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 黄文 郭竞 刘慧超 黄晓燕 张舜 应芳卿
摘 要:为验证微生物菌剂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以水果番茄郑番1733为试材,采用春露地种植模式,设置3种微生物菌剂灌根、3种微生物菌剂基施处理,以不施用微生物菌剂作为空白对照(CK),测定各处理番茄植株的形态指标、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对番茄植株的形态指标、产量和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施用微生物菌剂的T2、T3、T4、T6处理植株长势整齐,主茎发育强壮,株高较CK增加1.50~6.00 cm,茎粗增加0.04~0.12 cm,平均单果质量增加7.20~11.50 g;T2、T4、T5处理果实商品率较CK增加6.15%~18.46%;T1、T2、T3、T4处理果实维生素C含量(w)较CK增加0.46~1.12 mg·100 g-1;T2、T4处理总产量较CK分别增加32.27%和19.96%。综上,T2处理(激抗菌968微生物菌剂对水稀释到300倍灌根)效果最佳,能改善番茄长势,显著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关键词:番茄;微生物菌剂;生长;品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71(2022)08-075-04
Different microbial agents affect tomato yield and quality
HUANG Wen1, GUO Jing1, LIU Huichao1, HUANG Xiaoyan2, ZHANG Shun1, YING Fangqing1
(1. Zhengzhou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Zhengzhou 450015, Henan, China; 2.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ureau of Xixian, Henan Province, Xixian 464300, Henan,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 of microbial agent on tomato yield and quality was tested using Zhengfan 1733 in open field in Spring. Three microbial agents were applied in soil or applied to roots, no microbial agent application was the control(C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agents improved the morphological index, yield and quality of tomato plants. With the treatment(T2, T3, T4 and T6)main stem developed strong and plant height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controlThe average fruit weight increased 7.20-11.5 g, yield of treatment T2, T4 and T5 increased 6.15%~18.46% compared with control. Vitamin C content(w)of treatment T1, T2, T3 and T4 increased 0.46-1.12 mg·100 g-1 compared with control, treatment T2 and T4 increased 32.27% and 19.96% compared with control. In conclusion, antimicrobial 968 diluted 300 times had the best effect applied with irrigation i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omato growth, increasee yield, improvee quality.
Key words: Tomato; Microbial agent; Growth; Quality; Yield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含有多种维生素、番茄红素及镁、铁、磷等矿物质元素,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番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性状恶化,导致蔬菜品质下降,使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随着我国“减肥减药行动计划”的推进,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1-2]。微生物菌剂含有多种特定的生物活体,能够丰富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和活性,通过代谢产物转化土壤中营养元素,抑制土壤有害物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因此成为替代化学肥料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有效途径[3]。据前人研究,作物的生长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关系密切,每一种微生物及微生物群之间协同工作。土壤微生物菌群丰度的增加,能够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明显减少化肥使用量,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作物株高及茎粗等形态指标[4-6]。岳明灿等[7]研究表明,减施化肥配施EM菌剂处理的樱桃番茄产量高于全量化肥处理,且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化肥处理分别显著增加31.1%、27.8%和62.7%。罗希榕等[8]研究表明,在适量复合肥的基础上,微生物菌肥的施用增加了辣椒的株高、开展度、主茎直径和有效分枝等;白云等[9]发现微生物菌肥能大幅度促进压砂地甜瓜主蔓的生长和平均单株产量的提高。总体上,微生物菌剂在番茄上的应用研究较少,有关蔬菜类合适的生物菌剂种类及其使用技术比较缺乏[10]。笔者以郑番1733为材料,选取了6种微生物菌剂,进行对比试验,探讨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番茄生产中合理使用微生物菌剂提供科学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点在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试验园区,海拔115 m。该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632 mm,无霜期220 d,≥10 ℃积温3400~4500 ℃,年平均气温14.4 ℃,7月最热,平均气温27 ℃。试验地前茬休闲,土质为沙壤土,其土壤理化性质见表1。
1.2 材料
