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业栽培中小麦种子处理的技术方法及发展前景

作者: 翟长华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种植业也迎来了新的增长点,其中小麦种植尤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麦种植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小麦种子先进处理技术对提升小麦产量的重要性,通过采纳高效的技术手段来增加小麦产出,进而提升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此外,了解和把握小麦种植的最新发展趋势,对于应对未来的挑战也至关重要。

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与种子需求量逐渐增加。然而,由于小麦种子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小麦产量与质量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分析小麦种子处理技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优化小麦种子处理技术的建议,旨在为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小麦种子处理的意义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稳定。而小麦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小麦种子处理技术在小麦栽培中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可以有效抵抗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在小麦的生长期间,地老虎和金针虫等常见的害虫对小麦生长危害极大。通过在播种前对小麦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害虫的侵害。另外,对于生长在地面的害虫,如蚜虫和稻飞虱等,使用特定的种衣剂能够有效地驱除这些害虫,减少对小麦的危害。其次,增强小麦种子的抵抗力也非常重要。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不仅可以为小麦提供更丰富的营养,还有助于培育出更健康强壮的根系,从而增强小麦的耐寒能力和抗倒伏能力。此外,通过科学规划种植模式和采用优化的栽培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小麦的产量,使得小麦种植更加高效科学。同时,还应该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小麦种子处理技术向更加生态友好的方向发展。

二、农业栽培中小麦种子处理的技术要点

1、加强小麦选种工作

在开始种植小麦之前,选择合适的种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高品质的种子是丰收的基础,而低品质种子则会影响产量,并且对小麦的健康生长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引发病害,导致小麦植株枯死。因此,挑选好的种子对于增加小麦产量是关键。考虑到我国地大物博,适合种植小麦的地区众多,但不同地域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差异,适合的小麦品种也不尽相同。种植人员需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小麦品种。除了依靠种植人员自己的经验,还可以向当地的小麦种植专家寻求建议,以确保选择适合的种子。

2、关于小麦晒种技术

对种子进行适当的晾晒和拌种是确保良好发芽率的关键步骤。通过采用科学的种子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小麦的根部腐烂和植株倒伏等问题。种植人员需要注重运用科学的种子处理方法,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并减少病虫害的可能性。在正式种植之前,应将小麦种子平铺在通风良好的席子上,厚度最好保持在5—7cm,然后在阳光下连续晾晒24—48小时。晾晒期间,需要定期翻动种子,以确保每颗种子都能均匀受热,这样不仅能提高种皮的透气性,还能增强种子的活力,进而提高发芽率。选取晾晒地点时应避开铁皮和沥青路面等地方,这些地方的温度过高,从而损害小麦种子,影响其发芽。

3、小麦种衣剂的选择及拌种技术要点

①小麦种衣剂选择方法

结合长期以来的行业经验来看,小麦病虫害具有种类多、危害大、全年发生的特点,对小麦种植的产量、质量构成极大威胁。为了提高小麦种植效益,达到抗病防害、稳产增收的理想效果,应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在处理小麦种子的包衣过程中,应挑选合适的种衣剂。要综合考虑种衣剂的成膜能力、渗透性和安全性等因素进行选择。使用市场销售的种衣剂时,要仔细检查其生产商、质量证明以及有效期等信息。如果是自制的种衣剂,则需要注意各种原料的正确配比。在选择种衣剂时,还应考虑需要防治的病虫害类型。对于只需要防治单一病虫害的可以选用生物类种衣剂。而在病虫害种类多的情况下,或者在同一地区内频繁出现多种病虫害的情况下,应选择复合型种衣剂。另外,对于土壤含盐量高或含水量低的麦田,选择具有抗盐和保湿特性的种衣剂会更为适宜,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确定了种衣剂的类型之后,还需要精确配比药剂和种子的比例,以确保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②小麦种子肥料处理方法

