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子检验技术中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者: 李红东

水稻种子检验技术中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法0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5.0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稻种子储存和检测手段也在不断地改进。为确保水稻种子安全贮存,水稻种子检验工作变得更加繁琐,检测项目也日益增多。针对此,本文首先提出了水稻种子特性,其次就扦样、检验、其他注意事项探究出了水稻种子收购入库检验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最后从稻谷新陈混杂、检验时间过长提出了具体的问题与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水稻种子检验是确保种子品质的关键,做好这一工作,可以有效地改善水稻种子品质,使良种产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此,种子公司要围绕提高经济效益、执行检查程序、运用检测技术、严格把关等措施,突出抓好入库安全检验工作,以此保障水稻种子入库安全,避免出现异种粮、仓虫等问题。

一、水稻种子特性

1、散落性差

种子属于颖果,外面绒毛。因其表面粗糙,其散落性能比普通的禾谷类种子要差,在固定角度为33~45°时,对仓壁产生的侧向压力不大,通常适合于高堆,以提高仓库的使用效率。如果同一批次的水稻含水量不均匀,分散程度也会有差别。所以,同一品种的水稻,其静态角度的测量可以作为一个粗略的测量。高湿会使谷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分散度降低,用手触摸也能大致辨别。这是对水分的感官检测的基础。

2、通气性好

因其形态特点,所产生的籽粒通常比较松散,且比其他谷物的籽粒有更大的孔隙度,大约是50%-65%。所以,在储藏过程中,种子的透气性较高。在储藏过程中,通过通风、熏蒸等方法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但因多孔隙度较大,这一点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3、耐热性差

无论是采用人工机械烘干,还是在阳光下曝晒,都要经常翻转,以免局部温度过高对其生命力造成影响。此外,无论是人工烘干,还是在阳光下曝晒,如果温度控制不当,都会使爆腰率升高,造成变色现象,影响种用的工艺和食用质量。如果温度过高,未及时进行处理,则在不同的位置堆积,会产生明显的温度差异,从而引起水分分层和表层的结顶,严重的还会引起发霉。长时间的高温会使其所含的脂肪酸增加。

4、稃壳具有保护性

内外壳坚固而紧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对虫霉菌的伤害也有一定的防护效果,由于内外两层的保护,使种子的吸湿率降低,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但在遭受机械损伤、虫蚀、温度高于种温、外界相对湿度大的情况下,种子的吸湿率会明显提高。

二、水稻种子收购入库检验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针对水稻进行品质检测,是其进入仓库的首要标准。粮食品质的精确判断,是保证粮食安全、科学管理的先决条件。目前,水稻收购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现场采购的样品需求较大,要求品质检测必须做到快速准确。为此需明确水稻种子入库质检的基本办法与注意事项,如下:

1、扦样

对有代表性的标本进行抽样是入库检测的重要环节。在进仓过程中,送货主体多为个体商人,有包装运输、散装运输。由于水稻源头属地较多,所以每一车的品质都不均匀。为此在扦样过程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以一辆车为一次检查单位。包装粮通常使用包装扦样机,在扦样时,将切口朝下,由包的一端斜对角地插入,再把切口朝上。每一袋的取样数量相同,扦样包的数量超过总包数5%,而且扦样包点应均匀。扦样点的选择要兼顾车身侧面、顶部、夹层和底部。“底层粮”和“夹心粮”是其工作的重点,如果不能在检查过程中对夹层和下层进行取样,则在卸货现场进行取样。

散装粮通常使用多孔套管扦样机,在扦样时,应先封闭切口,垂直插入谷堆,再打开插槽,轻轻转动插头,待试样进入插头后,再将插头封闭。扦样时要注意随机插样深度,不要养成扦样深均匀的习惯,以免形成有规律的横扦样盲区,以防顾客在扦样盲区中混淆视听。对各取样点的标本进行感官检查,发现水分高、杂质高、发热、结块、霉变、严重生虫、色泽等问题需要分别扦样。

2、检验

(1)色泽、气味

色泽鉴定:在对稻米颜色进行感官鉴定时,把采集到的水稻试样放在散射光下观察:①优质稻壳为黄色、淡黄色或金黄色,颜色均匀、有光泽。②品质普通的水稻,颜色呈灰色,没有光泽。③品质不合格的水稻,颜色发黑,外壳呈褐色或黑色,肉眼可见霉菌。

气味鉴定:将插好的水稻样品放入掌心,用嘴巴呼出热量,立刻闻其香味。品质优良的稻米会有一种纯粹的稻米香气,没有其他气味;大米品质普通,稻米香气轻微;品质差的大米有霉味、酸臭味、腐败味等。

(2)新陈鉴别

陈稻谷有虫蚀颗粒,有被虫害破坏的谷粉;新稻无。陈稻谷稻壳红、黄、灰、无光泽;新稻米的壳为青、黄、亮。陈稻米有活虫,或死虫;新稻米基本上无虫子;陈稻米有一种刺鼻的、发霉的味道;新稻通常有一股淡淡的米香。

