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作者: 蔡文霞

油菜是一种适应性和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类作物和油料作物,菜籽油是我们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油脂来源,同时油菜加工的副产品也是重要的蛋白质饲料来源。当前不管是油脂加工还是动物养殖领域,对油菜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这也就直接推动了油菜种植产业的发展栽培面积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从当前油菜的种植现状来看,基层地区在不断地推进优质高产油菜品种的有效应用,并在栽培管理期间不断加强新型种植技术的推广,希望提升单位面积的油菜产量和品质。但从现阶段的油菜栽培现状来看,种植管理环境还存在着诸多不当之处,其中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病虫害的种类较多,防治期间药物选择不合理,造成了严重的药物残留和生态环境污染,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积极推行绿色防控技术,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有效使用,在确保油菜高产稳产,确保粮油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有效保护。通过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大田病虫害数量,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坚持化学防治为辅,推进油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以此来提高油菜产量,确保油菜生产的安全高效。

一、油菜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病害,对油菜的茎、叶、花、角果和种子均可造成危害。该病害在休宁县的油菜种植区同样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对当地的油菜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油菜菌核病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条件适宜时,病原菌的子囊盘会释放出子囊孢子,这些孢子在风力作用下传播到健康的油菜植株上。病原菌首先侵染植物的地上部分,尤其是在油菜的开花和结果期,此时植株抵抗力下降,更易受到病菌的侵染。此外,病菌还可以通过土壤、水流以及农事操作等途径进行传播。初期叶片出现水浸状病斑,随后病斑逐渐变软、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茎部受到危害之后会出现淡黄色至黄褐色不规则病斑,病斑逐渐凹陷,湿度大时,病斑上可产生白色至灰白色的霉层。花和花蕾染病会变软下垂,颜色暗淡,花瓣和雄蕊会变黑,花蕾则不能开放。角果发病时果皮会出现不规则的病斑,严重时整个角果会变黑、干枯。病菌侵染种子后,会导致种子提前成熟,种皮颜色变暗,严重影响种子的品质和萌发率。

2、油菜霜霉病

油菜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侵染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的病菌以卵孢子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通过气孔或伤口侵入植物体内。病菌主要通过气孔和伤口侵入植物体内,在15~25℃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病菌繁殖迅速,导致病害蔓延。霜霉病主要侵染油菜的叶片和茎部,在叶片上,病菌多从叶片的正面侵入,导致叶片出现病斑。危害颈部时病菌主要侵入幼嫩部分,导致茎部出现水渍状病斑。油菜霜霉病的病斑多呈不规则形状,初为淡黄色,后变为黄褐色至黑色。病斑背面长有白色霉层,即霜霉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菌侵入茎部后,导致茎部出现水渍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导致茎部组织坏死。病害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导致植株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3、油菜黑斑病

油菜黑斑病是油菜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它主要由真菌引起,可以通过风雨、灌溉水等途径传播。病原菌在种子、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可以在土壤中存活1年以上,病菌对湿度较为敏感,雨后易发病。油菜生长期,病原菌通过风雨、灌溉水等途径传播,进行再侵染,开花期高温多雨,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染,发病较重,地势低洼、连作地、高氮肥的使用等因素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被侵染的叶片初期会出现褐色圆形斑点,逐渐变为黑褐色。有时斑点周围会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会长出黑霉。病菌侵染茎和叶柄时,会形成类似的症状,出现黑褐色斑点。角果受害时,病部呈淡黄色,长出霜状霉,严重时,角果会变得细小且弯曲。

4、油菜蚜虫

油菜蚜虫的成虫通常呈绿色、黄绿色或棕色,体型较小,长约1~3mm,背部有细毛,腹部有腹管。若虫与成虫相似,但体型较小,颜色较浅。油菜蚜虫主要发生在油菜的生长季节,即春季和秋季,主要危害油菜的叶片和茎部,聚集在叶片背面和茎部,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和茎部出现病变。蚜虫在叶片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出现黄斑、皱缩、卷曲,严重时叶片枯死,植株生长受阻。侵入茎部后导致茎部出现水渍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茎部组织坏死。大范围的蚜虫危害会影响到植株生长,光合作用减弱,导致油菜产量降低。

