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措施运用

作者: 杨静

林木种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措施运用0

林业种苗培育是林业建设和林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为保证种苗培育效果,推动林业健康发展,应给予种苗培育充分重视,了解种苗在培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提升种苗培育整体效果,优化种苗培育和管理工作,改善林业发展现状。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于林木的整体需求明显增加。部分人单纯关注眼前利益的情况下,会大量砍伐森林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这对于生产生活的正常实施会产生较大不良影响。当前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行动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林业种苗培育工作,可以使植树造林获得比较充分支持和保障。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国家近几年对于林业建设的整体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在此情况下,种苗培育规模上也有所增加,林业种苗培育逐渐向着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以及区域化方向发展。

一、林业种苗培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生态环境恶化比较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环境和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建设生态环境方面达成了共识,将林业发展置于重要位置。其中林业种苗成为林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品种质量和建设规模对于林业发展实际情况会产生决定性影响。种苗在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难以使林业体现出明显的规模效应,质量整体偏低时,会降低林木实际成活率,导致林木效用弱化。这就需要在增加林木种苗实际数量的同时,促进种苗在品种结构、品种质量方面的优化,推动林业不断发展。

二、林木种苗培育关键

1、种子选择

选择种子对于林木产业整体发展作用明显,技术工作人员需对市场实际需求形成充分认识与了解,有效开展种苗培育,在此基础上,才能使产业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技术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给予种子质量充分重视,结合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种子,在种子和当地情况相适应情况下才能种植。种子选择的类型不同,加工时使用的技术工艺也会有所不同,条件允许时,林场彼此之间可以展开种子调拨,运输时需重视把控环境和温度,确保种子质量。

2、苗圃选择

不仅需关注种子选择,工作人员也需尽量为种苗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尽量选择日照条件良好且季节分明的地块建设苗圃。同时工作人员应详细调查土壤条件,种植种苗时选择水分充足、土层深厚且排水较好的土壤中种植,土壤在排水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将会对苗木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苗木十分容易发生烂根问题。除此之外,技术工作人员正式种植之前需合理规划种植培育基本流程,使种苗之间形成合理距离,进而使种苗获得健康成长。

3、土壤选择

土壤质地和结构,会直接影响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空气情况,一般来讲,土壤为团粒结构时,透水性与透气性比较高,温热条件也较为适中,对于有机质进行分解与微生物展开活动较为有利。同时土壤质地也比较重要,一般情况下,林业种苗培育时,应选择肥沃轻粘壤土、沙质壤土,并且土壤消毒为重要环节,特别是农耕地变成育苗地,土壤中的病虫害会在翻地过程中冻死一部分,但是也仍然有大量存活,因此在正式进行育苗之前应展开土壤消毒工作。

4、灌溉施肥

林业种苗进行培育时,工作人员应关注催芽效果,催芽种植应放入相应条件器皿当中培育,然后通过科学合理方式进行施肥管理,标记好肥料用量,避免发生施肥过度情况。同时灌溉属于培育种苗时较为重要的环节,林木在处于生长状态时对水分具有较大需求量,但是过度灌溉会对林木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正式灌溉之前测定水质pH值,确保水质质量,防止水质对林业种苗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三、林业种苗培育中运用的主要技术

1、生物育种

在进行生态建设时需进行人工造林,人工造林要想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就需要工作人员积极研发林木种苗相关的培育技术,在技术上获得突破性提高。生物育种和传统模式下运用的育苗技术有所不同,属于新型育种技术,涉及的育种方式比较多,其中包括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这些均属于生物育种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方式,这些方式的运用最终培育出来的林木种苗,可以将苗木特色比较充分地体现出来,使林业资源获得比较充分的保证。

2、控根技术

此种技术是近几年研发的全新育苗技术,技术关键在于能够对根系实际生长速度进行调控,保证育苗工作在实施时的效率,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育苗时使用的时间极大程度减少,也能使管控种苗时的劳动量获得明显减少,实际育苗工作在开展时,控根技术的运用由辅助控根方面的管理技术和育苗基质配方之间共同作用实现。

3、营养钵育苗

这种育苗技术在运用时,主要通过营养土与营养钵两部分实现,营养土为育苗技术在运用时的关键,营养土中营养成分、有机质含量比较高,是林业种苗生长和培育时必要条件。同时在营养钵当中具体水分含量控制标准比较严格,可以保证育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促进苗木获得健康成长。