(3)水分检验

快速水分水平测定仪侧位测定可用小勺子将一大勺混合均匀的试样倒入破碎机中,将破碎的试样放入容器中,把装着试样的托盘插入测量孔,把压力棒按到指定位置,计算机谷物湿度计所显示的数值就是大米的含水量。为确保测试的精确度,每周必须使用105℃标准烘箱方法用计算机对谷物湿度进行一次校正。

标准样品比对法:①按照水稻品种分别制备1套不同湿度梯度的标准样。采用105℃标准干燥机对标准样的含水量进行测定。②通过“咬,听,看,抓”和标准样品的对比,判断大米含水量。一咬:清脆而不粘牙,感觉费力,断而整齐平滑,表示含水量较少。相反,高含水量;二听:用手翻炒稻米,清脆的含水量较少,声音含水量较大;三看:色泽浅、含水量低、色泽深、含水量高;四抓:用手中握住一把稻米,若不粘手或握在手中比较干燥,则没有潮湿和灼热的感觉,即含水量低,反之则更高。

(4)杂质检验

稻谷杂质包括:①筛下料颗粒穿过直径为2.0mm的圆形筛子。②无机杂质、粘土、砂石、砖块和其他无机杂质。③有机杂质,稻谷粒、异种谷粒和其他有机物质不得食用。

仪器检验法:水稻种子杂质检测分为大样品、小样品等。大样杂质检测用2.0 mm圆孔筛按照标准要求筛出,将大的杂质与筛下物混在一起称重计算。小样杂质是指与水稻种子颗粒尺寸相近的平行杂质,平行有机杂质,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分离出来。为加快检测样品中的杂质,可以采取以下步骤:①将旧碧谷机的胶辊拆下,调整好风门尺寸,使水稻种子与有机杂质能够进行分离。②将大约50g样品从检查过的大块杂质中分离出来,然后缓慢而均匀地穿过脱胶辊的脱水机,以便大米和无机盐一起进入到糙米的接料斗中,有机杂质和少量不完全的稻谷颗粒进入到糠壳的接样斗中。③将未饱满的水稻颗粒从有机杂质中筛选出来,与大米颗粒中的无机杂质混合称重,并进行计数。

标准样品比对法:①经仪器检测,各试样的杂质含量为0.5%、1.0%、1.5%、2.0%、2.5%、3.0%、3.5%、3.5%、4.0%,每2个月更换一次,以保证在标准样品的精确度检测中,检测结果与标准样进行对比。②无机杂质对照检验:手拿水稻种子,轻轻地摇一摇,将残留在掌心和手指间的沙子和尘土与标准样本进行比较;或将试样插在扦样板上,轻轻摇动试样,将试样翻转,以比较试样底部是否有淤泥和尘埃。③针对有机杂质的控制,可将水稻种子空壳、异品种、其他有机杂质与标准样进行比较。

(5)黄粒米检验

将大约160g的大米混合在一起,然后用一台精米机进行研磨,大约40秒(根据不同的水分和品种),去掉糠粉后,精米重量为110g,筛出的黄色大米,每一粒的重量大约为0.02g,以此判断水稻样品黄粒米是否超出标准。

(6)粗糙率检验

水稻种子粗糙度检测是一项耗时较长的工作,通常可以采用标准样比对。外观饱满,粒度均匀,有少量的生芽粒和发霉,其粗糙率高,可达中等或更高,反之则为低。在购买和入库之前,以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水稻种子为标准品,由检验员根据不同等级的水稻种子进行感官检测,并反复核对各自的感官检测结果。

(7)整精米率检验

设备检验水稻整精米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扦样、粗糙、到加工大约需要30分钟,在采收高峰期,对每一批样品进行实地检验不够现实。所以,感观测定整精米率仍然是水稻收购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下述提出了在购买时对整精米率进行快速感官检验的办法:①选优:总体而言,优质稻米的整精率高于普通稻米。②粒型:同一种品种,不同粒型的整精米率也有差异,粒型较短,粒型较长。③观察品质:细心辨别稻米的新陈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整精米的产量也会降低。④水分测定:在标准湿度范围内,同一品种含水量较高的水稻,其整精米率高于含水量较低的水稻。⑤是手工研磨:将10g左右的大米在手上或手掌中均匀碾磨粗糙,粗略计算糙米破碎粒所占比重,破碎米粒多,整精米率低,反之整精米率较高。另外,还可以采用“问”脱粒方式、“查”贮存方式、“核”等方法进行辅助检验;水稻机械脱粒的整精率比碾碎脱粒的水稻要高,而包装稻米的整精率稍高。

