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生产中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运用策略
作者: 孙官荣
日光温室指通过人工建造农业种植基础设施,为植物生长整个周期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基于科技的深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逐步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属于现代化农业技术,被普遍运用到蔬菜生产作业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蔬菜质量及产量,不但可以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高质量需求,还能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日光温室栽培的意义,探讨了日光温室栽培的技术要点及栽培模式,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现阶段,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较为普遍,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种植质量及产量。该项技术属于高效节能种植,可以有效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并且还能增加种植户经济收入。与传统种植模式比较,该项技术的生产效率非常高,并且可以节省人力及物力,具备良好的抗病及抗虫性,可以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实际开展农业生产时,存在农业人口数量多但农户收入较少、农产品类型多但生产质量及产量较低等问题。对此,应大力发展高效节能种植模式,即日光温室栽培。同时,根据当地蔬菜种植具体状况,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案,提高种植管理水平,促进蔬菜健康茁壮生长,特别是提高种植户技术水平,对不同环节的安全指标实施检测,从而保证获得健康绿色的蔬菜,为蔬菜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当前,日光温室栽培获得了较大的效益,然而基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对无公害绿色蔬菜产生了较大的需求。由此,应提高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促进高效节能模式的发展,大力发展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一、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模式
在日光温室栽培中,蔬菜种植品种较多,下面分析了常见的几种栽培模式:一是韭菜。韭菜属于大茬生产模式,包含不回青及回青韭菜。不回青韭菜主要是在9月早霜之前收割,接着将其转入温室生产。在1月收割1茬,在5—6月收割2茬韭苔。在扣棚之前,需清理所有残茎枯叶并施加蒙头肥1次。二是芹菜。通常情况下会借助秋冬茬,芹菜在每年7月播种及育苗,且在早霜季节之前完成扣棚,采收工作可持续到12月—次年1月。其品种包含实秆绿芹菜及白芹等。三是黄瓜。每年8月20日—9月1日要开展黄瓜育苗工作,在第1片真叶展开1/2期间开始嫁接,其砧木通常为黑籽南瓜,借助楔形靠接法完成,嫁接苗通常为3—4片叶,在每年10月初完成定植。其株距通常是30cm,并且宽、窄行距分别是70cm、40cm,同时垄高约为30cm,需要在垄上覆地膜。在每年12月10日左右采收上市,黄瓜产量在春节期间会达到高峰期,其生育期一般是180d。四是秋茬黄瓜—油菜—番瓜。黄瓜每年7月20日左右播种,9月10日左右采收上市,12月初下市,其采收期一般80—85d。油菜每年12月5日前后垄下播种,12月15日前后基于垄上播种番瓜。每年1月中旬油菜可采收上市,在每年2月末采收番瓜并上市。五是秋茬及早春番瓜。每年9月25日前后播种番瓜,在播种之后的55d左右可采收上市,其采收期通常可以达到75d左右。在第1茬采收结束之后,应对种植土壤开展清理消毒工作,然后复种早春番瓜,播种和移苗移栽均可。如果市场情况比较好,可基于头茬番瓜清园之前开展育苗工作,尽快完成准备工作。如果市场情况不乐观,可延迟播种日期,在这一过程中,应坚持错开时间上市的原则。六是秋茬芹菜—油菜—番瓜。在每年7月10日前后种植芹菜,10月上旬苗高达到20cm之后完成扣棚工作,合理控制芹菜长势。白天确保通风,晚上做好防霜冻工作。在10月末,需结合市场需求情况开展常规管理工作,实现作物健康生长,11月下旬完成采收并上市。然后第一时间播种油菜,45d左右后采收并上市。在油菜采收结束至次年1月末可栽种番瓜,以此对3—4月的供应断档进行补充。如果市场环境比较好,可不播种油菜,直接栽种番瓜。
二、日光温室蔬菜病害情况及造成的影响
