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我国绿色小麦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研究
作者: 曹俊霞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水平与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对小麦的绿色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小麦生产中仍然存在种植技术水平低、化肥使用量大、农药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和质量。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我国小麦种植技术水平,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进程,需要加大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基于此,本文以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以及推广策略。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小麦种植产业在种植技术上也有了较大的突破,以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为代表,在传统种植技术基础上减少了化肥、农药采取等措施,更加符合当前绿色环保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小麦种植环境上也存在着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肥料使用不合理、农药残留超标等,对绿色小麦种植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我国绿色小麦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其种植技术要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其推广策略进行探究,以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一、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意义
1、保证小麦质量安全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但由于我国的农业技术、栽培方式和耕作制度不够科学,导致很多病虫害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出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能够保证小麦质量安全,实现绿色农业。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是通过使用科学的栽培方法和先进的种植设备,保证粮食安全和作物健康生长,通过对土壤、水质等环境进行修复和治理,减少或消除土壤污染。同时,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残留量,使农民在少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下也能获得高品质的粮食。绿色小麦种植技术通过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地质量和增加粮食产量,通过使用微生物菌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强土壤肥力、促进微生物生长。此外,采用先进的耕种技术和科学的耕作制度可以改善土壤环境状况,增加农作物产量。通过使用有机肥等肥料替代化肥能够实现肥料的减量增效。另外,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和残留量,实现粮食生产安全、环境友好、农民增收的目标。
2、增加农业经济收益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小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主粮作物,对于农民来说,种植小麦是其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然而传统的种植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小麦产量和品质。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国的人口众多,对于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随着自然环境出现的恶化,粮食产量和品质受到了较大影响。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在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时,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并且在推广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对种粮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和能力。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与传统小麦种植技术相比,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药使用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继续加大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力度。
3、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绿色小麦生产中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优化品种选择,促进了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以“济麦22”为例,在山东省庆云县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为济麦22。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强、抗倒伏等优点。济麦22通过选育、引进和筛选,形成了多个优质高产的杂交品种。同时,绿色小麦种植促进了农业生产资源合理利用。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不合理使用,造成了土壤板结、水体污染、地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小麦产业的发展。绿色小麦种植有效促进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以“济麦22”为例,通过绿色种植技术,节省化肥投入2.5kg/667m2以上;减少农药使用量2-5kg/667m2;降低化学除草剂使用强度30%以上。
二、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
1、科学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灌方便、土壤疏松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地块种植。沙壤土地块的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含有机质较高,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种植小麦。轻壤土地块质地疏松,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丰富,对小麦生长发育有利。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的土壤种植小麦为最佳。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进行整地,结合整地施优质有机肥3000-5000kg/667m2、氮磷肥50kg/667m2,深翻地20-25cm/667m2。在小麦播种前要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和化学除草。播前土壤消毒主要是消灭土壤中的病、虫、杂草种子以及一些地下害虫,减少苗期病虫危害的概率;化学除草主要是利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达到防除部分杂草的目的。小麦播种时一般用2-3kg/667m2尿素作种肥。小麦播种后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保持土壤墒情适宜。对土壤墒情差的地块应及时镇压保墒。
2、选择种子
在绿色小麦品种选择方面,要根据庆云县的气候条件和种植条件,选择抗病虫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品种。例如,在小麦播种之前,可以选择一些优质抗病、抗倒伏的高产品种。对于已经成熟的小麦种子要及时晾晒、烘干,避免因潮湿而造成种子发芽、霉变、腐烂等问题。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选择那些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小麦种子。在选择好小麦种子后,要进行催芽处理,播种前10d用清水浸泡种子3-4h,使种子吸足水分后再进行播种。在播种前还要对小麦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小麦出现病虫害。
3、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小麦种子进行适当处理,能有效地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率,减少烂种、缺苗现象发生,使幼苗生长整齐健壮,为高产奠定基础。对小麦进行种子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药剂拌种和机械包衣处理等。药剂拌种是用种衣剂包衣种子,如用40%戊唑醇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药剂拌种可以有效防治由苗期立枯病、黑穗病、条锈病、根腐病等造成的危害;机械包衣可有效防治由地下害虫和蚜虫造成的危害。对小麦拌种和机械包衣的技术要求很高。主要包括:①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出苗率和保苗壮苗;②使用药剂拌种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进行选择;③机械包衣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地区进行选择;④进行种子处理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温度等条件。
