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稻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有效途径应用
作者: 徐云发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5.004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习总书记说过,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农田面积红线岌岌可危,2020年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和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基本农田的保护得以加强。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为我国国家的发展建设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在此情形下,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在安庆地区推广的杂交中稻种植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杂交中稻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明确提出了杂交中稻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途径,旨在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当前我国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现状
水稻作为我国居民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政府一直以来都很注重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以期通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培育出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更符合我国人民体质的健康水稻品种,以此来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我国水稻种植历史发展悠久,经过千年的发展,水稻栽培的技术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尤以袁隆平院士主持研究的杂交水稻技术为最。杂交水稻根据播种时间、生育期的不同,分为杂交早稻、杂交中稻、杂交晚稻。杂交中稻与其他二者相比,具有生育期长、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更受农民欢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杂交中稻种植面积最大。因此本文将从杂交中稻种植技术推广现状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实际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目前,就水稻栽插技术而言,栽培的主要形式有抛秧、直播及机械插秧三种形式。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水稻种植技术为机械插秧,在水稻栽培技术的使用方面,抛秧仅仅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种植措施,机械直播这一技术仅仅为部分地区所使用的一种水稻栽培手段。
1、杂交中稻直播技术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分析
在我国杂交中稻种植过程中,直播技术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响应。由于直播水稻技术较为省力,比较节省人工,推广范围较广、使用较多。水稻直播技术是指农民在对土地进行基本平整之后,直接进行播种,省去育秧、移植等环节,待水稻出苗后,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直到水稻成熟收获的一整套种植技术。这一技术不存在水稻的移栽,仅仅只是在水稻幼苗较为密集的地方进行间苗,使得苗间距比较适宜水稻生长,在水稻幼苗较为稀疏之处,进行补苗的操作,以实现较高的亩产。近年来,我国农村农民逐渐走出农村,奔向城市,这就造成农村农业劳动力逐渐减少,在农村留守的农民以老人、幼儿以及妇女为主,在水稻的种植与栽培方面,这一技术因省工省力,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欢。
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大大节省了人工、节约了人力成本,对于外出务工的青年而言,减轻了其回乡进行水稻作业的劳动强度。有数据显示,直播水稻技术大约每667m2可以节约近2个劳动力,大约节省人民币约240元。另外,这一技术对于水稻的产量而言,能促进水稻产量的增长,帮助农民实现节本增效。再加上,直播水稻的生长周期相对比较短,生长过程较快,其中并没有拔秧植墒的这一流程,更没有栽后返青的这个过程,比较容易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
但是,直播水稻的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劣势,较为常见的是,直播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难以全苗的现象,同时,杂草的生长也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倒伏的现象也会制约水稻的生长。直播水稻苗期易受气候以及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农田的土壤质量不一,不同地区土地的出苗率也不一样,使得水稻的产量以及品质不一,制约了当地农村农业的发展。
2、水稻抛秧技术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分析