结合有关调查可知,在温室蔬菜种植中,白粉病及霜霉病发生比较普遍,番瓜及黄瓜的发病概率较高。由于日光温室通风条件较差,并且空气湿度比较大,极易产生蚜虫。在日光温室蔬菜中,黄瓜极易被蚜虫及白粉虱所侵袭,导致黄瓜株苗边缘出现发黄的现象,或是叶片逐渐萎缩。黄瓜角斑病通常会借助百菌清烟雾剂治疗。黄瓜霜霉病一般会在叶片上产生黄褐色斑块,叶脉会逐渐枯黄,可借助杀菌剂瑞霉素与乙磷铝混合使用。部分农户在蔬菜发病早期阶段,会借助喷洒敌敌畏杀虫防治,有时会由于无法掌控农药浓度导致株苗根部出现萎缩等情况,这需要第一时间喷洒丰收素缓解。在这一过程中,可喷洒适合的生长调节剂控制黄瓜株苗生长。黄瓜蔓枯病会对株苗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根茎腐烂及发黄等。该病症通常是由于移苗时间比较晚造成的,在开展移栽工作时,会对植株根部造成影响,导致病菌感染问题。另外,日光温室大面积灌水还会促使病菌持续扩散,进而导致病害暴发。可采用喷洒多菌灵水溶液方式,或者使用药剂涂抹受损根茎位置发挥杀菌作用。
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关键点
1、构建日光温室大棚
在温室大棚建设过程中,应对温室大棚的选址加以重视,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应科学筛选及明确建棚位置,在选址过程中,需对气候及土壤等因素开展综合分析。虽然温室大棚可以实现自我调节温湿度等功能,但恶劣的气候条件会降低其自我调节功能,甚至会导致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在对环境因素开展分析时,需注重水源问题。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水是必需要素,充足的灌溉用水可以促进作物有效吸收,在这一过程中,应避免灌溉用水被污染。对温室大棚选址时,应与公路和化工厂等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应保证温室大棚布局方位,这和太阳光直射存在密切的关系,有利于确保棚内保暖效果。通常来讲,北纬40°以南的地方,基本是南偏东10°以内的布局;在北纬40°北部的地方及高海拔地区,基本是南偏西10°以内的布局。还应重视大棚的间距。设置科学的间距,避免前排温室遮光影响后排温室透光效果。可以结合大棚后墙高度设置科学的间距,若是后墙高度比较高,大棚间的距离要足够大。
2、确保大棚适当的温度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温度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大棚蔬菜栽培应全面落实好温度管理工作,这是实现高产优质蔬菜的关键。温度管理工作主要涉及保温和降温两个方面,实际农业生产实践中,通常借助的保温措施有以下几种:
{1}借助合适的墙体保温材料或是开展保温型墙体设计,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对大棚表面覆草处理,以实现增温的目的。
{2}在大棚中构建火炉及暖气等设备,以此实现保暖的效果。除此之外,应对通风口的应用加以重视,白天太阳直射会导致大棚中温度较高,这就要卷起通风口,进一步降低棚内温度,从而促进蔬菜健康生长;夜晚大棚中积累的温度以不同的形式分散流失,在这一过程中,应把通风口卷下,并关闭大棚门,保证蔬菜不会由于夜晚温度下降而受到影响。
3、保持合适的湿度
在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蔬菜的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大棚中控制合适的湿度,避免因湿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蔬菜的健康生长。当大棚中的湿度过高时,工作人员可以打开放风口,通过换气来调节室内湿度,但是在打开放风口时,要根据室内湿度以及室外的实际天气决定放风口的大小,合理控制室内的湿度。当室外天气晴朗,工作人员要将室内的湿度控制在比外界大的范围内,当室外天气不好时,通过打开放风口也难以将室内的湿度降低,所以在设计日光温室大棚的放风口时,要将其排湿和降温的功能协调好,确保蔬菜生长的湿度能够得以满足。
4、科学选择优良品种
需要充分结合蔬菜栽培地区的土壤营养、生态气候,选择最恰当的蔬菜品种。所选择的蔬菜品种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对光照需求相对较低、耐低温、拥有较强的病虫害抵抗能力。
5、科学使用农药
在使用农药时避免选择单一种类的农药,尽量选择多种种类的农药交替使用,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在喷洒农药时要有针对性地喷洒,根据不同蔬菜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虫害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恰当的喷洒方式。同时在配置药剂时也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农药的浓度。
6、防治病虫害有效方法
①在夏季覆盖塑料薄膜、遮阳网和防虫网
使用遮阳网能够遮蔽阳光,降低温度。能够有效抵御病虫害侵入到温室中。运用防虫网,不仅能够改善蔬菜大棚的光照条件,更可以有效阻隔病虫害侵入大棚之中,可防治多种病虫害。比如蚜虫菜、叶虫、甘蓝叶蛾等。防虫网使用过程中,要结合大棚种植的品种及当地所存在的病虫害,合理选择防虫网的孔径。运用防虫网还可以减少使用农药的剂量。
②运用杀虫灯诱杀害虫
杀虫灯是诱杀虫害的最佳手段。目前,较为常用的有频振式杀虫灯,其所发出的光源能够吸引病虫害,病虫害到达灯光附近便会被电网所击杀。此类杀虫灯主要针对地老虎、甲虫、甜菜夜蛾等害虫。杀虫灯效率高,副作用小,所以近些年来杀虫灯是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中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7、冬季浇水注意事项
