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科学完善的育苗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 佟志民

落叶松科学完善的育苗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0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5.047

落叶松属于松科类植物,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以及华北、西南地区,同时也是东北地区主要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木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由于落叶松生长速度与土壤水肥条件密切相关,因此我国经常利用营造人工落叶松林在东北各个地区进行绿化,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木材。但在长期的时间过程中发现,落叶松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出现枯萎甚至死亡的情况,这种现象在落叶松幼苗期间最为严重。因此,本文以东北三省为例,对落叶松育苗技术展开分析,总结几类比较常见的落叶松病虫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一般情况下,其长度可达到35m,粗径可达90cm左右。落叶松自身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较高、适应能力强、耐寒、耐干旱的优点,落叶松喜欢在阳光充足、潮湿阴凉的环境下生长。落叶松树干端直、材质坚韧,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和抗弯性,在防尘固沙、预防水土流失方面可以更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另外,落叶松还广泛应用于室内装修、纸张和木制品制作等方面。落叶松可以提供极为优质的木材,不仅是园林绿化、荒山绿化的主要树种类型,还可为我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落叶松的种植特征

1、分布

落叶松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高纬度地区。落叶松作为一种喜寒冷气候的树种,能适应低温、高海拔和多雪的环境,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因此也广泛分布于山地、高原以及北方的森林中。另外,由于落叶松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在山麓、沼泽草甸、湿润而土壤富腐殖质的阴坡及干燥的阳坡、湿润的河谷及山顶等各种环境中都能生长。

2、土壤

虽然落叶松的适应能力较强,对土壤也没有很高的要求,但其生长速度以及最终形态是由土壤的水肥条件决定的。如果土壤的含水量较多或土壤较为贫瘠,落叶松通常生长会比较矮小,如果土壤中酸碱含量较高,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而在东北三省地区,土壤较为肥沃,且富含丰富的有机物质,在这种生长条件下的落叶松一般能达到35m左右。

3、耐旱、耐寒

落叶松在种植中具有耐阴、耐寒、耐旱的特性。虽然落叶松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水源的需求量较少,但长时间缺水会对落叶松的品质产生影响。基于落叶松的角质层特征,应适当性的给予水分。落叶松的叶片狭小,体积以及表面积均较小。落叶松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区域进行大规模种植。不仅能够绿化环境,同时还能够调节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的地力结构。

二、落叶松的育苗技术

1、选取育苗地

通常来说,落叶松在幼苗期相对脆弱,非常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影响。因此,应选择肥沃、湿润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落叶松的育苗地,以保证落叶松成长质量和存活数量。下面对育苗地的选择进行简要概述:

首先,育苗地应保证拥有充足的光照,促进落叶松植株的根、茎和叶片的生长。由于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山地、丘陵和平原为主,因此,育苗地应尽量选择在山地、丘陵的向阳区或者没有遮挡物、光照条件强的平原地区;在土壤选择方面,由于落叶松喜欢偏酸性的土壤不喜欢碱性土壤,所以应选择接近中性的酸性地为育苗区,从而使落叶松在后续生长过程中可汲取充足养分,但注意土壤的酸度不宜过酸,否则会影响落叶松的生长状况。

其次,在每年开春后,要做好育苗地的翻整工作,目的在于落叶松幼苗可以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在后续对育苗地进行平整工作时,可施加适量的肥料,在添加肥料时,还应严格控制使用量与平衡性,提高育苗地肥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在进行整地工作时,可选择在春季或秋季开展,通常来说,秋季整地最佳。在进行整地时,每667m2施有机肥5kg左右,如果土壤黏重则必须掺沙改土,从而保证土壤的通透性。在春季,还应结合实际情况挑选合适的肥料,如果该阶段病虫害相对活跃,那么就要选择硫酸亚铁、代森锰锌或是甲胺磷作为底肥,避免病虫害对落叶松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种子选择及催芽

种子的品质是影响落叶松生长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播种前,要对新购进的种子进行风干,将空壳、瘪粒和杂质进行剔除,选择质地饱满的种子作为播种对象,同时还应选择浓度为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消毒剂对种子进行全面消毒,将选好的种子放于溶液中浸泡1小时以上,取出用清水洗净并晾干,种子的储藏温度要保持在25℃左右。

最后,要将落叶松的种子与湿润的泥沙进行混合,并放在背风向阳的区域进行催芽,在此阶段,要保证阳光的充足,还应适量的添加水分,泥沙中的水分应保持在60%左右,在种子出现少量裂嘴后即可进行播种工作。

