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途径与创新发展
作者: 朱思远 杨铭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5.020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前传统农业技术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打破传统农业在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局限性,促进农业种植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重视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提高我国农业产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基层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作为服务基层3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在平时工作中注重搜集相关资料,加强知识积累,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农业技术培训,通过农业政策、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等内容的学习,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更新和提高。本文主要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业中的应用及创新发展。
对于农业技术推广而言,农业种植业的应用其实表现为一种绿色农业理念。绿色农业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农业的核心理念在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讲究在农业生产中尽可能减少对水和肥料等资源的使用,同时还需要保障农作物的生长不受影响。在此之外,绿色农业还体现在对环境的保护,绿色农业中使用的设施和材料都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例如在膜下滴灌中就需要使用可降解的地膜类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业的应用实践和时间发展较晚,还需要在技术方面多加完善,促进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运用。
一、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业的技术应用途径
1、无土栽培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技术之一为无土栽培技术,利用营养液栽培方法为主,与传统方法区别开,形成完全不同的栽培形式,按照无土栽培的具体方法进行操作,将植物种植在矿物质溶液之中,采用某种特定的液体进行栽培培育植物本身,形成了一种长期稳定的生长关系,在溶液之中进行的生长通过相比传统农业的落后方法,保持了最新的科技水平,利用农作物本身的纵向布局提升栽培效果,保证了农作物其本身的最优生长和有效培育。无土栽培是一种节水效果比较好的栽培方法,其本身具有省肥和节水的特性,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环境、降低成本、合理和高效地控制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及价值。无土栽培也有着不同的形式,主要培育方法包括水培、雾培等方式,不同培育方式需要根据作物类型和地域特点进行选择。水培是无土栽培最为常见的形式,水培即是让农作物在营养液中成长的一种无土栽培形式。农作物的根部被放置在营养液之中,摆脱了对土壤的需求,作物也能够直接的从营养液中获取养分和水分,这种形式也是无土栽培应用度最高的一种形式。雾培指的是利用雾气来进行培育的一种技术,主要是通过气化设备来将水转化为雾化气,雾化气被直接喷到植物的根部,植物可以直接从雾化气中获取水分和养分。部分植物在雾培这种培育方式之下会获得更好的生长效率,因此在推广的过程中就需要关注农作物的具体类型。
并不是所有的农作物都适合无土栽培这种培育方式,部分农作物因其独特的生长特性,在无土栽培这种培育方式之下会获得更好的生长效率。例如番茄全年都比较适合无土栽培,通常情况下会将无土栽培技术和日光温室进行结合,温室的具体性能需要根据培育的品种特点进行确定,有时还会根据茬口来进行确定,大部分的番茄都是冬春茬这种类型。苦瓜是一种常见的北方农作物,是一种种植比较广泛的蔬菜类型。苦瓜自身的生长比较迅速,对于环境的依赖度较小,因此比较适合无土栽培这一种形式。苦瓜在无土栽培的环境之中,能够充分的提升生长效率,采收时间也会大幅度延长。茄子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农作物,在很多地方都有着广泛的种植。近些年在大部分地区,茄子都是在大棚中种植的,但是很多的病毒和虫害都是通过土壤传播,茄子这种植物又比较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茄子受到病虫害影响之后,又很难进行根除。然而采用无土栽培这一形式,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综上所述,对于生长能力较强的植物,可以采用无土栽培的种植形式,有效地提升农作物的生长效率。此外,比较容易受到病虫害影响的农作物类型也可以采用无土栽培的形式,这样就能够减少土传病虫害的影响。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农作物类型来选择,随后则是考虑地域的主要特征和制约因素。
2、膜下滴灌技术
农业种植膜下滴灌技术指滴灌技术和覆膜技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滴灌管道系统将水分和肥料按照作物所需要的比例进行配合,然后通过管道将水肥直接的输送到植物的根部。膜下滴灌技术将水肥定时定量的输送到植物根部,并采取滴状的输出方式,将养料均匀的提供给植物吸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于膜下滴灌的管道系统都是可控的,能够将灌溉水源通过过滤设备进行处理后,和定量的肥料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的溶液之后进入输送系统,输送系统再将水肥混合物输送到毛细管网之中,毛细管网将水肥混合物一滴一滴的输送到植物的根部,这样植物根部能够均匀的吸收水分和肥料。
膜下滴灌技术是绿色农业技术的一项突破性改良技术,其本身利用膜下滴灌方法处理了地表灌溉用水和具体喷灌形式,结合膜下灌溉优点和方法将消耗的水分进行重复灌溉,保持水分的均衡。膜下滴灌是很高效的滴灌方法,本身处理过程不需要依赖太多的科技含量,需要一张不透明的大棚膜或透明膜布就可以进行操作,将喷灌技术应用到土地上进行布设,然后将喷灌水管外接到植物根部进行浇灌,一方面可以让喷灌水分与植物根茎充分接触,另一个方面可以让土壤中的养分或植物的营养物质提升,通过喷灌农药或营养液来提升植物本身的生命力,让植物生活在一个健康适宜的生活环境之中,通过这种良好的生长环境提升植物本身的生长稳定性,通过膜下滴灌方法保持地表平面的干燥和水分完整,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改善生长环境,防止病虫害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植物的生命力,提升种植效率和有效性,让种植质量得到改善,保障了土地的营养成分和有效性。
膜下滴灌技术最早在我国的新疆地区进行实验,在次生盐碱地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种植结果。随着后续实验和理论的不断完善,膜下滴灌技术开始逐渐成熟,在新疆大部分地区都有着使用。新疆棉产地开始大规模应用膜下滴灌这种技术,并且从棉花开始拓展到其他的作物类型。
3、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具有一定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是一种高新技术产业。设施农业发展主要结合了现代化技术与科技结合的有效应对技术,通过农业作物成长与信息控制进行农业监测,设施农业主要是通过控制生长环境实现对农作物对象的温度、湿度、光照的控制与防范,提升各种温度湿度传感器的信息交流,让传感器布置在土壤中和空气中进行信息分享,让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参数得到控制,还能够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与情况,让传感器数据传送数据到实际平台进行综合控制与管理。利用计算机来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会传送到执行机构上,主要的执行机构包括灌溉系统和温度调节器等,这些执行机构会根据控制信号来改变运转状况,将环境改变为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情况。设施农业是一种高投入和高回报的农业技术,在初始阶段需要采购大量的电子设备来搭建设施农业系统。但是当设施农业系统运转之后,就能够根据作物生长的实际情况,通过较少的水和肥料等资源,来实现最为理想的生长情况,可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同时设施农业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比较稳定的生长环境,提升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作物的品质,最终实现高效率回报。设施农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最早应用于农业等产业当中,但是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设施农业被更多的应用到了花卉种植之中。花卉种植有着比较严苛的种植条件,因此比较适合设施农业系统来控制。设施农业能够让农作物不再受到季节的约束,一年四季都可以实现较高的产量,目前设施农业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大部分农户还是停留在个体经营的阶段,资金成本成为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地方政府就需要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从而实现设施农业的推广。