5、油菜菜青虫

油菜菜青虫是油菜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害虫,是“菜粉蝶”的幼虫。菜青虫主要以油菜的叶片为食,严重时可以将叶片吃光,造成油菜生长受阻,影响产量。在休宁县,油菜菜青虫的发生与危害规律通常受气候条件、油菜种植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菜青虫的发生一般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春季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生,特别是在油菜的开花前期和中期,是菜青虫发生的高峰期。此外,油菜种植密度过大、田间管理不善、杂草丛生等,都可能加剧菜青虫的发生与危害。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被取食,叶片出现孔洞、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吃光,只剩下叶脉,受害的油菜植株生长势弱,影响正常的开花和结果,从而导致油菜减产。

二、油菜的绿色防控技术

1、油菜的农业防治技术

①选用高抗油菜品种

品种必须适应休宁当地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水量以及季节变化,保证在当地的正常生长和成熟,同时还需要确保所选择的油菜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优良,抗病性能优良,品质较好,生长周期适中的特征。目前在休宁县推广应用较好的油菜品种主要有如皖红1号、皖白1号、皖橙1号等,这些品种生育期较短,适应性强,且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抗病性。

②合理轮作

油菜轮作制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一定的作物种植顺序,在不同的田块上种植不同的作物。合理的油菜轮作制度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在轮作制度制定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因素,选择适合的作物种植顺序,可以考虑将油菜与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进行轮作。还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时间,油菜可以在春季种植水稻可以在夏季种植,玉米和大豆可以在秋季种植。

③做好种子精选与药剂拌种

在油菜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1~2天,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增强发芽势,同时通过紫外线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在晒种时要避免与金属器具接触,也不要将种子直接放在水泥地上,防止高温产生局部性温度过高烫伤种子。晒种前在容器内放足清水,倒入种子进行搅拌,之后捞去浮在上面的轻种、杂质和菌核,最后捞出下沉的种子晾干,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清除种子中的杂质和不合格的种子,保证播种的种子质量。播种前要做好种子的药剂拌种工作,常用的种衣剂主要有7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等。一般每1kg油菜种子可选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8~16mL,或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mL,加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2g。将配制好的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拌种处理后的种子应及时播种。

④科学播种合理密植

休宁县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油菜生长,播种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确定合理的播种日期,通常休宁县油菜播种日期在9月中下旬至10月初。在这个时间段内,气温适宜,雨水充足,有利于油菜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播种前应该制定合理的种植方案,做到合理密植。油菜的行距为30~40cm,株距一般为10~15cm,20000~25000株/667m2。

2、油菜的物理防治技术

①杀虫灯防治菜青虫成虫

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原理诱使菜青虫成虫飞向灯光,并利用高压电网将害虫击晕或击杀。杀虫灯的选择性波长能够有效地吸引特定的害虫种类如夜蛾科的各种害虫如菜青虫成虫。通过使用杀虫灯,可以在田间减少害虫的数量,降低害虫对油菜的损害,从而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质量。在应用过程中根据需要防治的害虫种类和数量,选择合适的杀虫灯,杀虫灯的波长和光强度会影响其吸引害虫的效果。然后将杀虫灯安装在田间,高度应略高于作物,以便更好地吸引害虫,杀虫灯应该安装在害虫多的地方,如田间边缘或作物行间,但要保证杀虫灯安装不会影响到大田农机作业,安装1~2盏/hm2实施集中防控,在春季和秋季,可以设置杀虫灯在晚上7点到早上6点之间开启。每间隔1~2周清理杀虫灯中的害虫,并及时处理损坏的灯具,并检查杀虫灯的电源和线路,确保其正常运行。及时清洁灯具,以保持其吸引害虫的效果。

②黄板诱杀蚜虫

蚜虫对黄色有一种特别的喜好,它们会被黄色所吸引,黄板诱杀的原理就是利用蚜虫这一特性,通过设置黄色板来吸引蚜虫,当蚜虫接触到涂有黏性物质的黄色板时,就会粘在上面,从而达到诱杀的效果。应用过程中可以自行制作粘虫板,选择光滑的塑料薄膜或者纸板,将其涂成金黄色,长宽控制在50×20~30cm,一般设置地20~50块/667m2。在黄色板的表面涂抹均匀涂上一层黏性物质,如凡士林、机油或者专门的蚜虫诱捕剂,以更好地捕捉蚜虫。在油菜田周围或者田间的不同位置设置黄板,为了提高效果,可以将黄板架设在高于地面50cm的位置,以便蚜虫更容易接触到。在防治期间粘虫板需要定期检查,如果发现蚜虫数量较多,及时将粘虫板清理出来,并更换新的粘虫板,一般每1~2周检查一次,确保黄板的有效性。