4、适时播种
播种期是小麦生产中一个重要环节,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因品种、播期及地区而异。在适宜的地区,适期播种是培育壮苗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在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为适宜播种期。播种过早,冬前积温不足,影响小麦安全越冬,易遭冻害;播种过晚,冬前麦苗徒长,冬前积温少,小麦对冬季低温的抗性降低,越冬前易受冻害。为了做到适时播种、保证全苗、提高成穗率和麦苗素质,应搞好播种工作。根据土壤墒情及苗情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一般情况下,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年份和中等以上肥力地块播种,基本苗在35万/667m2;土壤墒情较差或播种偏晚的地块以40万/667m2为宜。冬前基本苗最多不超过35万/667m2。播量过大,容易造成麦田旺长,易遭冻害和后期倒伏。一般情况下,播种量8-10kg/667m2为宜。一般在土壤墒情适宜、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5cm耕层土壤含水率12%左右时适宜播种。根据土壤墒情和当地气候特点,宜采取适期、适量播种。在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可适当晚播几天,但播种期不宜过晚。
5、田间管理
小麦从出苗到拔节期是水肥消耗最多的时期,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施好拔节孕穗肥,追施尿素20kg/667m2。在小麦的分蘖盛期和拔节期是化学除草的关键时期。小麦的拔节期进行化学除草,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杂草生长,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在小麦起身拔节期要及时灌水,如果缺水将会造成减产。小麦抽穗扬花期是防治蚜虫的关键时期,一般可于5月中、下旬进行防治。在小麦抽穗至乳熟期是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时期,应根据天气预报和田间调查情况及时用药防治。小麦灌浆期是预防干热风和后期倒伏的关键时期,要及时进行田间灌水,可以起到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早衰的作用。在小麦灌浆后期可进行叶面喷肥,一般可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
6、防倒伏措施
小麦倒伏后,小麦叶片的功能丧失,光合作用下降,严重影响干物质的积累。此外,小麦倒伏后植株体内水分和养分消耗增加,加重了穗粒数的减少。因此,倒伏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小麦发生倒伏后要及时处理。护理时要选晴天,注意轻扶轻放。护理时应由近向远、由下向上、由外向内、依次护理到田边地头。若在麦田上有露水时护理更好。护理时要将麦苗的基部立起,不要把茎秆搭在小麦的叶片上。同时还要注意将小麦的叶片掰开,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植株体内水分和养分的消耗,防止植株迅速生长过快而倒伏。对已发生倒伏的麦田要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控制植株的继续生长,延缓植株体内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对已发生倒伏的麦田要及时开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造成根系缺氧而死苗;对没有灌溉条件差的麦田,要提前开沟排水;对部分地块因旱灾造成小麦黄苗现象的麦田,要及时灌水抗旱防干热风。
7、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等,主要虫害有吸浆虫和蚜虫等。防治方法:首先,要搞好种子处理,选用优质、抗病的品种。其次,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麦区要进行倒茬,减少病虫源。做好种子消毒和药剂拌种,如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拌种。注意控制播量,防止苗期过密引起贪青晚熟,影响产量。在小麦孕穗期喷施1-2次农药进行防治。为使小麦的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和防治,还必须合理用药,选择对症农药。目前,市场上的农药种类繁多,因此在选用时要根据不同的病虫种类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防治。药剂选用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规律、农药的作用特点以及当地生产中常发生的主要病虫害选用相应的农药品种。防治小麦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等进行防治;防治吸浆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等进行防治;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等进行防治;防治锈病可选用三唑酮、粉锈宁等进行防治;防治白粉病可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进行防治;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植宝素等叶面肥,增强小麦抗病虫能力。
三、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1、大力宣传推广
当前,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人员应该对此引起重视,积极地宣传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该技术的推广。首先,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的方式来对农民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农民掌握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操作流程。其次,相关人员应该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进行讲解,让他们对该技术有更加深入地了解。最后,相关人员应该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结合,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制定出适合当地环境的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只有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进行大力宣传推广才能够使其得到快速发展。
2、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
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科研单位是重要的力量,科研单位通过与农户的合作,可以为农户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持,从而提高农户种植效益。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与联系,从而有效地推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
3、创新技术服务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农业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得以推广,就需要创新技术服务方式,建立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小组,并且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同时,在对农民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要建立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来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加以推广。此外,还要创新技术服务方式,建立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比如说建立一个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服务站等。在这个服务站中要有专业的农业专家、农业技术员以及相关的农业设备等。
综上所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对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小麦种植产业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从而提升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保证绿色小麦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立足实际情况,明确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并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从而促进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较快,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大力度解决。以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为了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需要不断加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应用效果的提升,并对其推广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作者单位:253700山东省庆云县庆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