二、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业的创新策略
1、继续扩大政府扶持力度的策略
制定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传统的农业种植生产和销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这就需要政府出台一些鼓励农户的惠农政策,提供一定的销售平台来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不被损害,进而激发农民农业种植生产的热情。①设置绿色农业生产种植补贴。②优惠购买绿色种子化肥。③政府引进新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免费为农民进行指导和培训。④打造本地知名农产品品牌,以质量带动销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带动农民生产积极性。⑤增大资金支持力度打造规模化销售平台,促进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经济发展,确保产得出卖得掉。⑥通过相关的政策改革,引导促进农民和企业的合作,形成一批具有实力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进而达到农民和企业共同盈利。
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创新
农业技术推广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乡村各级干部和村民都应该积极进行配合, 然而,有些农村干部和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仍然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要想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让大家真正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就要让大家从根本上转变观点、看法,积极支持和配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而提高推广工作的成效,尽快完成推广指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还可以结合自己在乡镇政府的分管工作,合理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当乡领导安排开展村民大会和下村、组召开村民会议时,要适时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3、改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的创新
农业技术推广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农民的整体农业生产水平,将先进的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推广农业技术的途径要符合农民的生产实际,激发农民想学的心态,从而保证推广的成效。基于此,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全面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念,积极开展田间示范活动,将技术交到农民手中。同时,乡镇级政府要组织多种多样的农业知识教育活动,如张贴宣传海报、印制并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村民大会、利用农民夜校、宣传喇叭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提高他们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知和配合。
4、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产生了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科学示范户,他们是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的“先遣部队”,也是农业技术推广最易沟通交流的进步力量,他们的养殖量和土地面积大,如果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得到良好的回报,在农村会起到良好的带动群众作用,他们接收农业技术推广知识速度比一般农户快,既丰富了自己,也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因此在全乡范围内有目的地选择8-15户(或更多)科学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担任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利用他们的人脉、种植养殖量大等优势,给予部分推广补贴和指导,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点建设,使推广内容的技术迅速传播到群众手中,提升村民对农技推广知识的学习速度。
5、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重在执行落实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当地的种养植能手、科学示范户和农业合作社,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与当地的合作社、农产品收购组织以及农业种养植能手、科学示范户积极开展合作。通过在当地的种植大户中选择示范户,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及时给予技术方面的帮助,当农作物发生病虫害时,要始终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要求,尽量不使用农用化学药品,可以利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方式解决此类问题,严重时可选用对应的化学药品。如玉米产生玉米螟时,我们首先要采用的不是化学防治,而是在每亩玉米地放1万-3万只赤眼蜂,在始卵期施放,每天放1次,总共要放3次;还可以在玉米新叶期前3-5天施用苏云金杆菌;在严重的时候,也可以在穗期用敌敌畏等进行喷雾,但要注意的是此方法在玉米收获前7天停止使用。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农用机械完成部分工作,如耕地机、收割机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农业技术,使选定示范户当年的农作物达到高产,使当地的居民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及农业现代化设施感兴趣,这时候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就要耐心的向群众讲解农业技术知识并把新品种和农业现代化设施推荐给群众,以此来达到农业技术推广。这种模式很受农民的欢迎,因为该种模式可以让他们亲眼看到示范种植的效果,吸引他们学习经验,并使他们能够尽快将这种有效的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6、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的融资渠道创新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时,上级单位下拨的经费欠缺,因此,要学会自己去争取农业技术推广融资渠道。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往往会需要一些费用,如试验用地、示范田资金、村民和推广人员的交通费、培训设备和设备建设费、人工费等多项费用支出。发展多种融资渠道,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民个人等)入股投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核心活动资金和农业技术推广基础活动,对农牧民群众加强现场指导和试点示范,有效增加农业生产量,给农民和投资者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良性循环。如在当地创建农业合作社时,向农民介绍合作社各方面的情况,让感兴趣的农户进行投资入股,然后年底拿分红等的方式。
综上所述分析,农业技术有着多种类型,在农业种植业范围的推广需要结合具体技术进行开展相应创新,根据实地情况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我国现在很多地区对农业技术的了解还不充分,同时大部分农户还受到各种条件制约,未来发展农业技术推广还需要各种渠道以及策略的创新,实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真正全范围覆盖。
(作者单位:274330山东省单县张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274333山东省单县李田楼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