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作者: 王庆锋
玉米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较之以往大幅度增加,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栽培方式,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收益。为此,可将机械化栽培技术合理运用到玉米种植的全过程当中,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基础上,降低种植成本。借此下面就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展开浅谈。
一、玉米耕整地机械化技术
在玉米播种前,要对种植地进行翻耕整地,以此来改善土壤性质,为玉米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为加快耕整地的速度,提高作业效率,可对机械化技术合理应用。
1、联合整地
联合整地使翻、耕、起垄三道工序有机结合到一起,在缩短整地时间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整地效率,作业成本随之降低。采用联合整地技术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有助于各种元素的提升,能够为玉米种子发芽提供所需的营养及微量元素,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由于联合整地对操作条件的要求较高,所以要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以此来确保联合整地的作业质量,避免机械设备在整地过程中受损,而影响整地效率。联合整地的作业要点如下:
(1)选择适宜的地块
联合整地要在适宜的地块上开展,要求作业地块具备如下条件:面积在3300m2以上,垄长不低于50m,垄间距在60±10cm左右,垄直径在2cm以内,垄内大粒径石块的数量不宜过多,整体坡度应不超过6°。
(2)整地条件
对于机械化整地而言,其作业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田间作物高度的影响,为确保整地质量,要求作物的高度在20cm以内,尽可能保持在15cm左右。为避免土壤的肥力在整地过程中下降,并使土壤的有机质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应当每年使用秸秆还田1次。需要注意的是,秸秆还田时,要控制好还田量,避免过多,破坏土壤本身的结构,对玉米种子的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进而造成减产。
(3)作业期的选择
机械联合整地应当挑选作物根茬容易切碎的时期开展,玉米留茬为绿色的时期,是机械联合整地最为适宜的作业期,该时期多出现在秋季,此时作物内部的水分较多,整地难度相对较低。
(4)质量标准
①玉米作物根茬的粉碎长度应当控制在5cm以内,地块平整后,不合格的根茬比例不得超过总量的1%。
②联合整地机械作业的深度应当控制在15cm左右,最大不宜超过20cm;中小型联合整地机械的作业深度应当控制在13-15cm之间;联合整地后,土壤中粒径超过20mm的硬土块占比应当≤5%,粉碎的作物根茬应当与碎土充分混合。
2、机械深松与保护性耕作
(1)机械深松
机械深松的技术原理如下:在不改变土壤结构的前提下,用机械设备将碾压形成的硬质犁底层打破,以确保地表植被分布的完整性。通过对玉米种植地的土壤进行深松,能够提高雨水的渗透率及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根据深松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不同,可将深松细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凿式深松、铲式深松、振动深松。按照深松的形态,又可分为全面和局部两种类型,不同的深松方式有着不同的作业目的。比如,全面深松的目的是松土,而局部深松的目的是蓄水,可按具体的目的,选择相应的深松形式。
(2)保护性耕作
确保玉米种子顺利发芽是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目标,在对该技术进行运用时,作物要留高茬,并对秸秆还田,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田间土壤的破坏,以保护旱区的土壤质量,增加地力,提高玉米的产量。可以采用免耕机开展保护性耕作,并配以秸秆还田等设备。
二、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
1、播种技术
(1)排种
这是玉米播种机的重要技术之一,直接关系到播种的精确度。排种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机械式,另一种是气力式。前者的排种器包括多种类型,如指夹式、勺轮式、圆盘式等。上述类型中,圆盘式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工作原理是凭借旋转过程中,种盘上的小孔获取种子,利用刮种器控制种子量,当玉米种子转动到排种器的排种口时,通过重力完成排种。后者在播种效率的提升方面效果比较显著,并且还能有效降低玉米种子的损伤率,它是借助气压来获取和排放玉米种子,虽然作业优势比较明显,但由于本身的结构过于复杂,对推广应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输送
