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柴胡绿色高效种植管理及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作者: 王军霞

北方柴胡绿色高效种植管理及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0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18.015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拥有悠久的柴胡种植历史,当地的柴胡品质上乘,深受市场喜爱。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提升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柴胡人工种植规模扩大,有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柴胡种植全周期内的病虫害类型多样化,影响柴胡的质量和产量。基于此,本文在考虑北方柴胡种植条件的基础上,从选地与整地、育苗与直播、苗期管理三大方面综合分析柴胡绿色高效种植技术,进而提出柴胡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措施,旨在提高柴胡种植水平,促进柴胡种植产业的良性发展。

一、柴胡选地与整地

1、选地

①育苗田:土壤pH值6.5~7.5,土层深厚的沙壤或轻壤土地块,地势平坦,便于排灌,避风向阳,交通条件良好。

②生产田:不宜选择低洼易涝地段、盐碱地以及粘重土壤地,宜细腐殖质土或沙壤土种植,优先在土壤适宜的旱坡地或山坡梯田种植柴胡。

2、整地

①育苗地整地:耕翻深度超过25cm,遵循精耕细作的原则,清理石块、根茬和杂草,做到“地平、土细、土壤疏松”。

②生产田整地:深翻超过30cm,清除根茬、碎石及杂草,冬春季耙压保墒,早春耢耙整地,做到“地平、土碎、墒情好”。

二、柴胡育苗与直播

1、作畦育苗

①作床畦

畦长30~40m,畦宽1.2~1.5m,畦面平整,畦埂坚实,制作床畦后,方便育苗。局部容易产生积水时,畦宽保持不变,畦面高出地表面10~15cm,畦间设宽度为40~50cm的步道沟,促进排水。

②施肥

底肥以农家肥为主,根据土壤肥力条件辅以适量化肥。制作育苗床畦时,每亩采用由2500~3000kg农家肥和10~12kg磷酸二铵混合而成的肥料,施入20cm耕层内。

2、种子处理

为提高出苗率,在挑选抗病虫害能力强、高质高产的品种,用0.3%~0.5%生长调节剂处理种子或用0.8%~1%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10min。采用保温瓶快速催芽法对处理好的种子做发芽试验:向暖瓶盛入约60℃的水,水量取瓶总容量的1/3,用新纱布包好约100粒的种子,用细线捆扎以免掉落,将包裹好的种子置入瓶内,一端拴大头钉并扎于暖瓶软木塞,以悬吊的方法在暖瓶水面的位置放置催芽种子包,经过18~20h后,统计种子发芽数量,根据检测结果计算的发芽率在50%以内时,发芽效果相对较差,需要增加播种量以保证有足量的种子发芽。

3、精细播种

①平畦:以条播为宜,时间安排在清明节前后,条播行距为10~12cm,用双齿镐在畦面划出深度为3~5cm的小沟,向沟内撒入已处理好的种子,覆盖约2cm厚的土,镇压、加盖草帘,使土壤维持良好的温度和湿度。

②高床畦:以撒播为宜,每亩播种2.5~3kg的种子,畦面的土壤墒情和湿度需保持良好,以便种子发育。撒播后,用竹筛筛选湿润的细土,将其覆盖至畦面,厚度控制在2~3cm,再搭设棚架以及覆盖塑料薄膜。

4、生产田直播

①播种时间

涉县柴胡种植中,生产田直播的适宜时间为4月中上旬,此时气温回暖,土壤表层温度高于10℃,具备播种的条件。

②播种方法

人工开沟条播,每亩播种量为1.5~2kg,开沟深度3~5cm,行距20~25cm,向沟内均匀地播撒种子,再覆土2cm厚,镇压保墒。

③抗旱保墒

种子发芽需要建立在水分供应良好的前提下,因此加强播种后至出苗前的水分管理,维持适宜种子生长的良好土壤墒情。

三、柴胡苗期管理

1、育苗田管理

育苗棚的温度稳定在20~25℃,若温度高于28℃,采取放风、遮阴等降温措施。育苗期间,若畦面因水分不足而开裂,需要用喷壶喷水。种子在播种后的10d左右萌发真叶,及时清理杂草,保障柴胡苗期的正常生长。畦面见绿时,根据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调节放风孔的大小,保持良好的棚内生长环境。苗高度达到3~5cm时,以昼敞夜覆的方式炼苗,并根据苗的生长情况适时撤除棚膜。苗生长高度达到5~10cm时,先追肥,再浇灌1次透水,肥料选用尿素,每亩的用量为7~10kg。全面管理畦面,及时清理杂草,若1m2的苗量超过180株~200株,需疏苗。