供试番茄品种为郑番1733,由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提供。枯草芽孢杆菌剂由郑州喜耕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有效活菌数≥10.0亿·g-1);激抗菌968微生物菌剂由山东聊城福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有效菌:细黄莲霉菌);康田绿株微生物菌剂(有效菌:巨大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 2.0亿·g-1),康田绿株多功能复合微生物菌剂(有效菌:巨大芽孢杆菌、胶东样类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2.0亿·g-1),炭酶微生物菌剂均由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生产;生物炭微生物菌剂由潍坊市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有效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2.0亿·g-1)。磷酸二胺(N-P-K=18-46-0)由广西鹿寨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过磷酸钙由湖北丰乐生态肥业有限公司生产(P2O5≥12%;硫≥10%;钙≥15%)。
1.3 设计
试验于2020年1—7月开展,露地种植,随机排列,设置3次重复。单行小区,每小区定植12株,株行距为0.35 m×0.65 m,小区面积为2.73 m2。试验区周围设保护行。底肥667 m2均施磷酸二胺50 kg、过磷酸钙40 kg、科尔必旺微生物肥500 kg,穴盘育苗。苗龄60 d左右,苗高20.0 cm左右,茎粗0.6~0.7 cm,幼苗上下茎粗相同,节间短且粗壮,具7~8片真叶时定植。生产管理措施按正常番茄高产栽培操作规程要求进行。
试验设7个处理,处理浓度来自厂家推荐。T1处理:枯草芽孢杆菌剂对水稀释到600倍灌根,每株300 mL;T2处理:激抗菌968微生物菌剂对水稀释到300倍灌根,每株100 mL;T3处理:康田绿株微生物菌剂对水稀释到300倍灌根,每株300 mL;T4处理:康田绿株多功能复合微生物菌剂300 kg·667 m-2基施;T5处理:炭酶微生物菌剂300 kg·667 m-2基施;T6处理:生物炭微生物菌剂60 kg·667 m-2基施;CK:空白对照。全生长期内处理T1、T2、T3均在定植期、开花期、坐果期共灌根3次,7个处理在坐果期追施心连心大量元素水溶肥(17-9-34+TE)3次,4穗果打顶。
1.4 测定项目
1.4.1 植株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 番茄植株打顶后开始测定,每小区选择5株长势相同的植株进行测定。在植株自然生长状态下,用卷尺测量从番茄基部到顶部生长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作为株高;用游标卡尺测量植株第4至第5片真叶之间的茎粗,用卷尺测量植株自然生长状态下叶幕最大处的投影距离作为株幅。
1.4.2 番茄品质的测定 在第2穗果完全转色时,采摘第2穗可食用番茄进行品质测定,每小区采收果实3个,带回实验室检测番茄品质,测定果实中维生素C、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每个品质指标取平均值,计算糖酸比。其中,采用酸碱滴定法[11]测定果实总酸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12]测定总糖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13]测定维生素C含量;用手持折光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FHM-1日本竹村电机制作所生产的果实硬度计测定果实硬度。
1.4.3 番茄产量的测定 从第1花序坐果到拉秧,采用单采单收方法,每次采摘果实称质量后记录果实个数和小区产量,直至小区果实采摘完全结束。记录各处理小区果实的数量和产量,统计平均单果质量(即总产量与总个数的比值),从番茄第一次果实采收开始,前15 d的产量记为前期产量,总产量为小区平均产量,折合667 m2产量。
1.5 数据分析
试验结果以测定3次重复的平均值表示。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生物菌剂对番茄植株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在所有处理中,T2处理茎粗、节间长分别为1.48、5.73 cm,叶片数24,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株高、株幅值均最大,分别为132.40、56.60 cm,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T4处理株高、茎粗分别为128.60、1.54 cm,与CK相比差异显著,但株幅和节间长低于CK。T3处理株高和株幅分别为130.50、50.70 cm,与CK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他性状和CK相比差异不显著。T1、T5、T6处理同CK相比植株性状差异不显著。表明激抗菌968微生物菌剂灌根可促进番茄生长。
2.2 微生物菌剂对番茄果实商品性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T2处理果实纵径最大,为47.52 mm,同T4、T5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2处理果实横径最大,为56.12 m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之间果形指数为0.85~0.89,差异不显著。T2处理坐果数最多,为463个;畸裂果最少,为106个;商品果率最高,为77%;平均单果质量最大,为86.3 g;其次表现较好的为T4处理。T2和T4处理的商品果率和平均单果质量同CK相比差异显著;T1、T3、T5、T6处理坐果数低于CK,商品果率和CK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激抗菌968微生物菌剂灌根、康田绿株多功能复合微生物菌剂基施均能显著提高番茄坐果数、单果质量和果实商品率。
2.3 微生物菌剂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T2处理的前期产量为1 495.12 kg·667 m-2,较CK增产1.49%,与T1、T4处理和CK相比差异不显著;T3、T5、T6处理之间前期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除T2外,其他处理前期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减产。T2和T4处理总产量分别为3 254.08、2 951.14 kg·667 m-2,较CK分别显著增产32.27%、19.96%,也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T1、T3、T5、T6处理与CK相比不同程度减产;表明施用激抗菌968微生物菌剂灌根或康田绿株多功能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番茄前期产量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番茄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