抛秧技术是我国借鉴国外的抛秧技术,经过一系列实践所产生的新的水稻栽培技术。通过借助塑料秧盘或者苗床对幼苗进行培育,将根部培育过程中较为有营养的土块保留,随后对秧苗进行移栽,在秧苗移栽的过程中借助秧苗自身的重力,或者借助于相应的机械设备进行秧苗的抛撒,也有地区采用人工的形式进行秧苗的抛撒种植,这一技术自应用以来,大幅提升了我国水稻粮食的产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抛秧技术的优势在于大大地减轻了广大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了我国农业劳动力,这一技术和直播技术相比,对秧苗的根部伤害较小,秧苗根部入土较浅,有助于水稻产量的大幅提升。同时,和人工插秧相比,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种植效率,有力地帮助农民节省了农时,是水稻实现科学轮作的重要方式。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在水稻抛秧技术方面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完善的技术体系。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各个地区,在具体的种植与栽培技术方面,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指标并没有进一步量化,同时在相应的幼苗培育设备方面,较为常见的仍然是最初使用的试用阶段的产品,值得相关的技术研究人员不断去探索,如此,才能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从根本上实现节本增效。
3、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分析
机械插秧技术是指借助机械化的手段进行水稻的栽培和移植技术。随着我国政府对农机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机数量和档次显著提高,机械插秧技术的水平已获得整体的提升。机械插秧技术通常需要结合秧苗培育机械以及插秧机的配套使用来进行。机械插秧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农业作业模式,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水稻种植大量耗费人力、耗费时间的辛苦劳作现状,保证了我国水稻重复耕作的顺利开展。
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借助于机械化的手段实现了水稻种植数量的量化,明确了秧苗的株距、插深等,农作物的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又有效解决了人工所无法处理的技术问题,对水稻生长的环境及所需的光照条件进行了充分的设计,是当前我国开展水稻种植规模化的一种重要手段,能有效的缓解当前我国农村青年劳动力不足的困境,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的建设发展,保证我国农民农业经济收入的稳定增长,是水稻栽培技术发展应用的一种有效趋势。
这一技术的缺点在于,在秧苗培育的过程中,对于育秧营养土、品种、秧龄有一定的要求,土壤必须要通过过筛来保证其质量,杂交中稻组合、秧龄长短也要符合机插秧的要求等。同时,遇到农田状况不好,机器容易深陷,被种植的秧苗也会有种植效果不佳、缺苗露苗的现象发生。此外,苗间距的设计过宽,或者是过窄,都对水稻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农民也较容易受传统的作业习惯所影响,这些现象都制约了机械插秧技术的发展,对此值得我们广大农机研究工作者高度重视。
二、杂交中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杂交中稻是我国水稻育种研究人员以单产、品质、抗逆性等为育种目标、通过多年多点小区对比试验、获得省级以上品质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一种生育期较长适于作为中稻栽培的品种群。目前,杂交中稻在我国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在平原地区发展较好。由于杂交中稻生育期较长,因此,我们在种植过程中,要注重播种时期的选择,注重水肥比例的把控,及时对水稻作物的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保证秧苗的发芽率、科学合理的控制稻桩的高度等。以安庆地区为例,安庆地区的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杂交中稻栽培技术在这一地区基本得到普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度思考。
1、在杂交中稻栽培过程中,农民对优质品种的选择容易忽略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经过了多年对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已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优质品种,例如两优287,株两优819,D优527,宁粳系列,五优308等等,这些品种均属于优质品种,能有效提升我国水稻的生产产量,促进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但是,当前在杂交中稻的栽培种植过程中,广大农民群众对优质品种的选择不够重视,以安庆地区为例,虽然该地区杂交中稻良种率已经达到80%以上,但仍有不小的发展空间,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仍有较大的挖掘潜力。
2、在杂交中稻种子培育过程中,对于种子的处理也不够重视
众所周知,水稻种子的选择,对于水稻产量的增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在具体对种子的培育过程中,仍然有大量的农民在育苗之前,未对种子进行晒种处理,也没有对种子进行催芽的相关操作,这就造成这些种子的出苗率不够高,同时,后期这类水稻作物所遭受的病虫害现象也较为严重,这种情况大大制约了杂交中稻节本增效高产栽培的发展。