2、生产田管理

播种后,约10~15d出苗,根据“苗全、苗齐、苗壮”的要求采取苗期管理措施,主要如下:

①中耕除草

人工用手刮锄中耕松土,疏松土壤以保证幼苗根系的正常生长。若田间生长杂草,及时清理干净。

②间苗定苗

间苗时间以幼苗生长高度达到3~5cm为宜,此后再次安排中耕和除草,定苗时间以苗生长高度达到5~7cm为宜,最终使1m2的柴胡幼苗数量约为50株。

3、生长期管理

柴胡生长第1年,以叶茎丛生为主,植株相对细弱,生长缓慢,在此阶段的管理活动需要以壮苗促根为主要目标进行。

①中耕松土

适当增加中耕松土次数,改善土壤条件,使处于生长期的柴胡能够有效舒展根系,促根深扎。柴胡生长期的中耕次数以3~4次为宜,若自然条件允许,优先在下雨后和干旱时中耕松土,效果更加良好。

②追肥浇水

生长期的柴胡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较为旺盛,应追肥浇水。按每亩施尿素10~12kg的方式在6月中旬追肥1次,而后浇1次透水,经过2~3d后,再次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透气性差。

③除草防涝

田间的杂草会与柴胡争夺水分和养分,限制柴胡的生长,需要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柴胡怕遭水浸,而夏季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在夏季加强防涝。

④摘蕾防虫

田间部分柴胡抽苔现蕾时,将消耗不必要的养分,需要及时摘除该部分。蚜虫、瓢虫等害虫侵蚀柴胡植株后,严重影响柴胡的正常生长,可用5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四、柴胡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1、根腐病

①病害症状

柴胡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主要为害植株根系。柴胡根腐病的高发阶段为每年的5~8月,发病初期的症状主要为根部有黑褐色斑点且伴随腐烂现象;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中间凹陷,整体形态呈不规则形或近圆形,柴胡地上部分基本无异样;发病后期,病害为害范围逐步延伸至主根,表皮纵向干裂现象明显,根部的生长状态差,严重时死亡,同时为害范围逐步从根部扩大至地上部分,前期萎蔫,后续枯死。

②病因分析

根腐病的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暖,病菌经由柴胡植株的嫩皮部位和伤口处侵入,引起病害。相对温度达到25~30℃时,根腐病的发生率提高,且病害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变得愈发严重。

③综合防治措施

精心挑选抗病性品种;采用氯溴氰尿酸对土壤消毒,用0.8%~1.0%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浸种消毒。根腐病发病前,以喷淋药剂的方法预防病害,例如,水溶性复合微生物肥料浸出液500倍液、植物宝1000倍液均是常见的根腐病预防药剂,从茎部淋灌渗透至根部。柴胡植株患根腐病后,加强初期控制,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处治或用枯草芽孢杆菌500倍液等药剂处治病害。柴胡生长全周期内均要加强根腐病的防治,收获后清理田间的枯枝落叶,减少病原菌。

2、锈病

①病害症状

柴胡锈病的病原菌为柄锈菌,主要为害植株叶片。病菌以冬孢子的形式越冬,翌年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时发病。柴胡植株患锈病后,初期症状主要为叶片正面形成锈色斑点,背面有小疱斑,后续病害逐步严重,叶片无法正常生长从而枯死。