在定植和苗活灌溉后,如果没有出现干旱,不进行灌水作业。要在定植后的蔬菜表面覆盖地膜,能够促进土壤温度的提升。灌水作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时间段,如天气晴朗的上午。在灌水后要封闭大棚,能够促进温度提升,也能够提高水温,避免土壤出现降温。在下午,要放出湿气,将大棚当中的温湿度适当降低。提倡单垄栽苗、两行菜苗覆盖1层地膜,如果条件允许应使用软膜覆盖滴灌带。尽可能在温室中保证所浇灌的温水在20℃左右。灌溉方式采取逐株灌水的形式。在严寒季节,要延长灌水时间及间隔,通常在15—20天,天气逐渐变暖时再缩短灌溉时间。如果大棚区域的土壤为砂质壤,适当地缩短灌溉水的时间。如果为粘土壤,适当延长灌溉时间。相对油菜、芹菜、韭菜等叶菜类蔬菜,在灌水作业过程中所采取的原则是适当减少灌水量,采取逐畦灌溉的形式。
8、肥水管理方式
①尽早施加底肥
日光温室冬季蔬菜生产过程中,应在9月份中下旬翻耕土地。具体施肥原则是施加10000kg/667m2的腐熟有机肥,翻耕的深度为30cm,便于有机肥的置入。在施肥过程当中,尽可能将肥料拌匀。
②巧施定植肥
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2个定植垄间开挖一道15—20cm深的沟,施入磷酸二铵和尿素。施加磷酸二铵30kg/667m2、尿素15kg/667m2左右。同时,栽苗过程中,两株之间还要点施磷酸二铵,将磷酸二铵作为“口肥”,具体的剂量为40kg/667m2。
③使用硫酸铵作为追肥
在冬季,追肥肥料是硫酸铵,原因是尿素肥料由于温度较低分解较慢,不能快速地发挥肥料的功效。如果使用碳铵,肥料功效发挥较快,易导致密闭环境中氨气快速挥发而产生毒害蔬菜的情况。运用硫酸铵,其分解速度相对较快,能够保证蔬菜快速吸收。冬季追施硫酸铵,施肥量保证在30kg/667m2左右。
④应用生物复合肥
合理运用生物肥料能够促进微量元素的分解,帮助蔬菜更好地吸收营养元素。用生物复合肥作为底肥,能够促进蔬菜良好生长。生物复合肥的特点是肥力持久,能够快速地发挥肥效。配合施加腐熟的有机肥,能够提升菜田土壤的营养性。目前,在蔬菜定植施肥过程中,建议底肥120kg/667m2,追肥40kg/667m2,并且要挖开浅沟,配合灌水来进行施肥追肥。
四、日光温室栽培中的问题和处理办法
1、连作障碍
一般连续多茬种植同样品种的作物之后会导致土壤环境越来越恶劣,产生大量的虫害及病害问题,对作物生长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进而降低作物产量及质量。现阶段,对于温室栽培过程中产生的连作障碍问题,可借助轮作倒茬、施加微肥及生物肥等方式处理,或是借助秸秆反应堆技术。
2、土传性病害
常年种植蔬菜的大棚会发生土传性病害,比如辣椒疫病。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蔬菜密度较大,加之复种指数的提高,使得蔬菜根系附近有益微生物含量降低,提高了有害微生物含量。当前土传性病害防治方式主要包含换土、化学防治和深翻土壤等措施。
3、药害
药害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其施用农药之后而产生的不良问题及生理障碍。药害一般根据产生伤害的时间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急性药害与慢性药害。针对急性药害,一般会在喷药几个小时之内出现烧苗及枯叶等问题;慢性药害一般是在很长时间之后产生的有关症状。导致药害的原因通常是没有全面认知农药的药理、药性,存在随意搭配使用的情况,施药浓度偏高及过于频繁,在高温条件下喷药,蔬菜抗药性不好。应对药害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有:降低农药浓度、减少喷药次数、第一时间清洗叶面、把有害叶片全部摘除或对其根基灌水等。
4、冻害
在日光温室大棚栽培技术运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胁迫危害,会出现在冬季及早春。冷害一般是温度在0℃以下,因为长时间温度较低而导致作物生理机能下降;冻害一般是温度达到冰点导致植物细胞结冰,对植物内部结构造成破坏,进而造成细胞失水死亡。现阶段,预防冷冻害的措施是借助人工设施取暖,提升幼苗抗冷冻能力,培育壮苗,结合蔬菜种植特点,在合理的时间开展播种、定植以及强化田间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现如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农业蔬菜种植过程中,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得到了有效地运用,所生产的无公害蔬菜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类人群的广泛青睐。应继续应用和推广温室蔬菜栽培技术,满足人们对于无公害蔬菜的需求,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使广大农户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作者单位:152004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西长发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