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高效增产种植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探讨

作者: 赵红彬 王宪宏 黄顽 陈丽 楚伟

苜蓿草是我国用于畜牧养殖的主要牧草之一,具有较高经济效益,苜蓿草种植技术研究对畜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苜蓿草的高效增产,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就目前看来,苜蓿草种植技术还有待改善,并且国内市场仍存在供不应求的现状,相关部门需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苜蓿草种植面积,为苜蓿草产业推动提供有力保障。

一、苜蓿草特性

苜蓿草是豆科苜蓿属植物统称,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主要使用价值在于,作为饲料为牲畜健康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苜蓿草外观形态有着植株秆茎直立、丛生或匍匐生长特点,整体呈现四棱形,分枝较多。叶片外展很大,为卵状形式,较小叶片为倒卵状长圆形。苜蓿草生命力顽强,对于生长环境适应性强。苜蓿草虽适宜在湿润环境条件下生长,但抗旱性能很强。苜蓿草种植在适宜土壤以及气候条件下生长周期较短,并且成片发展产量极高。不仅如此,种植苜蓿草还可以改善土壤条件,增加土壤养分,并对于沙丘地带可起到防风固沙,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苜蓿草的种植时间与季节气候无关,无固定种植期,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培育。苜蓿草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最低生长温度为5℃。苜蓿草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苜蓿草对光照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苜蓿草作为牲畜食用饲料,对改善肉质营养元素、改善牲畜胃肠道消化功能有着良好作用,并且可以提高牲畜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进而为农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苜蓿草高效增产种植技术

1、播种前准备工作

①选地与整地

苜蓿草虽然有着适应性强,对土壤养分要求不高的特点,但在选择种植区域方面,需要优先考虑土层深度较为厚实,保水、保肥和吸水性能良好的中性或弱碱性沙壤土或黏壤土的种植地。平整土地是苜蓿草良好生长的关键步骤,也是种植首要环节。苜蓿草种子较小,出芽后对于冲破土层的力量较弱,且出苗期间生长周期较长。平整土地工作如果做的不够到位,容易造成出苗率低、田间缺苗现象,并且会增加杂草的生长。在弃耕土地种植时,要在秋季使用机械做好破碎作物根茬、深耕土地,并要反复多次进行作业,使种植地土质细碎、无大块、坚实,为后续种植作业打好基础。在弃耕地与山坡地,为防止降雨过后水土流失,应在秋季进行开荒作业,并在机械翻土时,及时做好平土措施。春季播种时,要对种植地进行翻耕,深度要达到20cm及以上,在此基础上将土地平实。秋季播种与春季播种做法相同,可确保土地不失肥力。

②种子的科学处理

种子外皮不能透水的苜蓿草种叫做硬实种子,硬实种子在遇水后长时间不能吸收水分,仍然会保持坚硬状态或维持原状态不发生改变。苜蓿草种子大部分硬实率在10%—20%区间,新收割下来的种子硬实率能达到25%—65%。为降低种子硬实率可选择秋冬贮藏后再进行种植,可大大降低种子硬实率,苜蓿草种子硬实率的降低与时间长短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苜蓿草种子能维持10年保存仍具有发芽能力。由于硬实种子具有不透水的特点,因而未经处理的种子直接种植会在地下长期休眠,因而必须经过相应处理之后再进行种植。除晾晒步骤之外,苜蓿草种子还要经过进一步处理才能种植。可将苜蓿种子与沙子按照6:1的比例掺杂在一起,选用沙子颗粒需要与种子大小相一致,不能过大或过小,否则不能起到作用。将种子与沙子搅拌均匀后,使用擀面杖或石碾碾压,经过沙子与种子的互相摩擦达到破损种子外皮的效果,继而达到吸收水分的作用,促进发芽率的提升。除此之外,解决苜蓿草种子硬实率还可以使用温水浸泡方式。方法如下:将硬实种子放置在50℃—60℃的温水中,浸泡15—16分钟即可,随后取出晒干播种。苜蓿种子经过温水浸泡后还能提升种子纯净度,纯种占种子总量的90%以上为最佳种子种植状态,否则种子中会含有过多杂质,降低苜蓿草种植产量。同时,还要做好种子的防虫措施。种植前,需要将种子与农药、除草剂、肥料按照一定比例均匀搅拌调配,可以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并有效降低虫害侵蚀。为进一步提升苜蓿草产量,可使用根瘤菌拌种处理,能使苜蓿草产量提高约20%。

2、适时选择苜蓿草种植方式

苜蓿草种植过程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干扰,导致苜蓿草产量出现浮动。在种植期间,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会对苜蓿草造成减产影响,但可以通过改变种植技术方式予以弥补。如当地区气候转变,出现干旱或降温情况时,可使用覆膜种植提升苜蓿草种植产量,在覆膜环境下,可以减少水分流失,并且保持温度稳定。