当玉米种子从排种器中被排出之后,会按照一定的轨迹输送到的种床内,整个输送过程由种子下落、转移、碰撞等环节组成,为保证播种精度,在输送过程中,要确保种子一粒粒地下落到所需的位置。播种机排种后,通常都是利用导种管来完成种子的输送,导种管的倾斜度及长度,会影响播种的精度。为解决种子输送期间的弹跳问题,播种机上应加装二次投种隔板,从而使种子下落的位置准确无误。
(3)播深控制
玉米机械化播种的深度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出芽情况,所以要对播深有效控制。开沟的深度及质量是播种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机械化播种时,采用开沟器开沟,依托该设备的结构形式,可以在高低起伏的地表上做纺形运动,通过连杆与仿形轮之间的有效配合,实现对播种深度的精确控制。开沟深度可以用拉簧控制,其数量和形式主要取决于土壤的条件及种植地的地表状况。
2、机械化播种要点
(1)调整播种机
玉米机械化播种过程中,要对行距、株距加以调整,具体做法如下:
①在调整行距时,先将机架上的U形卡松开,对各单组总成进行横移,达到所需的尺寸后,重新将U形卡旋紧。播种的开沟中心应当与施肥的开沟中心保持5cm以上的距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烧苗的情况发生。相邻行距的误差应当控制在10mm以内,播种机往复行程的相邻行距误差应控制在2.5cm以内。
②对株距调整时,可在地头将播种机架起,转动地轮30圈后,称量重量。
③当选用的排种器为机械式,可以通过调整传动比的方法,来调整粒距;如果选用的是气吸式播种机,则可采取更换吸盘的方式,调整粒距。
(2)注意事项
使用播种机对玉米进行播种时,为确保播种精度,并提高作业质量,应当对如下事项加以注意:
①机械化播种前,要全面检查播种机的状态,以免作业期间,播种机发生故障,影响播种质量和作业效率。
②播种机作业时,要保持规定的速度,匀速行驶,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漏播及重播的情况发生,有助于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机起步后,要减少停车的次数,尽可能做到非必要不停车,确需停车时,要升起机具,恢复作业前,可倒退一定的距离。倒车前,要确认开沟器是否处于入土的状态,如果是,则不可以倒车,以免引起堵塞。
③当播种机行驶到地头时,要提前减速,并升起机具,同时将排种器和排肥器的动力切断,使开沟器与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之后才能转弯或是调头。
④驾驶员应当在播种机作业期间,对机械的运行状态密切关注,发现异常应当立即停车检查,找出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加以处理。要定期对播种机的参数进行检查,看是否与农艺要求相符,可将检查的重点放在如下方面:播种深度的均匀性、播种行距、直线度等,其中播深误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行距与标准差不超过15mm,50m长度内的最大弯曲度<5cm。
⑤对经过药剂处理的玉米种子播种时,要佩戴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等,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未用完的种子要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若是被牲畜误食,则可能产生药害。
三、玉米植保机械化技术
1、机械喷施除草剂
(1)除草剂的选用
机械喷施除草剂的过程中,要对除草剂合理选用,这是确保杂草去除效果的关键之所在。要严格按除草剂标签上标注的使用方法、剂量、技术要求、注意事项等,对所选的除草剂进行使用,不得随意加大剂量,更不可以改变使用方法,以免造成不利影响。
(2)使用助剂
为进一步增强除草剂对杂草的渗透性,并加速除草剂的传导,应当有效使用相应的助剂,如渗透剂、粘附剂、增效剂、稳定剂等。
(3)药剂稀释
很多除草剂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因此要掌握药剂的稀释方法,具体如下:将清水加入药箱当中,水量为药箱容积的80%,准确计算出所需的药剂用量,配制成母液,然后加入药箱内搅拌,用剩余的20%清水,对加药用具全面冲洗,将混有药液的水加入药箱内,再次搅拌,这样便可喷施。
(4)作业条件
机械喷施除草剂时,要选择适宜的作业条件,尤其是天气状况,避开风天和雨天及高温天气,风力超过3级或是气温达到30℃以上,应停止作业,以免影响除草效果。
(5)技术要求
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喷施除草剂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喷头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50cm,喷雾剂的走行速度应当控制在每小时7km左右,并保持匀速。用水量以每公顷250-300L左右为宜,应选择具有防风功能的喷头,以减少除草剂的漂移。
2、机械喷施叶面肥
(1)喷洒浓度
叶面肥的浓度过高可能会烧伤玉米植株的叶片,过高的浓度所需的肥料用量比较大,容易造成浪费。若是叶面肥的浓度偏低,则无法达到预期中的效果,补喷会导致工作量增大。因此,机械喷施叶面肥的过程中,要遵循农艺要求,严格按照比例配制,确保浓度适中,在提高肥效的同时,避免浪费。
(2)喷洒时间
机械喷施叶面肥应当选择阴天,或是蒸发量相对较小的时间段,如上午7:00点之前、下午17:00点之后,要确保喷施的时候无风或风力较小,如果喷施后3小时以内出现降雨的情况,则应当在雨后补喷。
