自交系,易坐果,全生育期106 d左右,果实发育期35 d左右;果实圆球形,墨黑皮色覆浓蜡粉;大红瓤,瓤质细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左右;种子黑褐色,千粒重59 g。
2.2 选育过程
2003年春季根据育种目标,以四倍体西瓜QWM-14作为母本、QWF-06等二倍体西瓜作父本配制19个无籽西瓜杂交新组合。2003年冬季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进行组合初步筛选,从中筛选出4个较优组合。2004年春季在河南省庆发种业有限公司试验站进行优选,发现组合QWM-14×QWF-06表现突出且符合育种目标。2005—2006年在河南省庆发种业有限公司试验站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该组合均表现出了易坐果、优质、高产和整齐度高等优良特点,命名为天发黑无籽1号。2007年在河南省3个地区开展无籽西瓜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春季进行河南省无籽西瓜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09006。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编号为GPD西瓜(2018)410462。
3 试验结果
3.1 组合优选试验
2004年春季在河南省庆发种业有限公司试验站进行组合优选试验。参试组合4个,分别为QWM-14×QWF-06、QWM-14×QWF-09、QWM-14×QWF-15和QWM-14×QWF-18,5次重复。种植规格:畦宽2.50 m、株距0.75 m,双行对爬种植。统一采用大棚覆盖、3蔓整枝留单瓜,主蔓第2雌花坐果的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1)表明,组合QWM-14×QWF-06表现突出,进入品种比较试验。
3.2 品种比较试验
2005—2006年在河南省庆发种业有限公司试验站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黑蜜5号作为对照品种。采用春季大棚栽培模式,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5次重复,小区面积为30 m2,株行距0.5 m×2.0 m。2005年天发黑无籽1号在5处试验田中其中4处增产,折合667 m2产量3 859.80 kg,较对照显著增产6.40%;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30%左右,边部8.90%左右,均高于对照。2006年再次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天发黑无籽1号折合667 m2产量4 205.80 kg,较对照显著增产5.80%;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30%左右,边部8.10%左右,均高于对照(表2)。连续2年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发黑无籽1号西瓜全生育期105 d左右,果实发育期32~33 d,且表现稳产优质。
3.3 区域试验
2007年春季在河南省3个试点(原阳县、中牟县和开封市陈留镇)开展天发黑无籽1号西瓜区域试验,以黑蜜5号为对照品种。统一采用大棚栽培、3蔓整枝留单瓜、主蔓第2雌花坐果的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3)表明,天发黑无籽1号在3个试点全部增产,天发黑无籽1号各试点平均667 m2产量为3 755.60~4 145.30 kg,较对照显著增产7.51%~9.31%。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83%~11.16%、边部8.23%~8.56%,均高于对照。田间植株表现为植株生长势强、坐果率高、果实整齐度高。
3.4 生产试验
2008年在河南、山东、陕西、新疆、甘肃、湖南、湖北、广西、安徽和贵州等省、自治区开展天发黑无籽1号生产试验,累计生产示范面积达2750 hm2,均表现出植株生长势强、坐果整齐、易栽培、抗枯萎病、耐湿、果皮硬、耐贮运、优质高产和少籽等优良特征,性状较稳定。
3.5 抗病性鉴定
2008年4月在河南省庆发种业有限公司试验站采用浸根法对天发黑无籽1号进行人工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接种鉴定,接种量5%,试验设3次重复,每次重复30株幼苗,随机区组排列。30 d后调查发病情况。依据西瓜抗枯萎病鉴定分级[17],试验结果(表4)表明,天发黑无籽1号枯萎病发病率为36.6%,表现为中抗。
4 品种特征特性
天发黑无籽1号属中晚熟无籽西瓜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05 d左右,果实发育期32~35 d,第1雌花节位第7节,雌花间隔7节。植株生长健壮、分枝性强、易坐果。叶片肥大、抗枯萎病、耐湿、耐重茬。果实圆球形,果皮纯黑覆浓蜡粉,外形美观,整齐度好,商品瓜率高。单瓜质量6~8 kg,普通栽培667 m2产量4000 kg左右,嫁接栽培667 m2产量5000 kg左右。瓜瓤大红色,瓤脆汁甜,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40%左右,边部10.30%左右。无着色秕籽。果皮厚度1.2 cm左右,果皮硬、耐贮运。适应性强,全国各地均可栽培(见彩插4)。
5 栽培技术要点
天发黑无籽1号抗枯萎病、耐湿性强,在全国西瓜产区均可种植。该品种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进行多种形式的栽培,同时也可与多种作物进行间作套种栽培。以河南地区为例,总结出天发黑无籽1号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如下。
5.1 种子处理
催芽前采用干热杀菌或消毒液浸泡法(常用15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泡30 min或100倍苏纳米浸泡15 min)对种子进行严格消毒,消毒完成后立即清洗、干燥[9]。催芽时使用55 ℃的温水浸种15 min,随即快速冷却至20 ℃左右浸泡6~8 h;沥干水分破壳后,置于30 ℃恒温恒湿条件下催芽;芽长0.5 cm左右即可播种。
5.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时播种是保证出苗率的关键。1月下旬或2月上旬开始育苗用于保护地栽培,而地膜栽培应于3月上中旬育苗。保护地667 m2留苗500株左右,地膜覆盖栽培667 m2留苗600株左右,2蔓或3蔓整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