3、播种

气温达到10℃-15℃、地表温度达到8℃以上时,为落叶松树苗最佳播种期。在进行播种时,要根据种子质量确定播种数量。一般来说,每667m2播10-20kg左右,种子之间的距离要保持3cm左右,如果播种量过多或种子间距过短,会出现树苗密集、相互拥挤的情况,苗木无法汲取充足的养分,从而降低质量。

常见的播种方法为苗床撒播法:做高15cm、宽1m的苗床,播前7天左右喷1次透水,待苗床半干半湿时播种。把种子均匀撒入床面,然后用镇压滚来回压2遍,加强种子与土壤接触面积,覆0.5cm厚的细沙,再镇压1遍。把苗床喷透,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待7天后,种子可逐渐出土。在此阶段应做好种子的看护工作,防止鸟类啄食种子;夜晚可以投放一些毒饵,避免老鼠啃食。

4苗木管理

①水分管理

在播种后,要及时进行喷灌工作,保持床面湿润,避免出现过涝或过干的现象。出苗后,还应避免日灼,采用“小水勤灌”方式保证水分充足,在进行喷灌时,还应结合天气情况和周边环境确定好喷灌的次数和用水量。通常情况下,每天可进行3-4次喷灌,每次喷灌时间维持在25-30分钟之间。当植株生长出3-4片针叶、苗茎变为紫红色后,应做好水分的控制工作,进行蹲苗,保持土壤湿度,提高侧根的生长速度。在进入速生期后,可适当增加喷灌的用水量,但要减少喷灌次数,一般来说,在此阶段为每2天喷灌1次,每次喷灌时长保持在2.5小时左右,具体还要结合天气情况来进行。在9月份后,即苗木生长的后期,应停止浇水。起苗前或上冻前灌一次透水。

②追肥管理

追肥具体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期来确定追肥时间和追肥量。通常情况下会在6月末进行第一次追肥,之后每8-10天再进行一次追肥,直到8月份上旬为止。追肥通常以氮肥为主,总量要控制在35kg左右。常见的追肥方式为撒施,然后喷灌洗苗。在苗木生长期内,可利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提高落叶松木材质量。如果处于生长后期,则应停止使用,防止苗木徒长而影响木质化。

三、落叶松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精细选地整地,加强肥水管理,科学育苗,科学施药,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危害至最低。

1、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作为一种非常危险的森林病害,对落叶松的正常生产有很大的影响。松材线虫致病性强,极难控制,会导致林业损失严重。松材线虫初期很难被发觉,当感染落叶松时,落叶松的死亡率非常高,也称为“松树癌”。不幸的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感染松材线虫的落叶松。此外,当感染松材线虫的病害时,落叶松会大大降低树脂的分泌,松针会变得暗淡无光。通过研究分析,线虫在松木中的传播方法与昆虫有关,例如,普通松材线虫通过落叶松长毛甲虫(也被称之为“松墨天牛”)作为传播的主要载体,引起病虫害,结果严重阻碍了落叶松的正常生长。此外,它的特点是:松材线虫具有大量的寄生物体,不仅是落叶松,还有一些针叶树。与其他疾病相比,松材线虫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区。松材线虫的疾病传播非常迅速,昆虫和患病树木都可作为传播媒介感染其他健康的落叶松。

在防治策略中,“生物防治”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在阴雨多雾天气,当落叶松间湿度达到90%以上时,可使用白僵菌粉剂进行喷施,通常情况下每亩喷施0.25kg即可。通过喷洒农药,可以有效防止落叶松出现病虫害。此外,也可以降低松材线虫的发病几率,避免落叶松出现死亡。针对松墨天牛,可显著降低松墨天牛的密度,也可在每年5-7月份,松墨天牛成虫的活跃期,利用机动静电喷粉机喷洒噻虫啉,控制松材线虫的增长速度。通过“生物相克”的原理,降低媒介昆虫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少松材线虫的大量繁殖。

还可利用“天敌消灭害虫”策略,结合落叶松的数量,控制好比例,将蚂蚁、蜘蛛等昆虫投放到落叶松林中,可有效降低松材线虫的数量,将松材线虫的传播速度控制在最小范围,缓解松材线虫高密度暴发的情况。但需要注意,为了维持林区内生态平衡,在利用松材线虫天敌消灭松材线虫时,要控制好投放昆虫的数量,以免投放昆虫成为危害落叶松的首要病源。在调整中需要对昆虫媒介进行控制,由于松材线虫具有依附于其他昆虫作为媒介的特性,因此松材线虫不具备独立生存条件。因此,可以对媒介昆虫进行全面治理,消灭媒介昆虫,可以全面减少松材线虫的生存几率,保护落叶松林。