③糖醋液防治

糖醋液是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利用害虫对糖醋液的趋性,将其吸引过来,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其原理是利用糖醋液中的糖、醋、酒、水等成分模拟油菜害虫喜欢的气味,吸引害虫前来取食。一般糖醋液按照糖:醋:酒:水=3:4:1:2进行搭配,也可以向其中加入1%的敌百虫溶液,提高杀虫效果。将糖、醋、酒、水按上述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制成糖醋液,选择容器颜色红色或黄色敞口的容器如小塑料盆、纸盒等,以便害虫飞入,将制好的糖醋液倒入容器中,然后将容器悬挂在油菜田的树冠中、上部,以不受遮挡为准。容器悬挂数量视油菜田面积和虫口密度而定一般每亩悬挂8~10个。每周观察容器内的害虫数量,如果害虫数量较多,可以及时补充糖醋液;如果害虫数量减少,可以适当调整糖醋液的比例以提高诱虫效果。

3、油菜的生物防治技术

①赤眼蜂防治油菜蚜虫

赤眼蜂是一种天敌昆虫,可以有效地防治油菜蚜虫,其防治原理主要是通过赤眼蜂将卵产在油菜蚜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卵在蚜虫卵内孵化,从而消耗蚜虫的卵量,降低蚜虫的数量。赤眼蜂品种的选择主要看其对油菜蚜虫的防治效果,常用的品种有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广赤眼蜂等,具体选择哪种品种,需要根据当地油菜蚜虫的实际情况以及赤眼蜂的市场供应情况来决定。可以选择使用商品化的赤眼蜂蜂卡,直接悬挂到大田进行防治,一般在油菜蚜虫发生初期,即每株油菜上有蚜虫1~2头时进行释放,油菜地释放数量一般为10000~20000头/667m2。将赤眼蜂蜂卡均匀地悬挂到大田当中,一般距离地面20~30cm,大田可以设置3~5个/667m2释放点,间隔1~2周,释放一次,连续释放两次。在释放过程中,需要避免赤眼蜂被阳光直射或受到其他伤害,以保证其生存率。释放后需要定期检查赤眼蜂的生存情况,及时补充释放,以保证防治效果。

②微生态制剂防治油菜病害

微生态制剂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的生物制剂,可以有效地防治油菜菌核病、霜霉病以及黑斑病等病害。在油菜菌核病防控过程中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是枯草芽孢杆菌,使用量为50~100g/667m2,在油菜发病初期使用,播种前将其与土壤混合均匀后撒施在油菜田中。而木霉菌防治霜霉病的微生态制剂,通常使用量为200~300g/667m2,同样在油菜发病初期使用、假单胞杆菌可以防治黑斑病的微生态制剂,使用量为100~200g/667m2,在油菜发病初期将其与土壤混合均匀后撒施在油菜田中,每两周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

4、化学防治

针对油菜菌核病、霜霉病、黑斑病、蚜虫和菜青虫等病虫害,当大田病虫害达到防治标准之后,应该选择相对应的化学农药进行针对性地防范,但要注意,用药一定要规范合理,避免产生耐药性和环境污染。油菜菌核病可用38%恶霜菌酯水剂800倍液、30%甲霜恶霉灵2000倍液等进行防治。霜霉病推荐使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进行防治。黑斑病可以应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油菜蚜虫可用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菜青虫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1%甲维盐乳油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上述几种病虫害在用药过程中一般选择在危害初期阶段进行,用药间隔控制在7~10,连续喷施2~3次,用药量控制在30~50kg/667m2。

综上所述,油菜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但生长发育阶段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为切实提升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就需要关注病虫害的科学防范,要认真探讨当前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不当之处,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的手段,有效抑制大田病菌和虫源的扩散蔓延,完成农业生态绿色防控,并在大田病虫害达到防治标准之后积极推广应用合理的化学药物开展病虫害防治,保证用药的针对、合理,减轻不规范用药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作者单位:245400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渭桥乡为民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