对小麦种子进行肥料处理是增强其生长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使用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泡种子6小时,可以增强小麦苗期的抗寒能力和提高其对营养的吸收效率。另外,用80g硫酸锌溶于适量水中,均匀喷洒在80kg小麦种子表面,保持4小时,有助于预防小麦生长中的锌元素缺乏问题。还可以选择将种子在1%的硫酸锌溶液中浸泡12—24小时,以进一步补充锌元素。使用0.2%的硼砂溶液处理小麦种子也是一个好方法,将10g硼砂与5kg水混合后,均匀喷洒在50kg小麦种子表面,或者将种子直接浸泡在溶液中12小时,有助于提升小麦的生长质量。钼酸铵浸种同样重要,通常每4kg钼酸铵配1kg小麦种子,将钼酸铵溶于热水中并稀释后,将小麦种子浸泡在0.1%的钼酸铵溶液中12小时,之后取出晾干,这样处理的种子在播种后能更好地生长。

③小麦种子药剂处理措施

对小麦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有助于综合防治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并提升杀菌效果。具体来说,通过将小麦种子与种衣剂以50∶1的比例混合,可以确保种子外层均匀覆盖一层保护性药剂膜。搅拌时要保证配比精确,以便达到最佳效果。处理后的种子需晾晒并妥善存放,确保存储环境通风。一是,使用多效唑处理种子。根据当地的种植环境和小麦的生长习性,可以用15%多效唑湿粉与100kg小麦种子混合,保温5小时后晾干即可播种,这有助于提高小麦苗期的抗旱和抗倒伏能力。二是,应用助壮素增强小麦种子。一般而言,用20ml助壮素与50kg种子混合,并加入2—3kg水均匀搅拌,晾干后播种;或者用100ml助壮素溶液浸泡1kg种子5—10小时,晾干后播种。三是,利用矮壮素提高抗倒伏性。在播种前,将矮壮素溶液均匀喷洒在种子上,让种子吸收药液后播种,可以有效增强小麦的抗倒伏性。四是,小苏打浸种法。将小麦种子浸泡在0.1%的小苏打溶液中48小时,然后晾干播种,有助于缩短小麦的成熟周期并提高产量,但需要确保播种地不是盐碱地。五是,氯化钙浸种法。使用0.25%的氯化钙溶液浸泡种子24小时后晾干播种,能有效增强小麦种子的耐旱性,保证优质出苗。六是,微生物菌剂处理种子。播种前,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每公顷22.5—30.0kg的微生物菌剂与适量的水混合后与种子均匀拌匀,可以促进小麦种子根系的生长。

④小麦种子包衣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小麦种植领域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特别是小麦种子的包衣技术,能显著增强种子的生命力并减轻病虫害的影响。因此,推广小麦种子包衣技术对提升小麦种植的效率和产量有着实际的重要性。应积极发展这一技术,以有效提升小麦产量。要确保小麦种子的包衣技术效果,种植人员首先需要精挑细选种子,确保种子在包衣前经过适当的准备,如晾晒和清洁,以保证种子的品质。其次,选择合适的种衣剂。研究表明,选用高效、强效、成膜性好的种衣剂对于发挥包衣技术的作用非常关键,不仅能减少病虫害,还能提高产量。同时,要掌握种衣剂的正确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在进行包衣处理时,种植人员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并严格按照比例进行配制和检查。测试包衣效果良好的种子可以进行大批量处理,否则需要调整。处理后的种子应小心搬运和存储,以免破坏种衣。储存环境应选择通风良好、湿度适宜的地方,并合理安排存储时间。此外,包衣种子需妥善标记以防误食,并在操作时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⑤小麦转基因育种方法

转基因技术在小麦育种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小麦的总产量。这一过程涉及从多种不同的科技资源中选取合适的技术进行基因提取,构建所需的遗传结构。通过对DNA进行基因转换和重组,这些基因可以被直接插入到目标小麦中进行培养。同样也可以采用田间筛选或实验室分析方法来精细挑选小麦品种。转基因育种的常见技术包括利用花粉管和基因枪等方式进行基因转移。对于转基因小麦育种来说,关注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对于提高最终的育种效果至关重要。