除其他的昆虫媒介外,目前主要的松材线虫传播宿主为松墨天牛。在一般情况下,松墨天牛一年会出现一代携带松材线虫病源的昆虫,所以要对松墨天牛的生长特点进行研究,做好防治工作。例如,化学防治法: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利用化学防治法时,应考虑化学药剂是否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其他污染。对松墨天牛的预防以及防治工作,我国已研发出大量的低污染化学防治法,通过对比、筛选,提取出倍硫磷、丙硫磷、仲丁威等防治松墨天牛的化学制品,具体使用剂量和时间还应结合落叶松林实际情况。此外在3月-11月,每667m2挂1个松墨天牛诱捕器,以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在短时间内控制松材线虫的数量,以保护落叶松。

2、松毛虫防治

松毛虫的发病特征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松毛虫在我国东北区域也被称之为“火毛虫”。松毛虫的特征为繁殖力强,危害面积极广。在通常情况下,以南北方差异为例。北方的松毛虫每年发生一代,且主要集中于3~4龄幼虫。幼虫藏在针叶丛中越冬,4龄以上的幼虫食量极高,在夜间选择羽化并在树叶上产卵。松毛虫在自然状态下,经常会出现周期性暴发特点。暴发规律以及时间长短与当地的天敌数量有密切关联。在防治措施中,可以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如每年6-7月,松毛虫产卵阶段,应利用这个时间段,消除虫卵、虫蛹。在捕获虫蛹后,要进行人工剪破,集中消灭。此外,结合物理防治,如使用黑光灯进行诱杀。生物防治主要投放天敌技术,设人工巢招引益鸟。引进杜鹃,进行人工饲养、繁殖、驯化,并且在林间的中下部悬挂鸟巢,人工招引,对松毛虫防治很有效。保护利用或人工繁殖松毛虫寄生蜂,如黑卵蜂、赤眼蜂等,实施林间放蜂。

四、其他预防病虫灾害的措施

1、清理机制

去除枯松非常重要,枯松含有松材线虫病源,清除枯松是治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清理枯松,可以在种植地实现对落叶松的有效控制。此外,松长毛甲虫主要生长在枯死的松木中,因此,如果松长毛甲虫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其数量将大大减少,以充分保护落叶松的正常生长。大量实践数据表明,如果工人能够连续三年清理林区中弱化和枯死的落叶松,可有效去除在松林中约1/3的长尾甲虫,可以大大提高对落叶松林的保护效果。此外,在处理枯松时,还可通过熏蒸、燃烧等方法进行处理。

2、检疫机制

为了全面预防松材线虫的病害,需要注意对落叶松的检疫进行全面防控。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和实施检疫工作,以避免落叶松木的流动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在进行实际木材检测工作时,要警惕外来木材中的松材线虫,防止因外来疾病的入侵降低控制工作的质量。因此,严格遵守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相关管理办法加强对松木制品生产和现行情况的检查。只有遵守当地的安全检测机制,松木才能正常循环。为确保进出口安全体系,应设立检查站,坚决防止患有松材线虫的木材进行流通。

3、综合机制

目前松材线虫防治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面对大量的木材和进口包装盒进行疾病检测,很难区分病源,因此很容易错过检测,从而导致整个防控体系崩溃。此外,预防和治疗的周期漫长而困难。在未来的发展形势下,需要多层次的宣传和培训。利用各种媒介,如媒体、互联网等,广泛宣传有关落叶松材线虫的控制方法和基本知识。并带领全体员工参与防控工作,全面控制松材线虫扩散。未来,还可以采用杂交转基因技术等方法,确保一些落叶松能够具有更高的抗性。但是,由于抗性和亲和力的丧失等因素,繁殖过程相当漫长。借助高压汞灯,一年四季还可以清除大量的松墨长毛甲虫。实验数据显示,使用高压汞灯,设定功率450W,一年可去除3000只松墨长尾甲虫,其防治效果较好。此外,通过多层次培训,可以提高落叶松林区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针对专业护林员、木材加工企业管理人员等,讲解加工的所有标准,规范死松的及时清理、机械设备安全使用。做好检查工作,落实检查建议,确保质量和进度。检查整个种植过程中松木死亡现象是否与松材线虫直接相关。随着未来天然化合物的发展和天敌抑制,可以对线虫在松木中的传播产生显著的控制作用。采取大规模措施控制松木长毛甲虫,以确保它们在控制松材线虫的流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落叶松的松木质量,工作人员应从育苗、栽培技术以及病虫防治等方面加强管理措施,为落叶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节,从而提高林业资源的种植效益,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117100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林业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