3、播种实施措施

①施肥

苜蓿草虽然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在土壤稀薄的地块种植时会降低产量。为保证苜蓿草高产种植,在瘠薄地块种植时应适当施加农家肥及磷肥,为苜蓿草生长提供养分有着明显效果。农家肥与磷肥最好同时施入,这对苜蓿草及时汲取营养至关重要。如果农家肥与磷肥分开施入,则要选择合适时间施加,以每次割草完成后为最佳施肥时期。农家肥与氮肥的合理施入,不仅能提高苜蓿草当前产量,还可以保持土壤养分,对后续苜蓿草稳定高产提供有利条件。苜蓿草种植需要施加底肥,底肥不能盲目施加,需要使用尿素、硫酸钾、过磷酸钾等肥料,按照一定比例调配,合理施加到土壤中。尿素、磷酸钾、过磷酸钙最佳调配比例为1:2:5。苜蓿草种子对于盐分耐受能力较差,因此在开始播种前,需要对田间土壤进行修渠灌溉,用水冲刷土壤盐分,降低盐含量。或在降雨过后进行种植,也可以达到降低盐分的作用。

②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在进行苜蓿草种植时,要切实考虑苜蓿草种植密度,种植密度高低与产量大小有着密切联系。基于苜蓿草直立开放的生长特性,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在促进苜蓿草增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适当调整种植密度有以下几种好处:其一,授粉性能提升。苜蓿草具有开花特点,因而苜蓿草植株密度的合理分配为授粉提供了有利条件,蜜蜂在采集花蜜过程中可以起到授粉作用,经过授粉的苜蓿草能够有效增加产量,反之产量降低。其二,有利于阳光照射。植物都需要经过光合作用才能健康生长,苜蓿草也不例外。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使阳光充分照射在苜蓿草茎叶上,不仅促进光合作用,还能提升植株生长环境温度以及土壤温度,对苜蓿草抗倒伏起到关键作用。其三,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苜蓿草种植如果过于密集,会导致根部位置密不透风,土壤湿度久久不能散发,为叶子病害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使水分子在苜蓿草周围空气中均匀流动,保持土壤水分的同时降低落花与落果现象。其四,有利于后期灌溉。苜蓿草生长过程中,前期对于水分要求较低,但在生长后期需要进行适时灌溉,充足的水分能够对苜蓿草茁壮成长提供物质基础,并可以缓解病虫害对苜蓿草的侵害。其五,有利于除草。苜蓿草种植前虽已进行除草处理,但由于杂草具有量大、生长快的特点,在苜蓿草出芽破土之后杂草也会伺机丛生,杂草会与苜蓿草争抢土壤养分,致使苜蓿草生长缓慢,产量降低。如果苜蓿草种植过于密集会使种植户无从下手,即使进行人工除草措施也容易对苜蓿草造成损伤,因而,合理种植密度可以为种植户进行除草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苜蓿草的产量与种植密度成正比关系,一般情况下,种植密度越高产量相对越高,但达到一定密度后,产量会升至峰值,这种情况下,播种时投入再多种子,产量也不会得到提升,反而可能会出现产量下降现象。因而,合理的种植密度是苜蓿草高产重要因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种植户对此需持有严谨态度,在确保苜蓿草合理的气候条件、科学的种植技术以及行之有效管理措施的同时,需要适当控制好种植密度,从而达到苜蓿草高产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③播种措施

对于苜蓿草的播种时间没有明确约束,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在实际种植中,春季播种与秋季播种较为常见。春季一般选择4—5月时期播种,此时由于天气刚刚转暖,地表温度回转缓慢,养分低下,致使苜蓿草生长较为迟缓。因而必须对土壤环境进行有效处理。需要利用人工或化学药剂除草,防止本不充足的养分被杂草吸收,降低苜蓿草生长速度。秋季不能晚于8月播种,否则在入冬降温前生长高度达不到5cm,对寒冷空气侵袭抵抗力不足,会对苜蓿草造成损伤。苜蓿草播种主要采用条播、撒播方式。使用条播方式时,需将行距控制在15—30cm之间,每行种植间距应控制在3cm左右。散播时,要均匀撒施,防止种子堆积在一起,撒施完成后覆土压实。对于播种方式的选择,可根据具体播种面积实施,一般面积较大、杂草数量稀少的种植地可使用散播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实际播种过程中,土地环境条件是影响苜蓿草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土壤含沙量较大,则应加深种子埋入位置,并做好平土工作,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