4、无土栽培

林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应适应时代发展实际需要,将现代化和科技发展基本特点充分体现出来。无土栽培这一技术在运用时,育苗过程中不需要土壤,即通过营养液将土壤替代,使植物根系可以在营养液当中获取生长所需的营养,进而使种苗获得有效培育。无土栽培当前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育苗技术,技术在运用过程中不需要依赖于土壤,可以使林业种苗实际成活率获得明显提高,促进林业向着更好方向发展。

四、林木种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种苗生产结构缺少均衡性

种苗进行培育过程中,大径阶、大规格苗量比较少,小径阶、小规格苗量比较多。同时1年到3年生苗比较多,3年以上苗木比较少。运用于城镇绿化、通道绿化、荒山造林等方面的种苗比较多,运用于经济林中的苗比较少。并且留床苗多、定植苗少,同时棵根苗多和容器苗少。

2、种苗培育科技含量相对不足

当前进行种苗培育过程中,技术从总体上来讲,仍然水平不高,科技含量相对较低,扦插育苗所占比例比较大,组培、嫁接等种苗培育主要通过外地技术人员实施,或者是将外地小苗引入进来进行培育,种苗培育工作中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3、整体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国家开展的林业六大工程在启动实施以后,林业工程管理规范性更加明显,林业工程实施招投标制度,为了与当前林业实际发展形势相适应,提升造林工程绿化质量与绿化水平,将工程成本降低,林业部门开始构建种苗培育基地,但是在规模上比较小,同时相对分散,面积一般不到20亩。

4、苗木检疫存在问题

在对苗木进行检疫工作过程中,存在人员少、设备不够健全,对于苗木进行检疫管理工作时难以跟上实际需要,进而使苗木质量会存在一定问题。

5、宏观管理工作未能适合林业实际需要

种苗培育工作和造林计划二者之间的衔接问题未能获得较好解决,造林计划在下达比较晚的情况下,针对种苗进行超前准备的难度也会比较大。在社会服务体系未能体现出健全性,信息并未进行有效引导的情况下,种苗培育存在的目的性比较明显,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卖苗难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种苗培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五、林木种苗培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针对种苗结构、品种进行科学定位与规划

(1)林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展开科学规划,有效开展种苗培育,重视种苗培育过程中质量的提升。并且关注市场发展整体动态,确保种苗处于供需平衡状态,避免种苗出现浪费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认识到市场中所需种苗的主要类型,结合所需种苗类型对其生产结构进行调整,保证不同类型种苗所占比例的合理性,使种苗培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重视经济林苗、定植苗等的培育。

(2)种苗培育要想获得健康发展,需保证种苗质量好、易于成活、产量高,对于环境具有良好适应性,避免在外来树种引进的情况下出现生态灾难,这就需要针对品种结构进行优化,结合区域中的气候环境,实现对草木、树种的科学搭配与选择,在将本土树种充分考虑其中的基础上,将优良品种合理引入进来,重视选育新品种。借此使种苗品种得以优化。在林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影响下,对于园林观赏、城市绿化方面的树种需求明显增多,林业育苗机构应该适当加强对于观赏树种以及绿化树种的整体培育力度。

2、重视种苗培育专业科技的运用

将生产和科研之间结合在一起,促进种苗培育在科技方面含量的提升,这是种苗事业获得健康且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保障。进行种苗培育时,应加强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使用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育苗、ABT生根粉育苗等多种技术,并且积极进行新品种相关引进示范工作,针对新品种展开引种试验以及示范工作,使林业进行生态建设时获得技术服务充分支持,并且对当前科技成果加强推广应用,加强对优良树种的繁育。同时结合种苗实际情况来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施肥,把握施肥种类、施肥用量,并且针对杂草种子、藻类情况、灌溉水质用量和pH值进行严格控制。通过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林业种苗质量获得明显提高。在林业市场不断发展过程中,在培育条件获得了较大程度改善情况下,可以促进苗木质量获得了极大程度提升。

