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发布
日前,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总结回顾了20种(类)主要农产品的2023年市场形势,对未来十年尤其是2024年、2028年和2033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报告显示,未来10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将显著增强,农产品消费持续升级,食物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贸易保持增长趋势。在大力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下,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预计2033年粮食产量将达到7.66亿吨,年均增长1.1%。
农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农产品供给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报告预测,2024年,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面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效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继续稳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将持续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报告分析,未来10年,农业新质生产力将得到充分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将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将显著增强,农产品供给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将明显提升。受益于农业支持政策持续发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预计2033年稳定在17.84亿亩左右,其中稻谷面积减少,小麦、玉米面积保持稳定,大豆面积将扩大到1.84亿亩。
供求紧平衡长期存在,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报告显示,未来10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稳步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能力增强。预计2033年粮食产量为7.66亿吨,年均增长1.1%。粮食消费刚性增长,但增速放缓,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预计2033年粮食消费量为8.40亿吨,年均增长0.3%。粮食贸易规模总体下降,粮食进口呈多元化发展。预计2033年粮食进口量为1.10亿吨,年均减少3.5%。预计未来10年,粮食价格将呈波动上涨趋势。
消费需求和膳食健康发生变化,禽蛋奶制品消费持续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膳食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也将不断变化,《报告》显示,未来10年,猪肉产量总体下降并稳定在5400万吨左右。同时受人口老龄化以及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等因素的影响,猪肉的消费量有所下降,预计年均减少0.5%。猪肉生产消费量下降的同时,牛羊肉生产销售量则不断增长,《报告》显示,随着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牛肉、羊肉产量将保持增长,预计2033年分别达到798万吨和587万吨,人均牛肉消费量将达到7.97公斤,人均羊肉消费量将达到4.64公斤。
报告分析,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新一代消费习惯改变,肉禽预制菜市场规模扩大,禽肉消费持续增加,在肉类消费中的占比明显提升,预计2033年消费量为2 932万吨,年均增长1.5%。人们对合理膳食搭配与营养均衡要求的提高,禽蛋人均消费量上升空间逐渐变窄,禽蛋消费增速将放缓,预计2033年禽蛋消费量3675万吨,年均增长0.6%。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健康饮奶理念逐步普及,奶制品消费需求逐步增长,预计消费量年均增长3.3%,到2033年将达到792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