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方法效果及有效预防措施探讨

作者: 蔡芳

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方法效果及有效预防措施探讨0

导致牛胃肠炎的因素较多,如牛吞食了不易消化的食物,食用了发霉变质的饲料,牛舍环境卫生不达标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当牛免疫力降低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胃炎疾病。一般而言,规模化养殖场中,若发生了牛胃肠炎疾病,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兽医需要及时采取隔离管控方案,选择科学的治疗手段治疗牛胃肠炎疾病,实现对牛胃肠炎疾病的有效防控。

作为牛养殖中的常见疾病,肠胃炎一经暴发,很容易扰乱整个牛场的养殖进度,降低牛只的生产性能,影响牛场的养殖收益,对此,养殖人员务必要对这一疾病有较细致的了解,熟悉具体的发病特征。以便于在病症显露初期将病牛找出,配合兽医给予及时诊治,并基于病症表现、发病原因等采取必要的预防、治疗措施,将相关要点一一践行到位,尽量将养殖损失降至最小。

一、牛胃肠炎发病原因

经过一系列的牛胃肠炎疾病研究,可以发现造成牛胃肠炎疾病的原因有多种,将其分类可以划分为原发性胃肠炎和继发性胃肠炎。

1、原发性胃肠炎

原发性胃肠炎是由于在日常养殖的工作当中,对牛饲养管理不到位,将造成肠胃不适状态,主要是由于误食了一些变质的饲料,或者在饲料购买的过程当中没有严格审核相关资质,进而使用了不合格的饲料。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需要针对牛胃肠炎疾病的发病原因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并且根据发病牛的身体状态,积极地寻找防治牛胃肠炎疾病的措施,在之后的养殖过程当中,尽可能地减少胃肠炎疾病的发病概率。

2、继发性胃肠炎

继发性胃肠炎主要是由于一些细菌和病毒所造成的胃肠不适现象。一般情况下,可能是由于大肠杆菌或者轮状病毒造成的长期腹泻以及高烧不退等症状。要想将原发性胃肠炎疾病与继发性胃肠炎疾病进行区分,可以采用实验室活检的方式,观察牛的排泄物中是否带有细菌或者病毒,如果发现有细菌或者病毒就可以认定为是继发性胃肠炎。针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胃肠炎疾病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这样能够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二、临床症状

当牛只患上胃肠炎可引起酸碱中毒、脱水和腹泻等症状。一般来说,其有几种表现形式:

1、牛胃肠炎发作后,往往导致精神状况不佳,食欲下降,饮水量显著增加。

2、患病牛的鼻子相对干燥,鼻子的黏膜从深红色和黄色变成蓝紫色。

3、患病牛的口腔异常干燥,没有多余的黏液,舌头表面没有皱纹,舌头上有黄色或白色涂层,嘴里有明显的气味。

4、有腹泻症状。牛胃肠炎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受感染的牛粪便含有大量的水和强烈的气味。当疾病严重时,病牛粪便会有黏液和血液。

5、牛胃肠炎逐渐加重,患病的牛肛门松弛,引起大便失禁,不能正常排出排泄物。当结肠发炎时会发生以上情况,如果炎症位于小肠和胃,则患病牛的排泄物数量减少,不会急剧增加。同时,大便干燥,也含有少量黏液。

6、如果患病牛长期腹泻,症状逐渐加重,则患病牛会出现脱水问题,眼睛暗淡,皮肤松弛。

7、一些患病牛可能会经历严重的肾脏疾病,如尿毒症,而其他牛可能会经历全身抽搐、昏迷现象。

三、牛胃肠炎的诊断要点分析

1、病因诊断

牛本身是反刍动物的一种,同其他类型动物相比,牛胃肠器官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状况下,发病之后出现病变的部位主要为牛的前胃,随后向着肠道慢慢扩散,直至扩散至全身,显露典型的胃肠炎发病症状。就病因来看,可导致牛胃肠炎的因素较为复杂,在此主要从原发性、继发性两个角度加以概述:

①是原发性,饲养环境较差、饮食管理不当是最为常见的诱因,牛所处的饲养环境较差、所食用的饲料养分含量较低、随意将牛转群或混群饲养等,皆容易致使牛受到应激影响,牛只抗病水平下降,诱发胃肠炎。加之,在平时的饲养中,不少牛场还有滥用抗生素的不良习惯,致使牛胃肠消化道当中的菌群失去平衡,有益菌群数量不足,有害菌群的抗药性反而不断提升,用药效果大打折扣,还容易诱发细菌感染问题。

②是继发性,主要指由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有害病原感染所致的胃肠炎,常见病毒为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细菌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寄生虫主要为球虫。最近几年,牛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不少牛场为获取更多的养殖利润,直接在原来养殖条件下增加牛的数量,使得养殖密度变大,养殖条件难以保证,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问题愈发突出。