3、在杂交中稻种植过程中,所采用的种植技术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水稻种植手段虽有很大进步,所采用的种植技术与当前国家农业部门主推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水稻种植效率仍需提升。以安庆地区为例,尽管大部分地区已使用了机械化的手段来促进水稻种植栽培效率的提升,但是受到地理位置的制约,山区多以田小不规则、上下梯度大等原因,导致大型农机难以进行耕作,使得机械插秧技术的应用效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开发适宜山区进行耕作的小型农机已迫在眉睫。
4、在杂交中稻种植过程中,水稻的成穗率往往较低
水稻的成穗率为水稻种植取得高产的关键因素,而秧苗生长好坏对水稻成穗率有着直接影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秧好一半稻”。实际生产中农民对技术的优化不够重视,这就导致所培育秧苗的品质比较低,再加上农民在使用一些肥料的过程中,常使用氮肥或者是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这就导致烧苗的现象,从而使得水稻的成穗率较低。据安庆地区调查,杂交中稻的成穗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制约了杂交中稻节本增效进一步提高,阻碍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5、在杂交中稻种植过程中,水稻的结实率年份间差距较大
水稻成穗率与扬花期、灌浆期的气候密切相关。当气温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影响水稻成穗率。扬花期气温过高,会导致高温杀雄,结实率下降,势必会影响水稻的结实率;灌浆期气温过低时,特别是遇到寒潮时,导致灌浆停滞,碎米增多,整米率下降,水稻品质难以提高。安庆地区近年来,年份间水稻扬花期、灌浆期的气温变幅较大,危害天气时有发生。
6、在杂交中稻种植过程中,对水稻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不及时
水稻作物的病虫害现象会对水稻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当前,由于安庆地区部分农民在进行杂交中稻的种植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病虫害的防治意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缺乏对农田的有效管理,仅仅只在固定的时间对水稻进行简单的施肥以及除草工作,致使水稻作物病虫害的现象严重,威胁到作物的生长,不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安庆地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农业部门病虫情报虽发布及时,但信息扩散速度、广度都需进一步加强,确保每期病虫情报都能及时传达到种植户手中。
三、杂交中稻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途径
杂交中稻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能有效促进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对我国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结合本人多年的农技推广经验,在杂交中稻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改进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政府有关农业部门要加大优质品种的推广力度
在水稻品种的选择方面,要加大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优质品种的推广力度,同时也要根据当地的特点,进行优质品种的选择,以此来推选出能够促进当地节本增效的优质品种。结合安庆地区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在杂交中稻的种植方面,较为适合的品种有D优527,两优0293,两优1128等等,因此,要扩大优良品种覆盖面积,注重良种良法相配套,切实提高优良品种的科技贡献率。
2、在杂交中稻种植过程中,要加强苗期管理,以提高成穗率、结实率
在对杂交中稻育苗过程中,在安庆地区先建立一些示范区域作为试点,采用多点壮秧剂旱育秧、保姆剂旱育秧,壮秧剂塑盘湿润育秧等相应的技术,来促进秧苗质量的提升,以此来实现秧苗的成穗率、结实率的提升,以及水稻产量的增产,最终促进杂交中稻节本增效的实现。
3、在杂交中稻种植过程中,要加强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在水稻作物的病虫害灾害里面,较为常见的是稻曲病的灾害,种植者由于对这一灾害的认识不够,对病虫害的防治不够及时,特别是到了水稻抽穗的花期再遇上阴雨天,空气较为潮湿时,就容易出现稻曲病,因此,我们在做防治时,可以在孕穗至喇叭口期进行提早预防,可以采用化学的方式将20%井冈霉素60g或30%爱苗15mm兑水30kg喷雾,通常需要进行2-3次,每次一般间隔在5-7天,如此,便能实现较好的防治效果。
4、在杂交中稻种植过程中,在后段乳熟期要加强对农田水源的科学管理
在杂交中稻的种植过程中,对于农田水源的科学管理也是比较重要的,当断水过早时则会导致田间的干旱较为严重,进而影响到二次灌浆,使得产量降低。因此,在后段乳熟期,我们在科学管水的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坚持湿润管理,争取做到“乳熟期不断水,湿湿润润保守成”。
综上所述,农业是我们的国之根本,粮食产量的提升,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难以替代的促进作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是我国农业技术的一项新的突破,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加快了我国农业经济走向世界的步伐,因此,对于杂交中稻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有效途径的探索,是当前我国广大农业技术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对此,我们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246300安徽省潜山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