3、积极扩展种苗培育规模

(1) 推动种苗培育环境优化

①制定科学合理发展规划。林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结合当地林苗实际发展情况,针对林苗供需进行综合性分析,提升质量要求和品种结构。同时对信息渠道进行拓展,了解市场整体动态。通过有效措施使林苗供需达到平衡。

②实现依法治种。当前林苗培育市场在规章制度缺少健全性的影响下,导致市场较为混乱。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结合本地情况,推动依法治种的实现,针对市场秩序进行规范,基于一签两证制度对林业种苗整体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避免低劣种苗运用在林业建设中,通过招投标制度防止造林过程中出现人情苗和关系苗的问题,借此提升林业工程效用与质量。

③避免林苗市场出现垄断情况,防止哄抬价格问题出现。

(2) 积极开展林业种苗相关培育建设工作

①林业种苗进行培育时,需获得充分资金支持,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给予资金扶持,并且林业种苗生产者应形成长远眼光,积极对融资渠道进行拓展,将林业种苗实际培育规模适当扩大,使种苗培育体现出良好的规模效益。

②加强和基地的合作、沟通,推动种苗培育产业化进程的实现,提高种苗培育自动化程度与集约化程度,如引入体胚苗生产、灌溉、施肥等相关先进技术与配套设施,保证种苗培育质量与效率。

(3) 重视技术培训和知识培训

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有效掌握种苗检验技术,保证向社会输送的种苗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率好,进而使林业种苗具有较强竞争力。

4、做好苗木检疫工作

针对苗木质量展开严格检疫工作,检疫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并且强化执法监管,做好对市场的整顿工作,保证种苗进行培育时的质量,保证种苗培育在开展时的整体效果。

5、健全林业种苗培育管理体制

(1)开展调查

重视对林木资源的调查工作,并对相关进行收集和保存,构建林木资源数据库,进而使林业种苗进行培育过程中获得有效依据。

(2) 成立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的建立是林业种苗培育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管理机构设置可以使林业种苗培育工作得以有效落实。

六、林业种苗培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1、发展的可持续

近几年,林业种苗培育开展时,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平衡问题,可持续发展在林业种苗培育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更要重视资源性保护,结合林木实际情况对林业种苗培育结构作出调整,进而使林业种苗培育和林业生态保护之间实现动态性平衡。

2、发展的集约化

林业种苗传统培育模式中,在未能将市场因素充分考虑其中的情况下,进行树木种植与培育树种时,不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这种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对于培育技术的升级会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培育技术的集约化发展,能够加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使用先进管理手段与培育技术,将当前资源利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促进种苗培育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培育成本降低,也能使管理模式实现优化升级。

3、发展的定向培育

林业苗木进行培育时,定向培育属于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进行定向培育过程中,需将完整区域划分成两个区域,结合实际需要展开培育,也可以根据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多种类型,保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实现平衡发展,这是今后林业种苗进行培育时的重要趋势。

七、林业种苗培育保障措施

1、完善林业种苗培育相关法律

林业种苗展开培育工作时,应获得法律体系的充分支持,加快在种苗培育方面法律的建设工作,保证种苗培育工作规范性,使种苗培育形成明确方向,使培育工作在细节方面、宏观方面获得比较充分的保证。

2、 提升种苗培育技术水平

重视对技术引入、研究、推广,将技术作为核心,构建种苗培育技术体系,使种苗培育过程中的品质与质量获得充分的技术保证。

3、 转变种苗培育思想理念

新时期进行林业种苗培育时,应从思想上给予培育工作充分重视,明确培育基本思路,从生态建设、林业发展角度思考种苗培育问题,积极改变培育方式,促进种苗培育工作可以逐渐向着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4、 保证林业种苗培育品质

林业种苗品质关系到林业发展效果,属于战略性资源,因此应重视林业种苗这一基础,通过林业种苗培育中品质的保证,推动林业种苗培育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进行工作创新十分必要,并且应积极进行技术攻关。

总而言之,林业发展关系着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设,林业种苗培育属于林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充分了解林业种苗进行培育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问题提出合理应对措施,其中包括针对种苗结构、品种进行科学定位与规划,重视种苗培育专业科技的运用,积极扩展种苗培育规模,做好苗木检疫工作,健全林业种苗培育管理体制,进而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推动生态建设的有效实施。

(作者单位:157412黑龙江省宁安市石岩林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