2、鉴别诊断技术

鉴别诊断是最常用的方法,其是通过区别于相似病症的不同点确定是否为胃肠炎。根据病症表现、病因及发病时间等进行判断,从而诊断确诊。

四、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方法

1、综合治疗

治疗牛胃肠炎病症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对病牛胃肠道进行清理,对牛的胃肠黏膜进行保护,避免其受到不良损害,解决内容物不断腐败继续发酵等情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牛的健康,以此提升牛对胃肠炎的抵抗能力。在对牛胃肠炎进行处理时,应该将压力源直接截断,然后对病牛进行隔离处理;通过对牛的日常卫生管理,可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牛腹泻的目的。①在对牛胃肠炎的处理中,兽医应当结合病牛的检查结论,给病牛接种疫苗,在临床上可以用西医的方法进行抗炎,或者是给病牛进行静脉注射;②在早期的治疗阶段,可以应用抗菌药品,用药2天后,待发病奶牛的情况逐步趋于平稳,再采用中医药疗法,以减少疾病对抗生素的抗性,目的是防止病症加重,从而增加救治的难度;③如果病牛的症状更重,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还要注意营养的补充,保证病牛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加快恢复。

2、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过程中,对于患病的牛只每次应灌服0.1~0.5克维生素B1,2~5克盐酸小檗碱片,60~120克穿心莲片,服用频率为2次/天,连用3天。取蒜茸60~150克,加1000毫升清水,每日1次,连服3天。也可以口服维生素B10.1~0.5克,盐酸小檗碱片2~5克,穿心莲片60~120克,维生素C3~5克,每天2次,共4天。如果患病的粪便不成形,而且有很多的黏性物质,可以使用磺胺脒40克、炭粉20克、碳酸氢铵40克,每天1次。疾病治疗过程中,还应通过用盐水给患病牛补液。如果病情严重,失血过多,可选用1000毫升的右旋糖酐注射液。在输液的过程中,如果想要维持病牛的心脏功能,可以使用0.9%的生理盐水和2~5克的苯甲酸钠。

3、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牛胃肠炎的原则是清热解毒、和中理气、驱寒除湿、消食化滞、健脾和胃、降逆止泻。通过一些中药方剂尽快修复牛的胃肠道黏膜,加速肠道毒素排出。在采用中医进行牛胃肠炎治疗的过程当中,可以采取中药汤药熬制的方式,其药方为白术30克、栀子20克、麦芽70克、寒食20克、甘草50克、郁金30克,将其熬制成汤药给病牛进行灌服,通过中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牛胃肠的状态,进而在之后一系列的治疗过程当中调整牛的身体健康状态。另外,在实际选择中药进行牛胃肠炎疾病的治疗方式需要根据牛不同的身体健康状态,及时调整药方,这样能够达到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还能够将其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联系起来,防止由于药方病情不匹配,进而对牛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中医主要是通过身体的协调以及各个方面的状态,达到一个疾病治愈的效果,适合针对牛胃肠炎这种慢性疾病,并且能够在后期的治疗过程当中通过中药材的使用,使病牛恢复到一个更加有利的状态。

4、补液治疗

牛胃肠炎临床治疗中,需补充生理盐水和6%的葡萄糖溶液。在发病初期或无腹泻期,要科学地把握饮水时间,可获得显著的补液效果。若病牛存在严重腹泻问题时才进行补液,治疗效果较差,病牛恢复缓慢。结合病牛脱水程度、心肾功能情况,确定补液速度。当病牛重度失水,微循环紊乱加重,需迅速大量补液,初始补液时以每公斤重量0.5毫升/分钟,3分钟后再加一半的补液速率为宜。一般来讲,在临床上大剂量的静脉输液是比较困难的,但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使病牛的肠道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每次3000~4000毫升,5小时/次,1%的温盐水口服。

五、牛胃肠炎预防措施

1、饲喂管理

①确保饲料投喂的合理化、精细化,将粗、精饲料按适当比例搭配好,通常可将比例控制在6:4左右,以适应牛体发育的养分需求,各类养分的数量、类型皆要到位;饲喂期间秉持“三定”原则(即定人、定时、定量),由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尽量避免对牛只的应激影响,每日于固定的时段投喂,育肥牛需要饲喂3次/天,还需结合牛体生理健康状况就饲喂频次加以调控,注意少食、多餐,一次不能投喂太多量,不要让牛只吃太饱,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豆制品,豆制品同粗纤维饲料合理搭配能大幅提升胃肠道的抗病水平。