②病因分析

通风透光条件差、高温多雨时,易发生柴胡锈病,高发期主要为每年的5~7月。

③综合防治措施

按每亩2kg的40%五氯硝基苯和1kg的50%多菌灵用量比例混合两类药剂,撒施至种植田块,再深翻土壤。柴胡锈病发病前的预防采用5G高效糖链植物疫苗水剂1000倍液或植物宝1000倍液,时间以发病前的2~3d为宜。柴胡患锈病后,初期按每周1次、连续3次的频率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药剂,根据病害严重程度灵活调整喷施方法。收获后,粉碎地面的枯枝落叶,深翻入土。

3、斑枯病

①病害症状

斑枯病的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上越冬,通过气流传播从而侵害植株。春季气温高于20℃时,分生孢子的传播力度较大,柴胡遭到病菌的初次侵染,而后菌丝繁殖并再次侵染,以夏季7~8月尤为严重。患病植株的叶片存在灰色病斑,边缘的颜色比中间略深,病斑直径约为3~5mm,局部有黑色小粒点,叶片可能由于患斑枯病而枯死。

②病因分析

田间透光条件差、温湿度均较高以及重茬时,均易发生斑枯病。

③综合防治措施

优先选择耐涝品种,依靠品种特性降低斑枯病的发生率。发病前的预防措施为喷施植物宝1000倍或水溶性复合微生物肥料浸出液500倍液等药剂。发病初期,采取喷雾防治治理措施,药剂为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00倍液或1∶1∶150波尔多液等,每隔5~7d喷施1次,连续2~3次,病害严重时酌情增加喷施次数。

4、立枯病

①病害症状

立枯病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的形式在寄主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发病,为害柴胡幼芽、小苗及移栽苗。幼苗出土后,幼茎基部存在暗褐色水渍状斑点,若防治不及时,茎部于短时间内坏死收缩,地上部分萎蔫,导致幼苗成片死亡。立枯病对柴胡的为害范围较广,若近地面潮湿叶片受害,边缘部位产生病斑并快速蔓延,叶片于短时间内发生腐烂,严重影响柴胡育苗。

②病因分析

立枯病属于低温高湿病害,若种植区域发生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柴胡种子的出苗速度放缓,长势欠佳,容易遭到立枯病的侵害。不科学的种植方式也是发生立枯病的重要原因,如连作及前茬为感病作物时易发病。

③综合防治措施

实行轮作,柴胡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秋季深翻土壤;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时播种,缩短易感病期,播种前采用木霉制剂处理土壤或按每公顷35~40kg的用量要求采用50%多菌灵处理土壤,出苗后用65%代森锰锌喷雾防治1次,多雨、田间积水时,开沟排水。

五、柴胡常见虫害及防治措施

1、地下害虫

①虫害症状

地老虎和蛴螬是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为害柴胡根部。地老虎幼虫咬食幼根、幼苗,影响植株的生长状态,虫害严重时导致植株枯萎乃至死亡,此类虫害的发生时间集中在每年的5~6月。蛴螬的幼虫和成虫均会为害柴胡,幼虫咬食地下根、茎,并逐步将侵害范围延伸至柴胡地上部分,金龟子是蛴螬的成虫,对柴胡植株的为害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此类虫害的发生时间为每年的6~7月。

②综合防治措施

向田块施加腐熟的有机肥,深耕土壤。蛴螬的成虫取食蓖麻时,将被蓖麻素毒杀而死亡,因此可以在田边地头种植蓖麻,以达到诱杀害虫的效果。地老虎低龄幼虫期,复配喷施溴氰虫酰胺、虫螨腈等,按照糖∶醋∶白酒∶水为6∶3∶1∶20的比例制备糖醋液诱杀地老虎成虫。对于蛴螬的防治,采用灌根防治措施,药剂有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等,或在雄虫交配前用性诱剂诱杀。柴胡收获后,深翻土壤,减少虫源。

2、赤条椿象

①虫害症状

赤条椿象成虫于4~5月在寄主枝叶上产卵,卵孵化后,若虫于2龄开始逐步分散,扩大对柴胡的为害范围,于6~10月上旬进入赤条椿象虫害高峰期,嫩叶和花蕾均会受到影响,引起花蕾败育、枯萎、长势衰弱等问题。10月中旬以后,赤条椿象开始越冬,于翌年再次产卵、孵化,继续侵害植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