4、田间管理

①除草

苜蓿草虽整体生长周期较短,但相对而言,在生长初期,耗费时间较长。因而,苜蓿草生长初期对于杂草的抵抗性能较差,易受其威胁。种植户应适当进行田间除草工作,在各种杂草中,菟丝子是危害较大的杂草,需要对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最为常见的除草方式有两种,即人工除草与化学药剂除草。人工除草可在苜蓿草幼苗中耕期进行,一般使用锄头或铁锨,除草的同时还可以起到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的效果,并可以提高苜蓿草幼苗的生长速度。化学除草需使用合理的药剂,且应注意药剂的使用剂量,不能喷洒过多,否则会对苜蓿草幼苗造成损伤,得不偿失。在喷药后,需要静置1个月的时间使其充分挥发,才可以进行收割或放牧,防止药物残留在苜蓿草茎叶,对牛羊身体造成伤害。

②灌溉

苜蓿草体型较小,但根系发达,可潜入地下较深部位吸取水分。苜蓿草虽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但为保证苜蓿草高产需要及时采取补水措施。灌溉是种植户对苜蓿草补水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提升苜蓿草生长发育。苜蓿草进行一次收割后可以经过短时间的生长后进行二次、三次收割,及时灌溉可以增加苜蓿草的收割次数以及产量,对苜蓿草品质改善也有一定帮助。尤其在降雨比较稀少的地区,灌溉作业更加重要。入冬以后由于天气寒冷,降水量会逐步降低,此时要及时对苜蓿草进行灌溉作业,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返青并快速成长,有助于苜蓿草产量的提升。对于灌溉有着一定要求,不能盲目灌溉。对处在幼苗期的苜蓿草,需合理控制灌溉水量。若灌溉水量过多,则会对苜蓿草幼苗成长产生严重危害,水量过大会导致土壤过于潮湿,不利于根系生长,并且对于幼苗期苜蓿草的灌溉不能过早,同时合理控制灌溉次数。不能在割草作业前灌溉,防止土壤过于潮湿,应尽量保持土质处于紧实状态,有利于干草饲料收割和贮存。苜蓿草根系不能长期在水下浸泡,否则会出现植株根部腐烂,甚至死亡,会对苜蓿草产量、质量产生影响。有些区域因为种植面积过大,对水资源需求量很大,导致盲目开采地下水,进而对自然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因而,需要合理规划灌溉措施,在不影响自然环境的条件下科学种植,提高苜蓿草种植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5、病虫害防治

苜蓿草常见病虫害种类较多,常见病害有:苜蓿锈病、褐斑病、根腐病及霜霉病等。常见虫害有:蚜虫、蓟马和盲蝽等。为防止病虫害对苜蓿草的侵蚀,可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质品种,并可通过合理种植密度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适当进行施肥灌溉,加强苜蓿草植株营养条件,可有效提升病虫害抵抗能力。苜蓿草病虫害化学药剂防治措施:对于锈病防治,可使用三唑酮、波尔多液喷施治理;对于褐斑病,可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施防治;对于霜霉病的防治,可使用65%代森锰锌400—600倍液喷施治理;蚜虫可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达到有效防治;蓟马的防治可进行多次喷施40%乐果乳油500—1000倍液;盲蝽的化学防治可以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治理。化学防治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明显迅速。

三、苜蓿草种植的发展前景

人们越来越重视膳食营养的摄入,在此基础上,必然需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有力支撑。而畜禽对于蛋白质的吸收主要依靠饲料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以食用方式进入体内,从而进行转化。苜蓿草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青绿饲料,对牛羊蛋白质汲取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苜蓿草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饲料,苜蓿草的种植生产具有极大发展前景。

我国苜蓿草行业在近几年持续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不过市场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现状。随着畜牧业对于苜蓿草的日益认可,国内苜蓿草市场空间急剧加大。除此之外,国家对于苜蓿草的种植生产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并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开展。因而,国内苜蓿草种植产业会迎来高效发展时期,更多拥有实力、资金的企业会源源不断加入其中,全面带动苜蓿草种植业发展。苜蓿草产量提升的同时,品质方面也会有很大程度提高,使国内苜蓿草种植水平达到全新高度。例如,北京绿田园生态农场有限公司不仅在国内投入资金建立了多个种植基地,还在国外建设了苜蓿草种植基地,经过学习国外先进种植管理技术,提高了种植产量及质量。随着苜蓿产业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找适合种植苜蓿草区域建立农场。由此可以看出,国内苜蓿草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渐渐向企业化、专业化、集成化发展,推动苜蓿草种植业发展,改善苜蓿草产品质量,在多品牌的竞争中带动苜蓿草卓越发展。苜蓿草产品市场发展迈入新的时代。

总之,在畜牧业持续发展带动下,苜蓿草产业迎来了全新发展局面。高效、科学的种植技术为苜蓿草产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苜蓿草产品市场发展稳步前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