(3)混合施用
每次喷施叶面肥时,应当选择多个品种的肥料,在同一时间段喷施,这样可以使营养的补充更加全面,并且还能节省工时。叶面肥当中主要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除钙和镁不能与磷同时施用之外,其他元素基本都能混用。
(4)把握施肥时机
机械喷施叶面肥应当把握好时机,具体如下:
①当基肥施用不足时,玉米出现明显的脱肥或是缺乏元素的现象。玉米的种植密度偏大,并且植株已经生长至一定的高度,田间开沟追肥的难度较大时。
②玉米植株的根系受损或根系的活动比较弱时。
3、机械喷洒农药
玉米栽培的过程中,通过机械喷洒农药,能够达到预防病虫害发生的目的,从而为玉米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在玉米生育期内,可将虫害的防治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玉米5-8叶期、第二阶段是玉米生育期至大喇叭口期、第三阶段是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由于后两阶段喷药时,玉米植株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从而会给药液的喷施留下死角。因此,要选择含有熏蒸及内吸成分的农药。杀虫剂可与叶面肥一并喷施,这样能够减少机械进入大田的次数。
四、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
1、操作要点
玉米机械化收获可以选用联合收割机,如未达到预期中的收割效果,应当对相关的操作要点加以了解和掌握,具体如下:
(1)使用联合收割机对玉米进行收获前,要先对收割机做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和保养,从而使收割机在整个收获过程中,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收割途中发生故障。可将检查的重点放在异响、渗漏、零部件变形等方面,发现问题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同时,要对收获的地块进行调查,平整田间的沟渠和垄台,如果有不明显的障碍物,要做好标记,以确保作业安全。
(2)联合收割机应当在玉米籽粒彻底成熟7天后,进入田间开展收获作业,这样能够使收获的玉米籽粒饱满度更高,有利于果穗剥皮及粉碎秸秆,整个收获过程的功率消耗会大幅降低。
(3)按照收获地块的面积大小,结合玉米种植的行间距,对收获作业路线加以确定,并按照所选收割机的性能,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人工开辟割道等。收获玉米时,要从地头割起,沿着玉米行的方向逐步收获,这样可以使地头转弯的难度降低,有利于收割机作业效率的提升。
(4)联合收割机在开展玉米收获作业时,应当尽可能保持直线行走,若是一边收割一边转弯,则分禾器的运行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将玉米植株压倒,未收割的植株还会被拖拉机压倒,进而导致损失增大。田边的作物可在大面积收割完毕后,再单独收获,这样不会对作业效率造成影响。
(5)按割茬的高度,对联合收割机上的切割器高度进行调整,当割茬的高度保持在8-10cm左右时,玉米落地籽粒的数量不会超过2%。对田间倒伏的玉米收获时,应当将固定限位器的螺栓松开,调整限位器的位置,并在收获时,将割台降至工作位置,以确保茎秆扶持器的顶端与地面相接触。
(6)联合收割机在收获的过程中,为获得最佳的收获性能,要保持油门稳定,不得随意增减油门,以免造成堵塞。当需要停止收获作业时,要先将拖拉机的离合踏板踩下,以此来切断联合收割机的行动能力,待收割机将进入的作物处理完毕后,再彻底停机。
2、注意事项
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为大型的农用机械,在用其收获玉米的过程中,要对如下事项加以注意:
(1)收获作业要在田间玉米完全成熟后,籽粒的灌浆线彻底消失时开展。若是过早或是过晚收获,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联合收割机收获的玉米果穗,距离地面的最低高度应不低于50cm,并且叶片和秸秆的湿度应当控制在60%以内,果穗的湿度不得超过30%,湿度过大会对收获造成不利影响。
(3)联合收割机处于运转的状态时,操作人员不可以用手或身体其他部位接触运动的部件,更不可以靠近茎秆切碎机构、拨禾链以及拉茎辊等部件,要与收割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诱发安全事故。对收割机进行保养、维修时,必须先停车,并熄灭发动机,待所有部件停止运转后,才能开展。
(4)收割机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故障,则应及时维修,不可带病作业。要对转动部件认真检查,看有无杂草缠绕的现象,如果有,要立即清除杂草,防止摩擦生热引起火灾。
综上所述,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可对机械化栽培技术合理应用,通过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使机械化作业贯穿于玉米栽培的全过程当中,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基础上,减轻劳动强度。
(作者单位:158421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庆丰农场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