3、其他注意事项

粮食购进前要加强对检验员的培训力度,可对检验人员使用国家标准方法并进行多次校验,在此还需建立复检和会检制度。收购人可在每一个粮食收购点放置大米等级的实物样品,购买所用的检测工具必须完整,并调整到合格的水平。如顾客对粮食质量的不满意,则进行复检或会检,以确保稻米收购的准确、快速和有序进行。

最后为把好品质检验关,要严格落实国家粮食调拨制度,确保进货质量,做到入库一车抽检一车,严格执行检查程序,防止不合格的谷物进入仓库,确保入库安全;根据储备粮食的管理和储存要求,在入库过程中,要加强对仓库的安全检查力度,以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安全;加强档案管理,对入库单据、凭证、质量检验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对其进行及时整理、归档,还可建立质量监督档案。

三、水稻种子入库检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随着人民对食品品质的日益提高,必须持续地进行品质检验,适当加大农药残留、重金属镉、铅、有害细菌等的检测力度,以此才可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下述主要提出了水稻种子入库检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稻谷新陈混杂

(1)稻谷新陈混杂,新收稻米的颜色、香味等性状都比较显著。现在供货商的规模较大,自身粮食机械设备需求完善。新收获水稻中的脂肪酸含量通常为15(KOH/ 干基)/(mg/100 g)左右,但由于含水率比较高,在某些具有良好贮藏技术的仓库中可以保存1~2年,或将贮存期短、含水率低的谷物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搅拌,直至达到饱和后才可供应。如果水、脂肪酸等指标符合标准,则收货人只能按合同规定接收。这一现象对储藏后期的影响很大,经常会发生脂肪酸、黄粒米等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而需要进行轮换的问题。

(2)为了防止新陈混杂,应采取下列措施:取样站强化感官检验,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方面来判断是否存在新陈谷物的混合、水分含量是否均匀、有没有活害虫等;在测定新、老稻米混合方面,脂肪酸含量仍占主导地位。如果脂肪酸含量小于18(KOH/ 干基)/(mg/100 g)时则通常不会出现混合;当脂肪酸含量高于18(KOH/ 干基)/(mg/100 g)时,可以通过碘化钾和愈创木酚显色试验进行鉴定。

2、检验时间过长

(1)现在,在实验室内有越来越多的测试设备和测试项目。一辆卡车粮食要进行一系列的采样,所耗费最少的检测时间为4小时,但大多数时候一天内都得不到检验结果。此外,由于其它气候条件,一般需要在此滞留一至两夜,从而使粮食流通成本得以增加。

(2)为了提高检验效率,提出使用修正后的快速湿度计,以此使测量误差小于0.5%,从而提高检验速度。首先通过感官来判定可疑的不合格指标,其次进行有针对性地检测,其他指标则参考同一批粮食,并将其放入仓库,在进货时,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决定不同的指标。这种方法需要检验人员有大量的经验,因此,应将粮食的检验工作委托具有资格的检验机构,以此保障水稻种子入库安全性。

从总体上说,加强基层粮食入库质量检查,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通过不断地研究,创新出更加简便、经济、快捷的检测手段,促使广大农民和小型粮食经销商熟练掌握快速检测技术,同时,必须对入库稻谷水分、杂质、糙率、稻谷库存中的水分损耗、运输损耗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确保稻谷水分、杂质、卫生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这是提高粮食生产、流通中的粮食生产管理水平的关键,在此通过为其提供符合标准的粮食,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其也是推动粮食流通、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

3、检验人员水平

由于检验人员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检查程序也不够细致,造成了谷物中脂肪酸含量测定的误差。水稻中脂肪酸含量测定其误差可以达到2(KOH/干基)/(mg/100g),但即便为同一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在连续数日内对同一批次的谷物进行多次检验,结果往往会超过误差,一些地区质检局对同一批次的产品所测得的脂肪酸含量也会超过容许值。面对这样的问题,在解决时不仅要引入更为先进的全自动脂肪酸分析仪。其次,若当前未配备自动检测仪,则可利用定量对照反应,迅速判断稻米采收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检验人员需参考 GB/T20569-2006标准滴定法,将标准滴定剂与标准色进行对比,并对其进行快速测定。不求精确的入库判定,只要确定脂肪酸含量是否达到储存标准即可。

4、用烘干替代自然晒干

在水稻收获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时容易出现质量不达标的原因,可以概括为:①缺少干燥设备,干燥速度慢,实施过程难度较高;②干燥设备齐全,但因个别因素影响了烘干时间,造成晾晒不彻底;③粮商低价收购,农民不愿出售,造成大米积压时间太长,腐烂发芽等。为合理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需采取如下办法,主要为:一是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要督促粮商购买足够的干燥机械;二是努力创新干燥工艺,采用低温微波干燥技术,在节约时间的前提下,保障可达到实际质量;三是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检验方法,要及时扔掉腐烂的稻米,严禁出售;四是改进检验技术,可采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水稻中的脂肪酸,加强检查;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尤其是精米率,对不合格产品需进行追责处理。

(作者单位:335200 江西省红壤及种质资源研究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