⑥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在小麦育种过程中,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帮助优化种植和处理策略。为了保证育种过程中小麦的纯净性,避免外部环境的干扰,需要进行DNA序列的差异性分析。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小麦基因筛选体系,并对各个品种的基因含量进行深入分析。此外,针对特定的目标基因,特别是在有针对性地处理中,进行详细地分析尤为关键。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目标导向的育种选择。在利用分子标记的小麦种植中,标记和筛选优势基因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基因被视为特定的靶向基因进行处理,以实现有针对性的标记辅助育种。在进行标记时,还需要对标记的种质资源进行针对性分析,确保完全满足育种的要求和标准。在整个选择过程中,深入了解小麦基因组中的遗传机制对于目标特征非常关键,这有助于确保小麦分子育种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小麦种子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农业认识的不断提高,对种子处理的需求也有所增加,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种子处理技术一直在不断地完善。

1、加强替代化学方法处理种子的技术研究

考虑到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已开发出了干燥、热水和辐射等物理方法处理种子或使用天然作物保护剂/微生物菌剂可以替代化学方法处理种子。未来应该更侧重于用先进的物理方法(微波、超声,臭氧处理、纳米等)和生理处理(种子涂料、液体钻孔等)替代化学方法处理种子。同时,加强种子处理组合物的开发,作为传统的广泛喷雾农药的替换。

2、小麦种子品种改良

目前我国小麦生产方面,迫切需要与新时代的步伐同行。在这个新的发展背景下,专家和种植人员都被寄予厚望,期待能够结合当下的发展趋势,对小麦品种进行创新和改进,这也成了实现小麦高效产出的一个核心因素。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小麦品种的改良,相关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更新栽培技术和处理方法,积极汲取前沿科技和经验。培育出既能抵抗病害,又能耐受洪涝和干旱的小麦新品种,并优化适合这些新品种的种植策略,从而提高小麦的总产量,确保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

3、发展优质小麦育种技术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小麦育种和种植技术进步的强大后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进步。利用高科技的设备和方法,小麦的种植过程不仅更加高效,而且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种植小麦的各个阶段,比如除草、施肥、播种,以及农药的喷洒等,都能通过机械化和智能化手段来完成,这样不仅大幅度降低了人工的需求和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4、拓宽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宣传渠道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需要搭建一个健全的农技推广网络,专注于培养新一代的专业农民。通过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分享关于小麦的环保且高效的种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公众对于绿色农业的理解和支持。这不仅帮助农民精通这些关键技术,而且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培养了节约资源和环保的观念。同时,鼓励种植人员之间,以及大型种粮户与其他农业参与者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和多媒体工具,加强对小麦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这样的措施旨在通过多渠道传播,让更广泛的人群理解并认可小麦环保高效种植技术的价值。

5、加强小麦种业发展政策支持

需要强化政策层面的支持,以确保我国种植业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和提升。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如技术创新奖励政策,旨在激发种业公司更大力度地投入研发。对于能够推广高产、高效益小麦品种的企业,相关部门应提供财政资助或奖励。因此,挑选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巨大发展潜力,并且能够整合育种、繁殖、推广于一体的领军企业。支持企业深化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等关键要素的聚集,快速将企业培育成为国内种业创新的驱动力。

6、全面重视备足种源工作

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品种和确保种源充足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实施严格的规范和标准是推动种子繁育顺利进行的基础。在生产的每一步骤中,必须执行严格的质量审批流程。应考虑市场需求、生产条件、土壤肥力和环境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生产出的小麦种子应具备高产潜力和良好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标准。根据审批许可制度,应从根本上着手,开展包括种源准备在内的一系列生产繁育活动。强化种源的准备工作,严格执行原种质量标准,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有效监管,确保种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细致的管理方法,做好种子繁育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这些措施构成了种子行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避免了随机补种等不规范行为,保证了种植效率和种子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小麦品质与产量,满足市场的需求并增加种植人员的收入,研究和应用高效的小麦种子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播种的关键环节,种植人员需要优化播种方法,提高种植的效率。同时,对种植区域进行科学管理,并致力于小麦种子品种的改良,是确保高产量的基础。面向未来,种植人员应借鉴实践经验,加速小麦品种的改进工作,采纳机械化种植的方式,以此推动农业种植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252000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东古城镇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