②注意饲料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牛场在选购饲料时尽量挑选那些口碑好、有资质的厂家选购,选购前最好做好必要的调研,确保引进的饲料养分齐全、适口性强,不含有毒害成分,尤其不可含有有关部门禁止的各类添加成分。购入的饲料需要放置于有一定地势高度、空气流通性好、环境干燥卫生的地方存储,切记不能存放于地势较低潮湿的地方,步入夏季,特别是多雨时节,相应人员还需注意日常的巡视检查。夏季购置饲料还需合理限制好每次的购置量,不要一次性购置太多,一旦购置量太多,饲料在长期的存储过程中很容易堆积发酵,发霉变质,大大降低饲料原有的养分价值。

2、管理好环境卫生

①圈舍是牛主要的饲养场所,务必要强化其卫生管理,特别是常规的清洁和消杀事宜,设置健全有效的圈舍管理机制,还要有条不紊推进各项消杀措施,避免病原、细菌的滋生,尽量将病原的扩散渠道切断。②推行封闭式管理模式,严格管控外来车辆、人员的进出,进场的车辆、人员要做到全面排查、彻底消毒,以防将潜在的外来病菌带进养殖场,此举除了防范胃肠炎之外,也是防范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有力措施。③还要就圈舍加以合理布局,在选址和设计上都要提高合理性,并就牛的日常活动区域做好安排,以期让牛可以获得充裕的活动场地,进食后可以更好地休息、消食。

3、加强常规化管理

为了减少胃肠炎发生,还应该不断加强常规管理,为牛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定期清扫牛舍,定期清理粪便,避免粪便中存有胃肠炎病毒。在日常饲养中,要保证牛只饮食健康和饮水干净,不能在不正规的地方采买饲料,若饲料中含有大量添加剂和有害物质,牛长期食用后会破坏免疫系统,造成功能紊乱。根据牛的不同生长阶段,要适量添加精饲料和微量元素,提高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胃肠炎受到季节影响较大,在秋冬季节发生较多,因此,在秋冬季节应该格外加强管理,做好保暖和通风工作,降低饲养密度,避免牛数量过多而导致疾病暴发。应格外重视牛犊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营养,进而提高免疫力,降低胃肠炎发生概率。

4、给予及时的防疫

细菌感染是牛胃肠炎的主要原因,及时给予疫苗接种、预防性用药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的感染率。如发现某一牛只出现腹泻的情况,要及时隔离治疗,并在其他牛只中排查是否存在交叉感染。预防牛胃肠炎的关键在于保持牛圈环境的清洁卫生,合理饮食和及时防疫,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遏制牛胃肠炎的发生,并且为养殖业提供更加优质的牛肉或奶制品。

5、按时驱虫

牛只的驱虫需基于本地寄生虫衍生趋势选定最适宜的时间,一般而言,在秋冬时节驱虫更有助于牛只冬季保膘,确保牛只平稳过冬,最近几年新兴的驱虫方式是在虫体发育成熟产卵之前加以驱虫。此种驱虫方式通常将时间选在深冬,投入大剂量的药物彻底驱除牛体中的成虫及幼虫,其显著优势在于在虫体成熟之前便将其杀死,可以有效减少虫体造成的污染。另外,选定好驱虫的日期和方式后,还需进一步细化驱虫时段,每日的下午、晚上是最佳驱虫时段,牛只在驱虫后第2天日间便可将虫体排出,更方便后续的收集和清理。

6、加强牛群检测

定期开展监测工作,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牛是否患病,尤其是对于传染性较高、传播速度较快的传染性胃肠炎,及时发现可以避免疾病大规模爆发。因此,应该在不同监测环节,重点监测养殖场、屠宰场等场所,尤其对于跨区域引种、跨区域运输等情况,必须严格监测并管理。不仅如此,还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管理和监测免疫工作,了解当地疾病发生规律,确保疫苗接种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7、治疗期间的管理

在治疗期间,尽量为病牛营造一个安全卫生、安静舒适的养病环境,进行单独的饲喂和管理,直到确定病牛完全康复后方可将其同正常牛只继续混养,除了注意药物的合理选择、搭配外,还需强化对用药过程中的监管。关注病牛的恢复进度,耐心观察用药后的具体表现,判断病症有没有及时缓解,若是病牛病症未有明显缓解,则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基于病牛的发病现状选用其他更适宜的诊治方案。留意病牛的进食、饮水情况,为其提供养分充裕的食物和足量的饮水,调控好舍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保持温度适宜、空气清新、地面洁净的养病环境,让病牛更快更好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牛胃肠炎可能由多种病因引发,不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而且会对病牛产肉增重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牛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对牛胃肠炎加强防控,通过做好卫生消毒、防暑御寒、草料控制、饲料搭配等饲养管理工作,切实降低牛胃肠炎发病概率。而一旦牛群感染胃肠炎,要立即采用上述中西医方法对其加以治疗,以此来帮助病牛尽快恢复健康,进而最大限度减少牛胃肠炎造成的经济损失。

(作者单位:233500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农业农村局小涧农业综合服务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